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工作经常需要停下来想一想
多年前刚刚参加工作时,每天都觉得自己工作起来游刃有余,准时上班,准时下班,乐天而无忧。我的组长却每天都会自觉加班,时间或长或短。虽然有时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紧急的事情,他也不像我们一样准点离开办公室。大家提到这件事都笑嘻嘻地背后议论他是“无事忙”,“营造勤奋员工形象”。
有一天,下班的时间到了,我也尝试了一下,多逗留了几分钟,一试,才知好处多多。如今,每天10分钟的“反省”成了我的必修课:总结当日的工作,列出第二天的计划——即使第二天的事情非常烦琐,也因为提前理清了思路而显得有条不紊。
同样道理,给自己留一个冷静的周末,也有利于工作。有一个周五,我们原本要讨论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而当天下午事情发展得更加复杂,我建议和其他地区的同事开一个电话会议讨论解决方案。我的上司却提议将会议延期到下周一,他说:“我不希望你们都带着心事和压力回家,好好和家人过个开心的周末吧。再说把事情缓一缓,静观它的发展方向,也许会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事后我的上司告诉我,这是他多年来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在很多时候,“趁热打铁”并不是最有效的工作方法。在矛盾显现的时候,应冷静地观察和倾听,一方面等待事情的进展,一方面避免自己因冲动做出急躁的决策。“给自己留一个冷静的周末”,很多时候矛盾都会在周一化解。
比尔·盖茨在谈到优秀员工的工作方式时,认为,优秀员工的工作方式是用大脑工作。的确,思考,是工作中最有含金量的部分。真正把工作做好的人,一定是个善于思考的人。
最早完成原子核裂变实验的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有一天晚上走进实验室,当时时间已经很晚了,他见他的一个学生仍俯在工作台上,便问道:“这么晚了,你还在干什么呢?”学生回答说:“我在工作。”
“那你白天干什么呢?”
“我也工作。”
“那么你早上也在工作吗?”
“是的,教授,早上我也工作。”
于是,卢瑟福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么,你用什么时间思考呢?”
这个问题提得真好!其实,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只是闷头去做,还要有专门的时间用来思考。要想一想:自己做得对不对、好不好,怎样才能做得更好,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工作更上一层楼,而不是总在原地打转。
很多老资格的公司职员习惯于只用手工作,因为这些工作他们已经很熟悉了,闭着眼睛都能做好。然而只用手工作会使人们把10年当做1天来过,10年过后,他们只掌握了一种工作方法。也就是说,10年来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上没有任何进步。这对于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人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勤奋工作不仅是要尽善尽美地完成工作,还必须用你的眼睛去发现问题,用你的耳朵去倾听建议,用你的大脑去思考、去学习,把10年真正当做10年来过,那么10年之后你所具备的才能还愁不被老板所赏识吗?其实根本用不了10年,3年、5年你可能就被提拔和重用了。勤奋工作不是机械地工作,而是用心在工作中学习知识,总结经验。
可以说,思考是需要经常进行的。我们应该根据工作的需要,或多或少地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促进我们的工作。
只有经常反思的人才能进步。每天进行心灵盘点,时刻进行自我检查与审视,及时知道自己近期的得与失,思考今后改进的策略,从而才能取得更出色的业绩,事业才能得到更长远的发展。
日本“保险行销之神”原一平每天晚上8点进行反思,并将之列入每天的计划,把反思当成每天的工作,最终摘取了日本保险史上“销售之王”的桂冠。
时下,许多企业、团队都很注重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这样既提高了企业员工的美德修养,起到修身养性的目的,也能让员工认识到工作中的缺点和长处,从而发扬长处,改正缺点,以达到增强行业的凝聚力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作为一名员工,要严以律己,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
上面的故事还启示我们一个道理:任何一件事,从计划到实现的阶段,总有一段所谓时机的存在,也就是需要一些时间让它自然成熟的意思。无论计划是如何的正确无误,总要不慌不忙、沉着冷静地等待其他更合适的机会到来。假如过于急躁而不甘等待的话,经常会遭到破坏性的阻碍。因此,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有耐心,压抑那股焦急不安的情绪。
过来人的点拨
有时候,把心情沉淀下来,给自己更多一点时间冷静地全面思考,可能对事情的认识会更加周全,做起事情来成功概率也会更大。
上一篇:工作由细节组成,细节不能“掉链子”
下一篇:工作要克服“拖拉”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