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的李远哲
那是在1986年10月15日,美籍华人李远哲荣幸地获得了1986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说,李远哲和这次一同获诺贝尔化学奖的哈佛大学美国科学家赫希巴赫、多伦多大学加拿大籍教授波兰尼为化学研究打开了新的领域,对微观反应动力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李远哲的成功,除了有一定天资以外,超乎寻常的努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最主要的原因。小时候他读书时,每夜躲在实验室,碰到问题,不管三更半夜,拿起电话就打到指导老师家里。他自己说,初中时看了《居里夫人传》,就立定志向,将来要在化学界一展抱负。
李远哲上大学时,虽身在化学系,却到物理系选了不少课。他像一头牛钻进菜园一样,头也不抬地“吃”起来。大一暑假没有回家,跟化学系几位高年级同学研讨热力学。当时有很多东西不懂,只有请教老师,后来把老师问住了,老师对他说:“大一学生不要念这个,到了大四会念到。”
与李远哲相交三十多年的清华大学教授张昭鼎认为,“敢碰困难”和“肯学”是李远哲具有的最重要的特质。他回忆道:李远哲一做起实验就什么事都不顾了。在清华大学研究所时期经常如此,到美国当大学教授后还是一仍旧态,半夜是他正常的下班时间,不回家才算是“加班”。李远哲的实验室四面无窗,有一次实验连做了三天三夜,他自己根本不知道日出日落。
李远哲绝不错过任何一个吸收新知识的机会。就在他获得诺贝尔奖的第2天,他还把他担任的“化学动力学”课的全班学生带到物理科学馆讲演厅,并跟百余位学生一样坐在台下,兴味盎然地观看一名英国教授做各项有关爆炸的化学实验,并专心倾听长达一个半钟头的实验讲解。
上一篇:钱是怎么来的
下一篇:零散时间中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