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好比一台电脑
把人类的脑袋比喻成电脑,我认为再合适不过。不同品牌的电脑品质不同,即使同种品牌同种型号,它们的质量也不尽相同。机械生产存在偶然性,同一条流水线上下来的产品,有的性能良好,有的却根本无法使用,这丝毫不必大惊小怪。有人说人类的智力从一生下来就是相同的,毫无半点差别。其实,这完全是自欺欺人。按照自然逻辑,这根本不可能。机械生产有偶然性,难道人类的生产就没有偶然性?
一台电脑刚从生产线上下来,它可能是联想,可能是惠普,也可能是TCL。但是在装上相应的软件之前,它什么也做不了。不过,你不能否认它的价值。婴儿的脑袋其实也一样,虽然什么也做不了,但是同样具有不可低估的潜在价值。电脑需要安装软件,人类同样需要“软件”的安装。
电脑装上了“酷我音乐盒”便可以唱歌,装上“word”便可以写文章,装上“暴风影音”便可以呈现经典大片。电脑安装软件只是一瞬间的事,而人类的“软件安装”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比如说,你去驾校报名,目的无非就是要在自己的身体里“安装”一个开车软件。但是,这个开车软件不是分分钟就能安装成功的,快的需要三个月,慢的需要两三年。
一台成品电脑,从商店里出来,虽然功能还不是特别强大,但是已经具备了一些相应的能力。因为它已经安装了相应的操作系统和一些最基本的应用软件。婴儿也同样,当他从产房里出来,同样也具备了一些极其简单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你不用给他“安装”吃奶软件、睡觉软件和哇哇大哭软件,这些都是他自带的,天生就会。接下来,你首先要给他“安装”的是走路软件和说话软件。这两个需要一两年的时间。
电脑的能力愈加强大,应用愈加广泛,归根到底是因为操作系统的升级。电脑操作系统从最初的Dos,然后升级到了Windows,一直到现在的Win8。人类的操作系统同样也需要升级。刚出生的婴儿,他的操作系统充其量算是Dos1,经过幼儿园、小学、中学,勉强升级到Dos7。等大学毕了业,才终于到了Windows。至于能够升级到Windows的哪个系列,就要看他上的是哪所大学和毕业后的努力了。
不同的电脑有不同的配置,有的只能装下Windows2000,如果硬要装下XP的话,很可能就要拖不动了。人类的脑袋同样也有一个天生配置的问题,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装得下Win7或Win8的。但是如果教育得当,装个Windows2000应该不成问题。
大脑的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说,跟芯片类似,电流的刺激产生各种电路,每种不同的电路代表不同的功能。对机械来说,这个过程只是一瞬间的工夫。但是对于人类,时间相对漫长。人类操作系统的升级,来自外界的刺激和我们本身视觉、听觉和触觉的感知。刺激得多了,感知得多了,便会在大脑皮层上产生各种回路,叫作“记忆”。这种东西相当于CPU芯片上的各种电路。当你跟某人话说不到一块儿的时候,很多情况下,不是因为各执己见,而是某人脑子里缺少一种回路。说白了,他们的经历并不相同。
这正如你问幼儿园的小朋友,“天上的太阳有多高”?他会跟你说“我会告诉你我有多真”。你问他,“天上的星星有几颗”?他会跟你说“我会告诉你很多”。因为这就是那首儿歌里的歌词。你问一只蚂蚱一年有几个季节,他会告诉你有三季,因为它春天出生,秋天死去,根本没有见过冬天。
常听人说,某人脑子短路。其实这种说法并非没有科学根据。生活中缺少某一种经历,大脑芯片上就会空缺某一种回路,这就是“短路”。当一个从来没有摸过方向盘的人指挥别人开车,当一个毫无经验的人对一帮行家里手指手画脚,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大脑短路的情况。
人类的大脑具备各种不同的分区,有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神经中枢、味觉中枢等,分别具有各种不同的功能。小孩一生下来就有痛觉,味觉、视觉来得较晚,但也不过三天。
可是语言中枢比较懒惰,你要让它兴奋起来,得需要一到两年。人类知识的积累,80%通过语言获得。因此,让语言中枢提早发挥它的功能极其重要,这关系大脑操作系统的升级。这需要尽可能多、尽可能早地让孩子去接触语言。用语言去刺激大脑皮层,渐渐使那里产生许许多多的回路,这就是对语言的记忆。鲁迅先生说过:“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觉得以此来形容记忆的形成也同样合适。
以前跟我同在一座楼的一个女人,她的儿子说话很早,大约1岁就开始了。她告诉我她平时总跟孩子说话,没完没了地说。我纳闷,一个人哪儿会有那么多话呢?
“你都跟他说什么呀?”我问。
她说:“说什么都行,看见什么说什么。”
可是我还是有些不太明白,既然你有那么多工夫,干吗不给孩子读点书呢?
上一篇:在秋天里抵达阳光
下一篇:小家伙,来认认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