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不如身教
据说,释迦牟尼成佛以后,从没说过一句话,却收了三千弟子。那他是怎样教学生的呢?身教。两个人在一起待得久了,其中一个人的品行和学识便会慢慢转移到另外一个人身上,这就是身教的过程。
身教来源于潜在记忆对人类的影响,这是一种被动学习的过程。
跟一些人接触久了,往往就能够从他们身上习得一些品行或习性。这其中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而偏偏那些消极的东西更容易让人保留下来。消极的因素是往下的,而积极的是往上的,往上容易还是往下容易,可想而知。对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来说,父母的影响是最大的,因为他们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最多,孩子们对他们保留的记忆也最多。比如,他们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或者某一种人生态度。这些多多少少都会像种子一样种在孩子的某些记忆里,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下就会生根发芽,甚至开花结果。
孩子出生之前,我选了一门大学课程进修。同事问我:“偌大年纪为什么还要学习?”
我说:“为了将来教一教孩子。”
于是一系列不屑的言论像炸弹一样向我抛来。其中最常见的言论就是:“孩子学不学习,跟大人的文化修养毫无干系。爱学习的孩子都是天生的,摊上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谁管也白搭。”
许多年过去了,我们的孩子都长大了,然而没人再跟我谈论这个问题。当时那些对我不屑一顾的人,他们的孩子没有一个学习好的,上了高中便打了进专科的主意。而我的另外两个同事,他们的孩子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他们也爱读书,我也常常跟他们在一起谈论文学与艺术。难道这仅仅是巧合吗?
在家里,孩子常来抢我的书。
“爸爸在学习。” 我说。
她便向我嚷:“我也要学习,我也要学习。”
所以,老早在她脑子里便有了“学习”这个概念。读书学习这种事情自然而然地就能够融入小家伙的生活之中。读书可以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不过,这并不像吃喝玩乐可以作为某些人的生活方式那样更容易让人理解。
一个对别人宣扬读书无用论的人,同样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这样的人,不相信别人的孩子学习好就会有出息,但是相信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就一定有前途。这样的人,不相信别人家有钱就过得好,但是相信自己家有了钱就一定过得好。如果有人跟你说,孩子学不学都是他自己的事情,大人管不管毫无用处,其实他是不怀好意的。他们同样也会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的教育仅限于说教。心里装不下读书人,却口口声声让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这样的家长在孩子面前其实就是一个骗子。但是,这样的伎俩骗不了孩子,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聪明的,或者说自作聪明。久而久之,孩子也会成为一个骗子,口口声声说要努力学习,心里的想法却恰恰相反。其实,这就是潜在记忆对人的影响,这也是身教。
人做了父母之后,对待生活的态度应该有所转变。你不应该只称赞那些有钱人了,你还要尊重知识、重视教育。你不应该只顾巴结单位领导,你还要学会亲近有学识的人。你不应该只会吃喝玩乐,除此之外你要懂得欣赏艺术。真的,有些时候,一些事情你不一定非得做到不可,但是你要知道。很多情况下,仅仅当你知道了的时候,其实世界就已经不一样了。
上一篇:烟火流年,寂寞爨底下
下一篇:谁是第一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