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勇敢地放手一搏
“文革”过后,国家政治局势渐渐缓和。国家对有海外关系的人,在政策上也有所松动,已过而立之年的荣智健征得父亲荣毅仁的同意,决定移居香港。
当时荣智健在香港有两个堂弟叫荣智鑫、荣智谦,在香港商界已颇有名气。
在两位堂弟的盛情邀请之下,1978年6月,36岁的荣智健独自南下香港。从此他要凭自己的聪明与才干,在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王国里占据一席之地。
“将本求利”是古往今来一切企业经营的共同规律。荣智健既然决定加入堂兄弟们的行列,投资办厂就必须筹集一定的资本。为了筹足办厂的资本,三兄弟商议,大家入股合伙。
二位堂弟在港多年,尤其是荣智鑫凭着他的香港荣文科技有限公司,筹足股份是没有问题。只有荣智健手头资金短缺,此时,他决定写信向父亲求援。
荣毅仁1949年以前在香港留有一些资产,主要是当初在香港开办纺织厂时的一些股份,如在九龙纱厂、南洋纱厂荣毅仁都占有一定的股份,都是三十多年没有动用过的股息和分红。这笔财产如今一算,数目也很是可观的,这也就成为荣智健在香港立足的资本。
1978年,三兄弟正式在新界大埔合伙开办了爱卡电子厂。最初产品包括电容器、电子手表和玩具等,后来转向以生产集成电路和电脑随机存取存储器为主。
爱卡的产品大量远销美国,由于其信誉高,产品质量好,在美国拿回的订单,1980年比1979年翻了一番,经营前景十分喜人。基于扩大经营规模的需要,荣智健把他所得的利润再一次投入生产。他个人的资本投入占整个爱卡资本的三分之二,这意味着爱卡电子厂的主要股权集中在荣智健手里。
这样,他从爱卡的打工仔地位一跃而上出任爱卡的总经理,真正开始了他的商业生涯。随着内地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与实施,并设立经济特区。荣智健敏锐地意识到,与内地合作是促进爱卡发展的新思路。
荣智健曾在北京机电部研究所工作了很多年,了解到我国电子工业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在大陆,电子产品市场十分广阔。改革开放之前,电子工业发展缓慢,市场上很少销售一些日用品电子产品。
荣智健开始把视线转向了与大陆经贸往来的巨大市场上。首先是向大陆出口一些电子器件和元件,尤其是一些电子日用品,如电子钟、电子表、收音机等等。由于刚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因此在内地,这些电子产品成为畅销产品。
电子工业是我国优先发展的一个领域,大陆电子厂商积极寻求与香港电子厂商的业务合作。国家也积极倡导两地电子业的交流与发展,希望利用香港现有的技术基础,和它与国际上广泛的技术和贸易联系,更有效地引进外贸和先进技术设备,加速我国电子生产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
在这种经济形势下,荣智健加强了与内地电子厂家的业务合作。与香港相比,内地在向香港电子工业提供元件、零件和原料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
国内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独立工业体系,电子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已有2800多个企业、上百个科研和设计单位,能够生产20多个大类,2200多个品牌型号的产品。并且广东省已有相当一部分电子元器件的质量达到五级。
荣智健认为如果他们在投资上、技术上,找到适当的合作伙伴与合作方式,就可以减少产品的成本,以及摆脱对外国零件、原料的依赖。
于是,荣智健决定先与内地的一些特区的电子厂家建立业务合作关系,由单纯的出口销售电子产品发展成为长期投资、共同开发。
也就在此时,香港的电脑业虽然发展仍十分迅速,但深藏的隐忧也渐渐显露出来。
首先,电脑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其次,地价和工资上涨及通货膨胀导致了电子产品成本提高,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下降,产品的销售日益困难。荣智健已经看到了香港电子市场发展前景的潜在危机。于是,他决定出售爱卡,另行筹划新的发展计划。
由于爱卡的成功,被国外不少同行看好,他们为了拥有对爱卡的控制权争相收购。1982年双方经过多次协商,最终美国的公司以1200万美元的高价收购了爱卡电子工厂。
在出售爱卡电子厂中,因为荣智健占有爱卡60%的股份,因此,在这次出售中他个人得到720万美元,按照当时美元与港元的汇率折算,荣智健获得了5600多万港元。
这一收益是他当年100万港元投资的56倍之多。然而对于经营爱卡的成功,荣智健并不感到满足,他认为这只不过是小试牛刀,是他闯荡香江的预演。
上一篇:要做一个坚强的人
下一篇:要坚信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