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自己”不如与自己做朋友
许多励志书都教人如何“战胜自己”,告诉你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有多强大。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分析一下。“战胜自己”的关键词在于“战胜”,它给孩子的心理暗示是“我必须赢”。但内心强大是必须赢吗?并不是。而是对过程全力以赴,对结果勇于接受。如同我们说的“与自己比赛,尽力去超越昨天的自己,但如果不能超越,也要勇于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这两者带给孩子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
一个孩子学习很优秀,但数学却不是很好。他给自己立下目标:“我一定要战胜自己的短板,下次考试数学也要考到全班前三名!”在经过一段时间努力之后,他感到有所进步,谁知在一次小测验中,依然没有考好。于是他慌了:“这样恐怕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了。”于是他更加努力学习,可是每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看到别的同学比他数学学得好、学得轻松时,他心里就不是滋味儿:“为什么我这么努力还是学不过别人?为什么我不能战胜自己的短板,让数学也变成我的优势?”而当数学考试并没有达到全班前三名这个目标时,他更加沮丧:“看来,我是个无法战胜自己的人,我很无能。”甚至一度有了放弃好好学习数学的念头。
而另一个数学成绩不好的孩子给自己立下的目标是:“我希望我的数学成绩能够更好一点。”于是,每次感觉到自己有进步,他就欢欣鼓舞,更有动力去学习了。但在最终的数学考试中,他的成绩和上次差不多,并没有长足的进步。他坦然接受:“我已经努力了,自己也感觉到有所进步,这次还是考得不好,说明我在这一科没有天赋。那我就继续努力好了,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
从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战胜自己和与自己比赛的区别。战胜自己的孩子其注意力更多地在能否战胜自己这个结果上,而一旦感觉到无法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时,内心就会恐慌,过程中情绪波动比较大。一旦结果真的不如己意,挫败感就会比较强烈。而与自己比赛的孩子其注意力更多地在我是否努力这个过程上,在这个过程中,只要自己有一点进步,就会非常开心。就算结果真的不如己意也没关系,因为我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所以,战胜自己的孩子不管最终能不能战胜自己,这个过程都是痛苦的。痛苦的原因还在于以下三点:
第一,战胜自己是建立在不接纳现在的自己的基础上,是把自己放在了自己的对立面。只有敌人和对手才需要战胜,而一个自己要战胜另一个自己,并把另一个自己当成敌人和对手,内心当然是分裂的。而与自己比赛的孩子首先是接纳了不完美的自己,对自己是宽容的,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获得进步。在这个过程中,他是快乐的,内心是和谐的,所以有更大的心理能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好的结果反而更容易产生。所以,与自己比赛更像是与自己做朋友。
第二,战胜自己的人对自己的态度是强硬的,是在对自己实施“强迫”。战胜自己的人看起来很强悍,他们高呼着“我要战胜自己”的口号,横冲直撞地奔向目标。可是,什么样的事情才需要战胜?才需要喊口号?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所以,战胜自己其实是自己向自己施压——你必须做到自己很难做到的事情!很难做到,还强迫自己必须做到,那么这个过程必然是痛苦的。
第三,战胜自己究竟战胜的什么?很多时候,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的欲望。因为想要做到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先要克服欲望。困倦的时候,不能去睡;想要娱乐的时候,不能去娱乐。这些欲望都会妨碍自己战胜自己。所以,战胜这些欲望,才能战胜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可是,欲望是无法战胜的。欲望是本能,是潜意识,是本我,它永远在自己的内心蠢蠢欲动,越压制,越活跃。它只能被妥善安置,而永远无法战胜。现在,你命令自己必须战胜(压制)自己的欲望,这当然会让自己的内心处于痛苦之中。
所以,战胜自己会让自己活得很痛苦。但有些人认为,我们要的是结果,过程痛苦一点又何妨。但看一看实际,真正战胜自己的有几个,大部分人都夭折在了战胜自己的路上,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熬过这份痛苦。还有一些人崩溃在结果来临时,当最终无法战胜自己时,无法承受结果。
为什么一定要战胜自己呢?不如与自己做朋友。与自己做朋友是用一种柔软的态度对待自己:我愿意与自己好好相处。我不强迫自己必须做到什么,但也不是对自己没要求;我要妥善安排自己的欲望,而不是强迫他们离开我的身体;我努力去做到最好,但也要接受自己做不到。
我们无法判断“战胜自己”的孩子与“与自己做朋友”的孩子在成功的概率上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内心强大的程度上和幸福的程度上,他们却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一个总能令自己快乐的孩子,是强大的。
不战胜自己又何妨?
1.不需要看似强大的姿态,只需默默去做
以“战胜自己”为目标的人会给自己和他人这样的错觉:我(他)很强大,我(他)能战胜自己!但其实,这恰恰说明了他并不强大。因为心理学上有一个法则,一个人越是缺什么越会强调什么。同时,越是用力越证明他不易做到。一个高呼着战胜自己的人,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向自己或他人证明自己并不软弱。但一个真正强大的人无须向他人证明什么,只需默默去做,一点一点进步,通过行动积累起自我效能感,获得自我认同,才会拥有发自内心的自信和强大。所以,父母要引导孩子,姿态强不强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心强大。
2.学会无条件地爱自己,也是一种强大
想要“战胜自己”的人同时也是承认了我对今天的自己是不满意的,所以才需要明天的我战胜今天的自己。这首先是对今天的自己的一种否定。那么一旦无法战胜自己,就是对自己的再次否定,会更让自己无法接受。无论这种负能量来自他人还是自己,负能量会让自己无法强大。所以,与其用“战胜自己”来间接否定自己,不如学会无条件爱今天的自己。总想战胜自己的人对自己是严苛的、冷酷的,而无条件爱自己的人对自己是温柔的,会为自己的内心涂上温暖的生命底色,带着这种生命底色去生活,才有可能拥有真正强大的内心。而这样的人对别人也不会过于严苛。所以,父母不光要无条件爱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无条件爱自己。
在竞技赛场上,越紧张越容易发挥失常。而在人生赛场上,孩子也不需要活得过于紧张和剑拔弩张,而是可以松弛地活着。在放松的状态下展开自己的人生,或许,孩子会有超水平的发挥。
上一篇:音乐
下一篇: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