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做人做事的尺度和分寸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一直强调儒家的中庸之道,其精髓是“不偏不倚”“过犹不及”,这说到底也是分寸的问题。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无不渗透着对于分寸和火候的掌握。敢想敢干、当断则断是一种气度,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则是必要的策略。为人处世要讲分寸,拿捏得好,水到渠成;拿捏不好,前功尽弃。
可见,懂得减速和停止,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有时候,一味地追求高速度并不能达到目标,因为用了多大的冲劲,就能招致多大的损伤。这是必然的,或许就是因为有了喘息的机会,才有足够的体力进行下一步的飞跃。
当然,做人做事除了要懂得退让以外,还必须要掌握分寸,掌握分寸是为人处世的普遍规则,是获得好人缘的第一准则。为此,我们首先要懂得的就是内圆外方。
所谓的外圆内方,就是要求我们,对于自己,要有做人之本,有原则,不被他人所左右,也就是“方”;而对外,与人打交道,要圆滑世故,融通老成,能够认清时务,使自己进退自如,游刃有余,也就是“圆”。
做人应当方外有圆,圆内有方。外圆内方之人,有忍的精神,有让的胸怀,有貌似糊涂的智慧,有形如疯傻的清醒,有脸上挂着笑的哭,有表面看是错的对……真正的“方圆”之人,没有失败,只有沉默,这是面对挫折与逆境的积蓄力量的沉默。
真正的“方圆”之人是大智慧与大容忍的结合体,有勇猛斗士的武力,有沉静蕴慧的平和,对大喜大悲能够做到泰然不惊;行动时,干练迅捷,不为感情所动摇;退避时,审时度势,全身而退,而且能够抓住最佳机会东山再起。
另外,掌握做人的分寸还有一点要求是:能屈能伸,“大丈夫能屈能伸”也是这个意思。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度过一生,这就要求我们适时调换好“伸”与“屈”。在生活和事业处于困难、低潮或者逆境、失败时,如果能运用“屈”的智慧,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反之,该屈时不屈,一味地去伸,必遭沉重打击,甚至殃及生命,如此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去谈人生、谈事业、谈未来、谈理想呢?
再者,待人接物也要做到冷热适中。歌德说过一句话:“世间最纯粹、最暖人胸怀的乐事,莫过于看见一颗伟大的心灵对自己开诚相见。”人际交往中,我们强调要以诚待人,以真性情待人,对一切事物抱有积极热情的态度,这也是为人处世所必需的。比如你想得到朋友、同事的认可和接纳,就必须首先主动敞开自己的心怀,讲真话,做实事,以诚相见,这样朋友被你的诚实所感动,内心深处喜欢你,才愿意与你真诚交往。
但是,凡事都有个度的问题,热情也不能过了头,比如涉及朋友的隐私之事,你却不知审时度势,非要帮人家忙里忙外,让朋友难为情,既不好拒绝你,又无法谢绝你,搞得非常尴尬。所以,最好的分寸就是冷热适中,不即不离,勿以尊卑亲疏定冷热,这样才有可能使彼此友好关系保持长久。
最后,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做人做事要低调,“出头的椽子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类古训俗语常用来告诫人们,人心叵测,冒尖是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的。我们不妨韬光养晦,不露锋芒,不动声色,以免易遭人妒恨受到攻击。低调并不是要否定那些勇往直前、万事当先的人,只是强调掌握适当的分寸。
能够真正掌握好分寸,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分寸隐藏于何处,不是触摸出来的,而是体会出来的。要学会把握分寸,必须通人情、晓世故,有修养。把握分寸是人的一种综合素质,是内在涵养与外在经验的集中表现。
上一篇:把握三种方式,顺利收获幸福
下一篇:把自己当成最聪明的人,往往是最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