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让孩子的心智变得更强大
所谓内心强大,就是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应对千变万化的世界,要做到就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足够的心理能量;二是了解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如果说及时回应、及时满足、信任和鼓励等是为孩子的内心注入心理能量,那么体验就是告诉孩子,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你该如何应对。
心理学“ABC理论”告诉我们,导致人产生负面情绪和行为的并不是某件事,而是人们对事情的不合理的态度、看法和评价等认知。而人之所以有不合理的认知,也正是因为对这个世界不够了解,对自己和他人不够了解。对不了解的人和事,人就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同样是面对可爱的小猫、小狗,有的小孩看到后开心地上前抚摩、逗弄,有的小孩则被吓得哇哇大哭,拼命往妈妈怀里躲。这是为什么?因为他认为小狗、小猫会咬人。但事实上,大部分家养的小猫小狗都不咬人,因为他对这个事实不了解,所以产生了“小狗、小猫会咬人”这个不合理的认知。而那些看到小狗、小猫就跑上前去抚摩的孩子,并非天生勇敢,而是因为他曾经触摸过小狗,知道小狗并不咬人。所以,让孩子变得强大的是体验。
每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变得相对强大,是年龄让人变得强大吗?并不是。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对世界的体验增加了。所以,如果能在同样的时间里,增加孩子对世界的体验,则能让孩子的内心变得更强大。
年轻时候的我内心特别脆弱,心中有很多迷茫,我想是我对社会不够了解。于是我去工作、去深入社会、去旅行,可是我发现心中还是迷惘。于是我又去看书,刚开始我看的是文学,后来发现文学不能解开我所有的困惑。于是我又去看心理学,看了某个心理学家的著作之后,我发现还是不够,于是又看了不同的心理学家的作品。把他们的学说和理论放在一起融会贯通,并结合我自身的经历慢慢思考和实践,我发现我的迷茫渐渐少了,心理承受能力渐渐增强了,内心不像以前那么脆弱了。
我的内心强大完全得益于体验,假如没有这些丰富的体验赐予我的经验,我人生中的很多困惑现在依然没有答案。自由的体验让我的眼界变宽,格局变大,思考问题的角度发生变化,于是不再钻牛角尖了,心胸变得宽广了,内心也随之变得强大了。同年龄的人,因为体验的不同,心理的成熟度和强大程度会完全不同。比如,我们前文中提到过的林徽因、张幼仪和陆小曼。
她们三位的最大区别之一就在于见识。林徽因从小就通过父亲得到了很多间接体验,他的父亲去了哪里,就会把所见所闻写信告诉女儿。但他认为这样的体验对女儿来说还不够,于是在林徽因14岁时带她游历欧洲,这次体验对林徽因的一生影响特别大,在欧洲,她接触了建筑学,立下了自己的人生志向。
而这个时候,张幼仪已经被父亲逼着嫁人了,陆小曼还生活在物质的花花世界里。她们俩对世界的体验相比林徽因就少了很多。所以,她们的人生格局、内心强大程度完全不同,人生走向最终也完全不同。
体验、见识让人与人区别开来。人的各种观念的形成也始于各种体验。电影《后会有期》里就有这样的台词:你都没有见过这个世界,如何有自己的世界观。对这个世界都没有正确的认知,当然就容易产生负面的情绪和行为。同时,没有体验过这个世界,就无法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么自己的内心就有可能被外界操控。
孩子体验这个世界的方式有三种:亲身经历,书本,父母或老师的传授。亲身经历是一手经验,书本和他人的传授是二手经验。相对来说,一手经验比之二手经验更加鲜活、真实。只有真实地去看、去触摸、去尝试、去经历成功和失败,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经验,才能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合理的、适合自己的以及用什么方法应对各种人、事、物。
但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什么都体验到。而且,自身的经历若不经过解读、领悟、升华,就只能是经历,无法化为对自身成长更有益的经验。所以,人还需要大量的二手经验去解读自身的经历,比如读书、听父母和老师的传授、与他人的交流等。从别处得来的经验,是他人体验世界的精华,如果能被自己吸收,就丰富了自己的人生经验,提高了自己体验世界的效率。如果在听取了他人的二手经验后,还能通过亲身体验去验证,效果会更好,就会知道哪些经验是错的或对的,哪些能为我所用。所以,一手经验和二手经验可以互相作用,融会贯通。
不过,一些父母在给孩子输送二手经验的时候比较大方,在孩子亲身体验世界的时候却有些吝啬。比如:
孩子想摸一下小猫小狗。“小心,它会咬你的!”
孩子想用一下刀子。“不准碰,它会割伤你的手!”
孩子想去攀岩。“不行!那个运动太危险。”
给孩子报辅导班的时候很大方,带孩子旅游时却犹豫再三。“他还小,还不懂得看风景,别花这冤枉钱了。”
拒绝孩子去体验某些事情。“你不用去体验了,我体验过了,我告诉你是怎么回事儿。”
父母的这些话隔断了孩子与世界的真实联结,让孩子活在父母制造的限制中、恐惧中。父母为什么要阻止孩子去体验?首先,父母对这个世界过于焦虑和担忧;其次,父母太自大,妄图用自己的经验代替孩子的经验。其实,正因为这个世界不那么安全,才需要孩子去体验,体验后他才能知道哪些事情有危险,需要避开。父母的经验固然丰富,但并非都正确,更代替不了孩子的体验,因为孩子通过体验不仅了解了事情,更使心智得到了锻炼,如技能的掌握,智慧的增加,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等。
古人早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说法,意思是说给孩子物质不如教会他们知识和技术。这里我再把它延伸一下,教会他们知识和技术不如教会他们看世界的方式。知识和技术固然有用,但格局还是不够大,而看世界的方式则是大格局。因为人一生都生活在这个广袤的世界里,如果没有看过这个世界,如何在其中坚定自我,作出更适合自己、适合时代的各种选择?而无论学习知识和技能,还是看世界的方式,均是一种体验。
总结来说,父母可以从三个方面帮助孩子去体验这个世界。
1.广度
从客观来说,世界对于每个人的大小都是一样的,但在主观上却不一样。区别在于,你是否走出狭窄的自我空间,去看过、体验过这个世界。人天生就有“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欲望。所以,尽量去满足孩子的这种欲望。旅行当然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玩耍、游戏、运动、手工、看电影、探险、看书、上课等户内户外活动,只要孩子喜欢的,父母也要尽量带他参与。鼓励孩子积累更多的一手经验,而不只是埋头书本和听取父母或老师的传授。孩子需要丰富的经验来构建自我世界及人生观和世界观,之后,内心才能变得真正强大。
2.深度
满足孩子体验世界的广度,从客观上来说不容易做到,因为时间、精力、经济条件都不允许,但可以从深度上弥补。例如,我们不可能带孩子走遍全世界,但我们可以带孩子走遍我们所在的那个城市,从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经济等方面来深度了解这个城市;孩子不可能学习各种艺术门类,但可以把其中一门艺术体验到极致;孩子不可能看完所有的书,但可以足够多地涉猎某一类书。在深度体验中,孩子能够体验到坚持、挫折、成功、把事情做到完美等各种感受,这反而是广度体验所无法感受到的。
3.自由度
自由地去体验这个世界,才有可能实现体验的广度和深度。这个自由包含两个意思,一是父母不干涉。只要孩子体验的事情没有危险,父母就不要阻止;二是随心去体验。不管是文学、科学还是艺术,或是院子里的一个毛毛虫,只要他有兴趣,就让他去体验好了。不要用大人的感受去干涉孩子的体验,也不要用大人的经验来否定孩子的经验。自由的体验才能让孩子彻底打开他的心智,让头脑和心灵都得到锻炼,内心变得强大。
没有看过这个世界,了解过这个世界,才会被这个世界上一些现象迷惑或感到恐惧。但如果了解了这个世界,我们就会发现,世界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被自己掌握的。到那时,任这个世界纷繁复杂、千变万化,孩子总能找到答案。
上一篇:什么才是真正的内心强大
下一篇:信任和鼓励缔造孩子的自信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