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掌控内心的孩子才能掌控外部世界
这个世界真正能由自己掌控的事情不多,事情的发展不受自己控制,他人不受自己控制,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自然的变化更不受自己控制。有时候想到这些我们就有些恐慌,这大概就是人追求稳定的原因吧,因为稳定才不会让人感觉到失控。但是,一切都处于变化之中,没有真正稳定的事物存在。那么人这一生,还有什么是自己能够控制的呢?想来想去,只剩下自己可以让自己掌控。
以前,我是个对生活很没有安全感的人,觉得很多事情自己都无法掌控。大到职业、收入、未来的发展、和他人的关系、身体健康,小到今天能不能按时起床、睡觉、吃饭、有效地做事情,感觉这一切都不在自己的掌控范围之内,心中经常感到焦虑和恐慌。后来发现,自己不能控制这些事情的原因是不能控制自我,如不能提升自己的技能去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无法控制自己的职业、收入和未来的发展;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心态和认知,所以无法控制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不能控制自己的时间、精力、专注力、自律能力等,所以无法按时起床、睡觉、吃饭、健身、有效地做事情。因为不能控制自己的内心,所以让一切一团糟。我认识到,外界的一切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期待发展,只有调整自我去适应外界,才能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平静。于是,我渐渐学着放下对外界的控制欲和过多的期待,变为学着调整自己的欲望和内心节奏去适应外界,慢慢地,感觉到自己的焦虑和恐慌少了,不再需要外界给我安全感,而是可以自己制造安全感了。
当一个人总是想掌控外界的时候,其实他是被外界掌控了;当一个人频繁地关注外界的时候,其实他是被外界的纷扰掌握了内心的节奏。所以,人无法直接掌控外界或一件事情的结果,只能通过调整自我来把握这一切,如提高技能、心理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等,之后就会发现,一切虽然仍然不能全由自己掌控,但它发展的方向基本在自己的预期之内,结果基本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也就是说,通过调控自我,人大致可以把握事情发展的方向和结果。
例如,孩子想尽快做完作业去玩耍,这是他想要达到的事情发展的结果,但这个结果不会自动来到他的面前,需要他调控自己的注意力,集中精神去学习,才能尽快达到自己的目标。如果他不去调控自己的注意力,那么做作业这件事就不受自己控制。又如,孩子想和某个小朋友成为好朋友,但他若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经常和这个小朋友吵架、打架,那么想和对方成为朋友这件事就不受自己控制。对于我们成人来说,假如调控不好自己的欲望和时间,天天玩手机,自己的生活就会失控,健康也会失控。
所以,人是通过调控内心来控制自己的生活的,能够掌控自己内心的人才能掌控外部世界,这样的人才堪称强大。这样的人不会花过多的精力与外部世界较劲儿,而是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当事情的发展不如己意时,他们不会去抱怨外界,而是尽快调整自己,让自己的内心先冷静稳定下来,然后集中所有能量去应对当下要做的事情,从而让事情变得“可控”。比如,孩子若能够调整自己的适应能力,就一定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若能够调控自己的情绪,就能够不伤害他人,也不容易自伤;若能够调控自己的欲望、时间、精力,就能够让自己的生活有序地运行……所以,世界千变万化都不再害怕,因为自己能够淡定自如地应对这一切。
但是,究竟何为掌控,如何掌控,是需要好好梳理的:
1.掌控说的不是控制,而是调控
掌控自己的内心指的不是控制,而是调控。两者有何区别?控制是强迫,是大脑发出指令,强迫自己必须压抑自己的欲望和情绪,理性地去解决问题。无论做得到做不到,过程都会让孩子感觉到压力、紧张、压抑、不情愿、不快乐,虽然理智上很想去配合,行为上却常常做不到;而调控是疏导,是先觉察自己的内心,接纳并安抚自己的欲望和情绪,如果可能,也可使之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让内心先平静下来,不再与自己的欲望和情绪较劲儿,然后再去面对理性必须面对的事情。
例如,孩子命令自己此刻必须去做作业,但此刻内心的真正欲望是“我想看电视”,因为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内心无法专注,结果作业做了很久也没有做完。于是心情更加烦躁,因为电视也没有看。如果变成调控——先觉察并接纳自己的内心:我知道你此刻非常想看电视,这没有错,我理解你。如果你先看电视,作业就有可能完不成,那么你将会面对非常严峻的后果;但如果先做作业,之后就可以毫无负担地看电视。你选择哪一样呢?不能说做了这样的心理疏导后孩子就能马上专注地写作业,但会比控制要好一些。如果经常做这样的练习,孩子就会渐渐学会如何平衡自己的欲望和责任。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周末也可以让自己先看会儿电视再做作业。要让孩子学会调控自己的欲望、安排自己的时间,而不是父母或孩子强迫自己做什么。
每个人内心都有两个我:感性的我和理性的我,控制就是让这两个我变成敌人,理性的我指责感性的我:你有欲望是不对的,你忘记你的责任了吗?而调控是让这两个我成为朋友,理性的我告诉感性的我: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满足自己的欲望是合理的,我非常理解此刻你想满足自己欲望的心理,但你也不要忘了你的责任哦。这特别像两个人的相处,我先通过共情接纳和安抚你的情绪,让你的内心变得舒服,然后再去说事情。一个人如果有能力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和谐、平静、不起情绪,那么他就有心理空间去做其他事情。这需要过程,所以需要父母从小帮助孩子练习。
2.反复训练,失控的时候不过于自责或他责
自控并不容易做到,否则每一个人都可以很轻松地成为内心强大的人。例如我自己,也常常有管理不住自己欲望的时候,有时我会因此产生罪恶感,觉得自己很无能,竟然管理不了自己的欲望。每当这样谴责自己的时候,我就感到很痛苦。但痛苦之后,我会再次训练自己学习自我调控。因为我明白,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如果不学会调控,生活会更加失控,而失控带来的痛苦远大于自我调控带来的辛苦。因为我找到了调控欲望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所以我能够不停地训练自己。
父母也要让孩子明白这一点,并帮助他不断练习。不要在他控制不住自己欲望的时候过于指责他,也不要让他陷入太大的自责。一是会把他推入罪恶感中。二是当他觉得这件事太难时,会破罐子破摔,觉得自己反正也做不到,那就被欲望淹没吧。所以,父母要一边安抚,一边提醒,一边鼓励。父母要成为孩子的好战友,推着他越来越好。
内心强大是建立在内心健康的基础上,当一个人的内心十分健康时,他才能自如地调控他的心理活动。这和身体健康是一样的道理。当一个人的身体十分健康时,他就能够自如地调控他的四肢。所以我们不要控制,而要通过调整自己的欲望、情绪、认知、心态等让内心得到健康。身体健康的标志是各方面的数值都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而心理健康的标志也是各种心理活动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心理稳定了,才能更好地去应对这个不稳定的世界。
上一篇:禁得起诱惑,人生才能自主沉浮
下一篇:良好的教育是孩子独立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