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好自己的职场圈子
经营好你的职场圈,对于你的将来非常重要。那么,什么是职场圈呢?它包括同事圈、上司圈、下属圈和客户圈,面对不同的人,经营方法也不一样。
经营同事圈子,保持彼此的尊重
赢取人心对事业发展有很大帮助,一个公司的制度无论有多完善,也需要各同事之间的配合。同事每天朝夕相处,良好的工作氛围可让人更安心专注地投入工作;同事间和睦融洽,上下一心,可直接推动工作的进展。怎样与同事相处?要把握以下几点。
(1)合作和分享。
多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学会与别人分享看法,这样可以让你获得众人的接纳和支持。
(2)学会微笑。
不管是做保洁的阿姨、新入职人员还是经理老板,碰面时能给以温暖友善的笑容,必能赢取别人的好感。如果年长的同事把你当孩子看待,年轻的视你为大姐,拥有这样亲和的人事关系,你工作起来一定更加顺利。
(3)善解人意。
下雨同事没带伞你等他一起走,你顺道给他买了他工作需要的参考资料,这些都是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以善良的心对待别人,在公司你永远不会陷于孤立无援之境。
(4)有自己的原则而不固执。
诚恳待人,虚伪的人早晚会被识破。处事要灵活,还要有原则。不可固执,懂得在适当时采纳别人的意见;不可万事躬迎,这样会给人懦弱、无主见,能力不足之感。
(5)不可太严厉,也不可过于随意。
尽管有时你态度严厉只是为把工作做好,但在别人看来那却是刻薄的表现。平日跟同事连招呼也不愿意打,只是在共同完成任务、开会或交待工作时才接触,这样的人又怎会拥有好人缘?不过,同事关系毕竟是微妙的,也不能认为相互很熟悉就可以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失去恭敬。
(6)勿阿谀奉承。
只懂奉迎上司一定犯“众恶”。完全不把同事放在眼里,苛待同事下属,无疑是在四处树敌。
(7)不搞小圈子。
同每一位同事保持友好关系,但也要保持适当距离。尽可能跟不同的人打交道,不要被卷入帮派小圈子,这样会缩窄你的人际网络;避免牵涉入办公室政治或斗争,不搬事弄非,这样自能获取别人的信任。
经营上司圈,要学会了解上司的特点
即使你再热爱你的那份工作,倘若不能与上司愉快共事,恐怕美梦就要变噩梦。怎样与上司相处呢?这就根据上司的个人特点来行事。
先要了解上司的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往往不太能妥协、不易改变,往往最容易引爆人的情绪。例如有的上司在意守时,有人迟到,他就会气愤难当;有的上司注重效率,因此一旦你支支吾吾,他就可能动怒。此外,有的上司重勤俭,有人重诚实。
要多注意同事特别是老员工说的有关方面的信息,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并据此来调整自己的工作态度以为配合。
其次,要洞察上司的情绪反应。
每个人都有固定的情绪处理模式,每次发作时的过程也都差不多。比如,你的老板习惯熬夜,所以早上大脑往往不够灵光,如果这时去跟他讨论难啃的工作,就容易惹来一顿臭骂,其实你可以熬一下,午餐过后他心情好了,再去敲门。
因此,要在与上司的接触中不断体会:什么事会让他高兴?什么事会惹他生气?什么事又会对他产生压力呢?当他出现异常的情绪时,他通常的处理模式为何?
一旦能够掌握上司的情绪反应后,下次你就会知道该怎样避开台风尾,并采取更好的沟通方式,以免让对方的情绪雪上加霜。
第三,要掌握上司的沟通模式。
每个人最习惯的沟通方式各有不同,要不断掌握到与上司沟通的最佳管道,以防有沟无通。沟通模式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视觉型:这类型说话者语速快,常用视觉词汇,例如“看不出来……”等。他们更愿意阅读书面数据,跟他沟通工作时,口头沟通效果往往不明显,最好带上一份书面报告。此外,也要学着加快你的语速来配合对方。
听觉型:此类人说话语速适中,温和有条理,喜欢用“听起来”等字眼,例如“这个建议听起来不错!”等,与这样的上司沟通,要学会用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的口头方式,效果会不错。
感觉型:说话语速慢,喜欢用“感觉”等字眼。同感觉型的上司沟通,要懂得营造情绪气氛,要注意察言观色的。话慢慢说,感觉对味了,事情就会轻松搞定。
如果你不太有把握上司是哪一类型,不妨直接开口问:请问您比较希望我做口头报告、还是书面报告呢?
此外,上司的兴趣爱好、对自己的工作期望等,你也要多加了解。能掌握住以上几项重点,与上司相处起来一定会愉快很多!
经营下属圈,要以诚相待
上司对待下属,要做到以心换心。最受下属欢迎的上司是能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的上司,这样的上司会得到下属的爱戴,公司上下一心,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上司如果从心底里尊重下属,看重下属,下属自然会心悦诚服,卖力工作。
有一家企业新开业。一天,各部门接到电话,下班之后在贵宾厅召开员工大会。有些人感到很纳闷,为什么放着会议室不去,而是去贵宾厅开会。
当全厂员工陆陆续续地走进贵宾厅时,眼前的一切使他们感到意外,只见每张桌子上都摆满了水果、饮料。一名60岁的老警卫,看到后,以为走错了地方,正要离开时正好碰上了老板。老板见他要走,毕恭毕敬地把他请了回来。
老板走上讲台,恭恭敬敬地向大家行礼,说:“今天,把大伙召集起来,同大家开一个聊天会。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提问题,讲困难,说工厂的、家里的事都可以。”
员工们见老板如此诚恳,便积极发言,为工厂建设出谋划策。
老警卫激动地说:“我这一辈子还是第一次开这样的会,很激动人心啊,老板看得起我们,我们一定要看好这个家。”
此后,全厂上下一条心,大家都把工厂当自己的家一样,做起事来卖力负责。这就是以心换心的结果。
当然,在日常相处时也有具体的规则注意:
一碗水端平。领导者要把持公平、公正。
放下你的架子,设法减少与下属之间的这种无形的隔膜。
体谅就是融入。能体谅下属,融入下属圈子中,并乐意帮助下属解决一些较烦琐、较困难的工作。
巧用批评与赞美。不吝惜赞美,赞扬是对激情的一种鼓励。批评要是善意的,要有针对性,要有的放矢,不能凭印象行事。
恩威并用。和下属之间不要太过随意,要保持一定的威严,指令才可以严格执行。
不能放弃沟通这个武器。让问题在平和的气氛中得以顺利解决。
经营客户圈,除了谈生意外,还要会用“心”
与客户打交道,不要只谈买卖,对客户要理解、体贴,让买卖这个商业过程充满“人情味”,使顾客产生一种亲切感,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上也得到愉悦。
美国有位叫玛丽·凯的女士,曾叙述她买轿车的经历和感受。她想买一辆黑白相间的轿车,就去汽车店挑选。在第一家店里,她很高兴地说:今天也是她的生日,她想要买辆车来庆祝一下。可是推销员没有把她这句话当回事,她感觉被忽视了,转身就走了。
进到第二家汽车店,推销员对她十分热情,向她详细地介绍各种型号汽车的性能与价格。玛丽·凯又提起今天是她的生日,这位推销员请她稍候一会儿,15分钟后,一位秘书拿来一束鲜花,这位推销员双手将鲜花送到她手里,并诚恳地祝她生日快乐。当时,玛丽·凯感动万分,觉得那束鲜花的价值简直超过了百万美元!于是,她很开心地购买了那位推销员向她推荐的一辆黄色轿车,而放弃了购买黑白相间轿车的打算。这位推销员就是后来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美国汽车销售大王——乔·吉拉德。
一束鲜花成了沟通买卖双方心灵的桥梁,使商店里充满了友善和温馨的气息。更有趣的是,从此只要有朋友想买车子,玛丽·凯都会推荐他们到这里来买,多少年后当乔·吉拉德整理他的客户记录时,发现有不少客户的源头在玛丽·凯女士那里。
我们应该用心对待每一位客户。乔·吉拉德曾提出著名的250定律。他认为在每位顾客的背后,都大约站着250个人,这是与他关系比较亲近的人:同事、邻居、亲戚、朋友。如果一个推销员在年初的一个星期里见到50个人,其中只要有两个顾客对他的态度感到不愉快,到了年底,由于连锁影响就可能有5000个人不愿意和这个推销员打交道,他们都会口耳相处一件事:不要跟这位推销员做生意。而如果你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个人的好感。
人与人之间的联络是以一种几何级数来扩张的。每一位客户背后都有许多亲朋好友,而这些亲朋好友又有一定数目的亲友,用心对待每一位客户,对于你客户群体的扩展具有很大意义。
以上列举的几种是最常见的职场圈子,当然还有其他关系的圈子,这里就不再赘述。
职场圈从来都错综复杂,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职业圈,不同圈子之间可能相互独立,也可能相互联系。游刃有余地适应各种圈子的游戏规则和人际关系,那么圈子带来的则工作内高效和工作之外的愉悦。
第九节 组建你的亲友圈子
人际交往的实质是什么?可以说就是利益交换,——当然,还可以叫做双赢,这和人要吃饭、鸡要啄米一样简单。中国人大多崇尚“君子之交淡如水”,往往很多人都忌讳将利益和朋友联系起来,以为如果承认了利益是友谊的前提,就会被贴上“势利”的标签。
其实,不得不承认,我们大部分朋友都是在谋取共同利益的过程中结交的,利益越一致,关系越深厚。尽管人与人之间有各种矛盾,但利益的凝聚力会使双方去磨合、修复,自动寻求平衡。
一个人要交些什么样的朋友呢?不妨这样告诉你,三教九流的朋友都可以交,只要不违反大的原则。谈得来,交得上,就好像十八般兵刃,到时候不定就用上了哪般。
胡雪岩喜欢交朋友,官场上的、商场上的、洋场上的,黑白两道上,三教九流中,无所不交,无处不友。在他的朋友中有个叫刘不才的。在别人眼里,此人绝对是一个不可救药的败家子,嗜赌如命,家传的一个规模不错的药店被他输得精光。但胡雪岩看到的却是他的另一面:第一,他赌得再狠,手上的几张祖传秘方却决不会当赌注押上,这说明他心里存着振兴家业的念头;第二,虽然吃喝嫖赌样样都来,但是绝不抽大烟,这说明他还没有堕落到自暴自弃的地步。就凭着这两点,胡雪岩不但看出刘不才有本事,还觉得他有志气:“人虽然烂污,只要不抽鸦片,就不是无可救药”,“他会玩便是用得着的地方。”于是,胡雪岩让他充当了一名特殊的“清客”,专门培养他,用来和达官阔少打交道。刘不才后来果然不负众望,成长为胡雪岩手下一名得力干将。
人与人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性格爱好可能不同,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建立朋友关系。好的朋友尤如资本金,对我们来说是多多益善。那么,如何交朋友呢?
一是要真心,虚情假意交来的只能是同样性质的友谊。
二是要有时间去“泡”。我们不妨引用时下流行语:“工作是干出来的,钞票是挣出来的,友谊是泡出来的。”有了意向相对一致的圈子,经常发起或组织在圈子里的各种社会活动,然后,朋友又会带来朋友,彼此那么一“泡”,又会结识更多的朋友。
三要大度,懂得付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没有足够的气量和胸怀,交不到知心朋友。圈子的建设,组织各类活动,都需要有人奉献精力、时间、金钱,那些凡事不出力,喜欢吃现成饭的人很难获得圈子里大多数人的尊重。只有你懂得奉献,具备容人之量,才能使朋友由衷地尊敬和拥护你。
另外,想拥有牢固有效的人际关系网还要重视三个基本圈子。
走活你的亲戚圈子。
许多圈子是慢慢建立的,但亲属圈却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一降生就意味着加入了这个圈子。
亲属圈这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圈子,因其自然属性而具有相对的牢固性。在过去十分注重宗族关系的年代里,一个人的崛起往往伴随着的是一个家族的随之崛起。比如,曾国藩得势,曾家也因此成为了权倾一时的名门望族。
当然,还有一些人并没有得力的亲属关系,但他们却懂得攀亲。比如,东来顺的创始人丁德山原是一介平民,毫无政治背景,但他却十分乖巧,懂得利用官僚的权势来达到目的。他认了宫中一个有权势的魏姓太监做干爹,因此能在北京东安市场后占一块空地搭棚做生意,也因为有了这一把保护伞,说话办事硬气了,生意越做越大。
其实,即使在宗族观念逐渐淡化的今天,裙带关系网仍然在政治或商业关系中占据一角。利用亲属圈子去做一些违法乱纪之事,当然是应以为耻的,但如果能在法律、道德允许的范围内,让亲属圈子为你的发展提供助力,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不过,这也有一个前提,就是亲戚再亲也得走动,互相疏远得罪的后果往往比之陌生人还要陌生。
重视你的同学圈子。
同学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研究成功者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每个成功者身后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同学的身影,有的是少年时代的,有的是大学时代的,还有各种成人班如进修班、研修班的同学。
从经济学角度看,只要能给人带来效用的都是人生的财富。金钱能给人带来效用,但还有许多东西,譬如爱情、友情、亲情都能带来效用,有时甚至高于金钱的效用。而同学之情,因为纯真,因为曾经倾注的激情,因为是理想种子最初萌芽的见证,因为曾在共同的砥砺中共同成长,所以显得格外珍贵。
同学是具有共同知识、共同文化、共同背景的一群人;在这个相互竞争的世界,这是一种稀缺的、难得的人际网络,因此也最有可能成为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成为事业上互相帮助的加油站。
今天的“同学会”、“校友会”盛极一时,可以说这是源于商业时代合作博弈的强大需求。例如,某位同学有困难,同学都伸手支援,但送物送钱未必是最好的帮助,递个信息,介绍个关系,给个机会也许更为实惠。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林林总总的商学院,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到哈佛商学院。在看重商学院教学实力、功课实用性、文凭号召力的同时,也许其中遍布的商界关系网,比其他更让人感到惊喜吧。
同学圈子这个无形资产具有巨大的效用,这个圈子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
组建你的同乡圈子。
当今社会人口流动性很大,很多人都离开家乡,去异地谋生或求学。刚进入一个陌生环境,拓展人脉网络有些难度,这时就不妨从同乡关系入手,打开局面。
中国人有着强烈的乡土观念,其表现之一就是对同乡人有一种天生的热情,尤其是在异地之时,这种同乡感情就愈发强烈。
大学里经常见到有某地学生组织有同乡会性质的“联谊会”,有人觉得这些人落后狭隘,后来发现有些教师也参与其中,更觉不可思议。但后来事实证明,他们那“抱成团”的宗旨确实给大多数同乡带来“实惠”,解决了不少难题。再后来,这种同乡会性质的团体几乎到处可见。它的形式虽是松散的,但“亲不亲,故乡人”,这种同乡观念有一定的凝聚力,它要求成员在“对外”上保持一致性,对内互相提携,互相帮助,抵御困难和外来的威胁。
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两大商帮——晋商和徽商,不管走到哪儿,都是老乡成群结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几乎所有商业繁盛之地,其最惹眼、最气派的建筑不是徽商会馆,就是晋商会馆。会馆者,老乡交游约会之馆也。正是同乡间互为犄角,互相支援,才成就了晋商与徽商历史上的辉煌。
如今,一个人要外出创业,老乡众多仍然是最有利的条件之一,近年来各地同乡会风起云涌的原因也正在与此吧。善加利用这一圈子,对你的生活和事业一定会有所助益。
上一篇:经常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
下一篇:经验和资历是职场里最大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