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张兴昌: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张兴昌,1944年生于宁夏盐池县,历代为耕读之家。大学毕业,中共党员,高中高级教师。家庭有人14口,其中本科、研究生、博士生11人。家族成员,都深受他的良好影响,几个孩子品格良好,各有专长。
科学地教育子女一直是许多家庭重视的课题,但每个家庭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生于宁夏盐池县的张兴昌老人一家给出了他们的理解。张兴昌家里世代为耕读之家,曾祖、祖父、父亲都是读书人,父辈同胞四人,三人读过书。
1956年,张兴昌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麻黄山高小;1958年,他以全县升初中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被大水坑初中录取。三年后,他再次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盐池中学。然而,造化弄人。1965年,他的大学梦因诸多原因卡了壳,但他却没有向命运低头,自学中医并在大队任文书会计。千锤百炼始成钢,不同环境中的摸爬滚打,张兴昌过早练就了吃苦耐劳的韧劲。在苦闷的日子里,读书成了他重要的精神寄托。1978年,他再次参加了大学招生考试,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被宁夏大学中文系录取。大学毕业后,他开始教书育人,并在这条路上创下了多个盐池县的纪录。三十年来,他的学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有成为国内外知名首席专家、知名教授、学者的,也有在美国硅谷创业有成的,还有留学回国讲学或创业的。无论在何处,学生们总是记挂着敬爱的张老师。
张兴昌在教学中付诸最多的莫过于一个爱字。他爱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当学生有什么经济困难或者生活困难时,他总会想办法帮他们解决难题。他家的住房中总有一处是留给困难学生的,这些住在他家的孩子,他在生活上资助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很多都考上了理想的学校,成为了社会的有用之才。退休后的他仍是如此,不改初衷,《宁夏法治报》2016年“家风”专栏刊,发记者文章《张兴昌:秉笔大爱写人生》,足以见证。他对邻居的孩子也爱护有加。三年时间,他给为教育迁走的邻居家孩子写了十八封信,对孩子克服沉迷网络游戏起了一定作用,最终孩子考上了一本。
张兴昌不仅会教育别人,对自家孩子的教育也颇有心得。在子女教育方面,他最看重的就是诚、信二字。二儿子张克峰小时候有次和堂姐路过一片南瓜地,堂姐摘了别人家一个南瓜,两人抱着往家赶,到了离家门口不远的地方,堂姐怕受大人批评,把南瓜给了当时只有五六岁的张克峰。儿子抱着南瓜回来时,张兴昌发觉这不是自家的东西,就写了一张纸条贴在南瓜上,让儿子送到摘南瓜的地方,让南瓜主人签完字再回来。时值中午吃饭时间,加之路程颇远,张克峰不情愿去送,但最终拗不过父亲还是去了。自那以后,他再也没拿过别人任何东西。
张兴昌的家族被称作“张家湾人”,每年对大家族选出的尊老爱幼模范、考上大学的子弟,每人给予两千元的奖励,经费由张兴昌的孩子提供。“张家湾人”每年春节团聚他都精心致词,各家述职述责,题词赠书……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张家世代也以此为训。也许是源于这种良好家风的馈赠,人丁兴旺的张氏大家族,现有裔孙一百九十余口,其中有大学本科、硕士、博士学历的四十余人,都以良好的教养服务于社会。张兴昌的长子张克平德国留学归来,为宁夏移动国务院备案的资深专家,次子张克峰是中石化建筑设计院国务院备案的首席专家、英国皇家建筑学会会员,长女张克妍经商,小女张克静从业外企,专攻网控技术。张氏家族有教授专家十人,良好的家风在张兴昌老人的《留给孩子》《半堂课》两部教育著述中有所记录。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博士读了《留给孩子》一书,很推崇中国精神,邀请接见作者,并发来了亲笔评论信。
上一篇:《真情似水,坚若磐石》优秀家风赏析
下一篇:《老人和孩子是幸福的直通车》优秀家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