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扫平六国的战将
——扫平六国的战将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秦代杰出的军事家,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司马迁认为王翦作为秦国将领,平定六国,功绩卓著,秦始皇尊其为师,可是他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巩固国家根基,和白起比较可谓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扫平六国,统一天下,秦王政自称为秦始皇。他大宴群臣,论功行赏。在封赏时,始皇问群臣:“你们说,今六国一统,谁的功劳最大呢?”
赵高抢先答道:“若论平定天下之功,文莫如尉缭李斯,武莫如王贲蒙武。”
始皇说:“你之文臣所推,朕并无异议,但你之武功所推,我以为当首推王贲之父王翦才是。若非王翦平定长安君、樊於期之叛,镇压吕不韦、嫪毐之乱,破赵城而退齐师,平赵燕而俘赵王,攻荆楚而虏楚王负扔,何来天下之统一呢?所以,论天下之武功,必须首推老将王翦。”
于是,始皇即封王翦为武成侯,凡频阳周围之10万户,尽为王翦所属。始皇对王翦亦以师称之。王贲封为万户侯,论功行赏封侯之后,王翦父子,名声大振。
不仅仅是春秋战国时期,王翦老将军,他是举世公认的一员智勇战将。秦昭王四十九年(前278)正月,秦派五大夫王陵率兵进攻赵都邯郸,但收获不大。昭王又派了军队协助王陵,还是打了败仗。他欲派武安君白起代替王陵统兵,可武安君拒不执行王命,并有不少怨言,后终被昭王赐剑自刎。
白起自杀后,昭王拜王翦为将,让其伐赵。拜将之日,王翦对昭王说:“我知道,大王仍恼武安君,但武安君之言不无道理。赵国虽新有长平之败,但集中倾国之兵也不下五六十万,足以与秦抗衡。更何况,各国救兵,源源而至。今秦军远征,兵力困乏,宜速决而不宜久持。依臣之见,莫如大王随军亲征,一可鼓舞士兵,二可了解敌情,能战则战,不能战则退,即使此番攻不下邯郸,我们仍可根据实际情况以作后图。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昭王说:“将军之言,正合我意。好吧,我随你亲征就是。”
王翦又说:“但凡出兵,应师出有名。我们此番出兵,该找个正当理由才是。”
昭王说:“王陵兵败,损兵五营。王龅又败,损兵逾万。我们为报仇雪恨而去,理由还不够充分么?”
王翦笑曰:“以此为理,谬理也!跨千里而攻彼之国都,虽胜亦不能赢得人心,败则诸国拍手叫好,其不足以做为出兵的理由。吾向闻应侯范雎曾为魏须贾门下,须贾使其于齐,范雎从之。至齐后,因齐襄王闻范雎之才,曾赐金赏银,欲留其于齐,但范雎固辞之。须贾得知此事,以为范雎出使期间,曾经泄密于齐,归国后,他将自己的猜测告于魏相国魏齐。
魏齐大怒,即使舍人笞打范雎,要他招认泄密之事,范雎实无此事,不予招认,魏齐便命将范雎加力笞打,折断了他的肋骨,打落了他的牙齿,直把他活活打死过去,还弃尸于茅厕,撒尿于面门,真是残忍至极。幸范雎是假死,经万千曲折,才有缘来我秦国,被大王慧眼识之,给其封侯拜相。
后须贾出使于秦,应侯便捎话须贾,让他取魏齐之首,否则秦大军伐魏。魏齐闻言,弃相印而走赵国,投在平原君赵胜门下。我们此番出兵,只以擒拿丞相仇人魏齐为名,岂不就名正言顺了。”
“好,好,好主意。”昭王十分高兴地说。“就以此为理由,胜则破赵都邯郸,退则擒丞相仇人,确是良策。”于是,昭王亲率大军20万,以王翦为主将,浩浩荡荡,杀奔赵城而来。秦军此来,一因昭王亲征,二因王翦为将,兵势极盛,锐不可当,入赵境,即连拔三城,大胜。
其时,赵惠文王新逝,太子丹立,称之为孝成王。孝成王年少,惠文太后用事。惠文太后闻秦军深入,甚怯。恰是蔺相如病笃告老,虞卿代为相国。
虞卿建议以廉颇为将御敌,惠文太后准之。廉颇固守待战,与秦军相持不下,但秦军兵势太盛,赵军败迹已露。
于是,赵求救于齐,齐以田单为大将,发兵10万,前来救赵。齐国发兵,形势大变,赵军并前抗衡秦诸国之兵接应于内,齐国大军进攻于外,秦军进则难突破廉颇拒守之势,退则恐齐赵诸国军马内外夹击,显得进退两难。
王翦认真分析了两军形势,对昭王说:“现今秦赵交兵多日,秦军己显疲惫,赵国有平原君廉颇诸多名将,我军急切间难以取胜。若齐田单大军骤至,内外夹击,我军危矣!为今之计,不若班师,我有拔赵三城之捷,可全师而归!”
昭王说:“此番发兵,以获魏齐之首为名。应侯与魏齐,有不共戴天之仇,应侯之仇人,即我之仇人,今不得魏齐,我有何面目归秦见应侯?”
王翦说:“今欲擒魏齐,只需向平原君晓以利害,他献魏齐我即班师退兵,不献魏齐我则另想万全之策。”
昭王从其计,遣使对平原君说:“秦之伐赵,为取魏齐。魏齐小人,曾笞击秦相范雎至死,还弃其尸,溺其面,真是罪该万死!只要君献出魏齐,秦国即予退兵,决不延误。”
平原君说:“魏齐昔为魏相,也曾有功于魏,即使现今弃相不做,偌大魏国,岂无他一人容身之处。且天下之大,魏齐他处处皆可容身,又为什么独独找到我平原君门上呢?你回去告诉秦王,魏齐确实不在我府,所以难以绑送。”
使者几番赴赵,言及有人看见魏齐曾在平原君府之事。平原君闻言变色:“你言下之意,秦王欲遣兵来搜吾府不成?真是岂有此理!”言毕,拂袖而去。使者无趣而归,向昭王言及前情。
昭王怒极,欲再进兵攻赵。王翦急拦:“大王,两军决战,胜败只在一瞬之间,为将帅者瞬间的一念之差,决定着十万、数十万以至于百万雄师的生存死亡。臣以为,骄兵必败,躁兵必败,疲兵必败。似此三大必败因素,我军现具备其二,进军必败无疑。如今,不就是平原君拒交魏齐吗?赵胜不交魏齐,不见得赵王不交,如修书于赵王,魏齐指日可擒。”
昭王从其言,便修书赵王,曰:寡人与君,兄弟也。寡人偶听道路之言,说魏齐藏在赵平原君赵胜的住所。因魏齐是秦相范雎的仇人,他曾经将范雎鞭笞致死,肋骨折断,苇席抛尸,实非人之所为。寡人发誓为相国报仇雪恨。
此番出兵不为别的,只为擒拿魏齐。否则的话,我们怎会轻涉赵境呢?已取得赵国的三座城池,是不得已而为之。如赵能绑送魏齐或献魏齐之首,定将三城仍还归于赵。寡人愿秦赵重归旧好,不知你们是否愿意?书即送出,秦国大军即退,并以三城归还赵国。田单闻秦师已退,便亦率军归齐。
此时,昭王退兵于函谷关,又问计于王翦:“依卿之计,已退兵修书还城,可仍未擒得魏齐,为今之计,当如何呢?”
王翦说:“我军退,齐军亦退,双方均无伤亡,此亦为我们的成功。今欲擒魏齐,还须如此如此。”
王翦俯耳低言,向昭王说了一条妙计。原来,他要昭王修书平原君,请他来函谷关赴宴,借机扣留平原君,胁迫他交出魏齐。
秦昭王依计而行,果然使平原君上钩,并将其押至咸阳。他又遣使邯郸,称不得魏齐,便不放平原君归赵。
赵孝成王畏秦如虎,便发兵围平原君府,欲擒魏齐。魏齐逃走,去找赵相虞卿。虞卿情急,捐弃相印,同魏齐赴魏投奔信陵君无忌。信陵君畏秦,不敢相纳,魏齐便引佩剑自刎。
赵孝成王将魏齐之首,星夜送往咸阳。秦昭王将其赐给范雎。范雎令漆其头为溺器,曰:“汝使宾客醉而溺我,今令汝于九泉之下,好常含我溺。”
既得魏齐之首,秦昭王遂以礼送平原君还赵,赵王任平原君为相国,以代虞卿之位。
此番,王翦初为大将,未伤一兵一卒,即获相国范雎的切齿仇人魏齐之首,退齐赵两国之兵,秦昭王甚是高兴,称赞说:“昔武安君善于用兵,威震天下,但他过于刚愎自用,不遵王命,所以不能善终。今王翦将军既善于用兵,又善于用智,真乃智勇将军也!”自此,王翦便获“智勇将军”之美称。
上一篇:爱护小动物的叶子
下一篇:用妙语解决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