季羡林:谈文化:承其精华,弃其糟粕
承其精华,弃其糟粕
对于“文化”的理解,向来都是五花八门的,而季羡林先生所说的文化,是指广义的大范围方面的文化,包括全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及一切优秀的东西。文化除了广度的范围之外,还有深度的特点,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一般来说,传统文化代表着文化独特的民族性,而现代化则体现了文化本身的时代性。二者之间既有矛盾关系,又是相承关系。
季羡林先生认为,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文化本身必定存在着精华和糟粕两方面。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外来文化的精华和糟粕会同时涌入,势必会影响本土文化的发展。我们该如何继承发扬中西文化的精华部分,批判摒弃糟粕的一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理性看待批判继承
文化是时代的产物,只要时代在前进,文化的进步自然就不会停息。对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少不了先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至于泾渭分明,或是含糊不清,如何继承,如何摒弃,这就需要理性地看待。
季羡林先生在《志虑心物》中强调,在讲出所谓的“批判继承”和“分清精华和糟粕”时,先要动一点脑筋,不能让套话变成一堆废话。因为精华和糟粕的判定并不是绝对的,有时候二者存在对立转化的关系。事实上凡事都有对立面,存在着就必然会有好坏。至于是好还是坏,更多来自人们的评判。十有九个说坏,那么剩下一个多半也会说坏,即使意见不同,也显得无关紧要。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同样,这个时代人人说好,到了下个时代可能人人说坏,没有绝对的标准。
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司马相如曾与才女卓文君私奔,在当时来说是一件坏事,人人都认为他们伤风败俗;然而放到现代来判断,我们却赞扬他们勇于冲破封建枷锁,追求自由爱情,这又变成了一件受人赞美的好事。又如秦始皇统一天下,在战国末年,他被称为暴君,百姓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但是随着历史时代的发展,更多人肯定了秦始皇的伟大业绩,认为他对中华民族的统一融合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仅是文化判断的好坏可以转化,连文化习俗的评判也随时代发生变化,古时候的三纲五常、君君臣臣的等级关系是文化精华,但到了今天,忠君思想和等级制度就成了文化糟粕,必须要摒弃。
因此,季羡林先生认为,在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代,国家政权都要努力解决传统与时代文化的矛盾,使二者达到相对的统一,这样文化就能得到进一步发展。文化没有问题了,经济就能繁荣。如果解决不好,分不清那个时代的文化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将两者混在一起,很容易两败俱伤。只顾传统文化,就会僵化保守,只顾时代变动的文化,就会邯郸学步,把旧的全忘了,新的却学不会。
兼容并蓄,扬长避短
季羡林先生以汉唐两个朝代为例,着重分析文化继承和包容的问题。汉武帝时期是汉代国力鼎盛的时代,在文化发展方面,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诸子百家的许多优秀思想融入儒家,并以此保存了优良的传统文化。同时,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对传统文化死死抱住不放,而是将眼光放开,大量吸收外来的东西。从那时候起,许多物品从西域源源不断进入中华,音乐和雕刻艺术也从国外传来,而中国的丝织品也沿丝绸之路传到中亚和欧洲,与国际进行广泛的交流。在汉武帝时期,中国一方面弘扬传统文化,一方面兼容并包,发展时代文化,并且扬长避短,吸收先进的外来文化。因此,汉武帝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时代之一。唐代的例子更为典型,唐太宗时期,在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还与外国进行广泛的文化交流,因此在文学、艺术、书法、绘画、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盛唐也成为历史上最兴盛的时期之一。
每一个时代的文化都是全体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代又一代人思想的凝聚。文化是思想的展现和碰撞,很难区分出是与非,所以无论继承还是摒弃,都要考虑扬长避短,以兼容并蓄为基本前提,在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大力发展本时代的文化。
另外,季羡林先生还认为,一种文化如果想达到世界水平,那就不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事情,多方面的文化交流才是最重要的发展方式。“大力吸收外来文化,加以批判接受。而对于传统文化,也要批判继承,二者都不能原封不动。原封不动就会失去生命活力,人类和任何动物植物失去了生命活力,就不能继续生存。文化的发展也同样如此。”
中国的现代文化正面临如何继承发展的问题。从清朝末年开始,华夷文化之争就无休无止,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如果不开放不交流,国家就必无前途,而保守派则死抱住国粹不放,决不允许开放交流。比如,之前坚决拒绝一切外来的东西,谁想学习外国一点,就是“崇洋媚外”和“洋奴哲学”,当时是人人谈“洋”色变。之后又出现一个新派别,主张全盘西化,什么都是外国的好,西方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圆。
“纵观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人们不能不承认,现在是盛世之一,也是最高的盛世,是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这一对矛盾的典范。”季羡林先生说,如今我们的立场很清楚,既要提倡保护传统文化,加以分析批判继承,又要提倡对外开放,大搞现代化。传统和现代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文化才能兴盛起来。
上一篇:季羡林:谈文化自信:中华文化会影响世界
下一篇:季羡林:谈时间:一寸光阴不可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