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1958年,非洲男孩勒格森·卡伊拉只有16岁,没有见过多少世面,也不知道世界到底有多大。甚至,他也不知道3000英里的路途到底有多远,就决定徒步3000英里,到埃及首都开罗去乘船赴美留学。
勒格森不去想自己身无分文,根本没有办法支付船票;也不去想要去美国上哪所大学,哪些大学会接收他;更不去想3000英里的旅途中会经过近百个部落,这些部落的人们说50多种语言,而他除了自己所用的方言,对别的语言一窍不通。
勒格森简单准备了一下,就出发了。他的随身物品只有够吃5天的食物、一本《圣经》、一把用于防身的小斧头和一块毯子。带着这些,他急切地踏上了旅途。
勒格森原本并不是一个喜欢学习的好孩子,但美国总统林肯的故事启发了他,使他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意识到接受教育是自己实现梦想的第一步。他希望自己能像心目中的英雄林肯那样,改变世界,服务全人类。
不过,要实现这一目标,他得首先接受非常好的教育才行。他知道,只有到美国他才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教育。在崎岖的非洲大地上,勒格森艰难跋涉了整整5天,却仅仅前进了25英里。食物吃完了,水也快喝完了,他身无分文,要想继续走完后面的2975英里的路程似乎是不可能了。
但格勒森很清楚,回头就意味着放弃,就是重新回到贫穷和无知。他暗暗发誓:“不到美国誓不罢休,除非我死了。”在这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信念的支持下,他义无反顾地向着目的地走去。
在途中,勒格森有时会与陌生人同行,但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独行。每到一个新的村落,他都非常小心谨慎,因为他不知道当地人对陌生人是充满敌意,还是友爱良善。
有的时候,勒格森能找到一份工作,暂时有个栖身之所,但大多数夜晚都是露宿荒野。许多时候,他不得不依靠野果和其他可以吃的植物维持生命。艰难的旅行生活使他变得十分瘦弱。
有一次,勒格森在路上发起了高烧,病得很严重。好心的路人用草药为他治疗,并给他提供了住处,让他休息、养病。由于疲惫不堪,加上心灰意冷,勒格森的信念受到了最严峻的挑战。
勒格森甚至开始动摇了:“回家也许会比继续这近乎愚蠢的旅行和冒险更好一些。”但最终他还是坚定了走下去的信念与决心。
1960年,当勒格森来到乌干达的首都坎帕拉时,时间已经过去了15个月,他已走了近1000英里。此时,他的身体经历了旅行的磨炼,变得日益健壮。他也有了更加明智的求生方法。
勒格森在坎帕拉待了六个月,靠干点零活为生。一有时间他就到图书馆阅读各种书籍。在那里,他对美国的大学有了更多的了解,并弄清楚了申请入学的流程。
勒格森向华盛顿的斯卡吉特峡谷学院寄去了入学申请书。斯卡吉特峡谷学院的招生办主任被这个年轻人的决心深深地打动了,不仅接受了他的申请,还承诺向他提供奖学金和一份兼职工作。
勒格森又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了一大步,但是这时出现了一个更大的困难,阻挡了他的脚步。要到美国去,到华盛顿的斯卡吉特峡谷学院实现梦想,勒格森必须得有护照和签证才行。而若想得到护照,他必须向美国政府提供确切的出生日期证明。而当时限于条件,他根本无法提供这样的一纸证明。更糟糕的是,要想拿到签证,他还需要证明自己有能力负担往返美国的费用。
无奈之下,勒格森拿起笔,给他童年时熟识的几个传教士写了一封求助信。结果,传教士们通过教会渠道很快帮他拿到了护照。但是,格勒森还缺少领取签证所需的机票钱。
勒格森没有灰心,继续坚定地向着目标前进。他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某种途径得到这笔钱。正是因为坚信这一点,他花掉了自己仅有的一点儿积蓄,买了一双新鞋,使自己不至于光着脚走进学院的大门。
几个月过去了,勒格森一心求学的事迹渐渐地传播开来。当他身无分文、筋疲力尽地到达非洲北部的喀土穆时,他的故事已经在非洲和华盛顿广为流传了。
斯卡吉特峡谷学院的学生们为他发起了募捐,喀土穆市民也纷纷慷慨解囊,共筹得了650美元。有了这笔钱,勒格森已完全可以支付去美国的费用了。
1960年12月,经过两年多的艰辛跋涉,勒格森终于骄傲地跨进了斯卡吉特峡谷学院的大门。大学毕业后,格勒森决定投身于学术研究。后来他被著名的剑桥大学聘为政治学教授,成了一位在政治学领域中备受尊重的权威学者。
故事中的勒格森不满足于空想,勇敢地采取行动,最终获得了成功。有时,成功就是如此简单。行动决定结果,过多的犹豫反而会成为阻碍,事情可行与否只有行动了才能知晓。只有行动了,你才有可能成功;而不行动,你就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
空有梦想是不够的,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要付出行动和努力。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立即行动起来吧,相信成功就在前方不远处。
上一篇:一座小小的墓碑
下一篇:人尽其才胡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