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自己,接受你自己的一切
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在努力获得他人的喜欢,却忽视了一点,如果你自自己都不喜欢自己,别人怎么去喜欢你,喜欢自己、取悦自己,才是人生幸福的真谛。
不可否认,我们没有谁是完美的,然而,“我坚持我的不完美,它是我生命中的真实本质。”热爱自己是一个人获得幸福的起点。不论在什么时候,在何种情况下,你都需要全面地接受你自己,因为只有这样,你才可以更加安心地对待自己。
但人有一种心理很奇怪,他们总认为自己不如人,认为自己不够好,自己不值得别人对自己好,自己一文不值。观察你周围的人,是不是有人经常叹息自己不够好,别人都比自己好;上课的时候,不敢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因为害怕自己的回答不够好;很多事情想做,但是又害怕去做,因为害怕自己做不好;一件衣服,穿在别人身上很好看,但是穿在自己身上即使很合身,也不如别人穿着好看;做任何事情都会小心翼翼的,因为害怕别人说自己不够好。这都是自卑心理的表现。
有这样一句话:“人活着,或许有不少人值得欣赏,但你最应该欣赏的人是你自己。”波尔是丹麦的物理学家,他在年轻时就提出了量子论,然而,在一次科学讨论会上,权威们却否定了波尔的理论,但这并没有使波尔失去信心,反而更加努力地研究起来。为了寻找理论根据,他做了大量的试验,后来,科学家证明了波尔的观点,他因此荣获了诺贝尔奖。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学会自我欣赏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推动自己逐渐迈向成功,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有一个农夫整天埋怨自己的命运不好,一辈子都是农夫,被别人看不起,他感觉自己的地位很卑微。
有一天,他弓着腰在院子里清除青草,因为天气很热,所以他脸上不停地冒汗,汗珠一滴一滴地流了下来。
“可恶的青草,假如没有这些青草,我的院子一定很漂亮,为什么要有这些讨厌的青草,来破坏我的院子呢?”农夫这样嘀咕着。
有一棵刚被拔起的小草,正躺在院子里,它回答农夫说:
“你说我们可恶,也许你从来就没有想到过,我们也是很有用的。现在,请你听我说一句吧,我们把根伸进土中,等于是在耕耘泥土,当你把我们拔掉时,泥土就已经是耕过的了。”
“下雨时,我们防止泥土被雨水冲掉;在干涸的时候,我们能阻止强风刮起沙土;我们是替你守卫院子的卫兵,如果没有我们,你根本就不可能享受赏花的乐趣,因为雨水会冲走泥土,狂风会刮走种花的泥土……你在看到花儿盛开之时,能不能记起我们青草的好处呢?”
一棵小草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渺小而自卑,农夫对小草不禁肃然起敬。
很多时候,你怎样看待自己,决定了别人怎样对待你。如果你是一棵自卑的小草,那么你在别人心底就已变得非常渺小;如果你肯定自己存在的重要价值,告诉自己我很重要,你在别人的眼里也会变得高大。
有这样一个女人,她对自己的脸蛋非常不满意,就跑去一家美容店准备整容。
第一次手术之后,女人隔一会儿就对着镜子看已经明显变化了的自己。但看着看着,女人就觉得自己的脸蛋还是不够漂亮,于是又来到了美容店。
第二次手术之后,女人高兴得乐翻了天,逢人便炫耀自己的脸蛋是多么的迷人。但没过几天,女人就感觉脸蛋有些变样儿了,于是就又来到了美容店。
……
就这样,女人几乎都在重复着前两次的情况:刚做完美容手术的时候,老觉得自己就是西施下凡、貂蝉在世,但过几天就觉得还是不够完美,只好再次去做美容手术。
如此折腾了8次之后,女人看着自己以前的照片,比对着镜子中“面目全非”的脸蛋,突然发现还是以前的自己最为完美。
于是,女人就求做美容手术的医生:“医生呀,您还是把我恢复到以前的模样吧!”这下子,做美容手术的医生可头大了,妈呀,这个女人是不是神经病啊,怎么美容手术做着做着又要求恢复到以前,哪有那么容易的事儿?
不过,在女人的苦苦哀求之下,做美容手术的医生还是心软了,就试着一点一点地把脸蛋往以前的模样进行恢复——历时2年,手术8次,女人总算回到了以前的自己。
这下子,女人高兴了,逢人就感叹道:“哎呀,美容来美容去,还是原来的自己最美丽嘛!”
古人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试着去接受你自己的一切吧,也许在刚开始的时候你会焦灼不安抑或是如履薄冰,但很快就会全身放松进而舒畅惬意了,如此下去你会发现:自己原来也是如此优秀!
如果自己都不喜欢自己,别人怎么会去喜欢你?人活着是为了自己,你或许会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但是每个人的眼光不同,看法也就不同,只要自己喜欢,何必在乎那么多。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循环,今天不美不流行的东西,可能明天就风靡世界。所以做自己最好,你就是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接受自己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其他事情。并且我们可以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每天告诉自己我是最美丽的,是最棒的,那么你就会越来越漂亮,越来越自信。
心理学家经常也在质疑:美丽有标准吗?要知道,众口难调,你不一定要让每个人都喜欢你,但是一定要接纳真实的自己,不要陷入偏执的寻找中,不要拿别人的美丽与自己比较。
上一篇:和孩子成为亲密的朋友——台湾著名作家刘墉的“驭儿术”
下一篇:坦然面对人生的考验——霍英东在实践中磨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