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行,你未必也行——一样的头不一样的脑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无处不在,看得见的有身高、体态、长相、穿着等;看不见的就是隐形的头脑。而恰恰这外形相似的头脑,却蕴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天壤之别。例如,几个从小一起玩大的年轻人,大家在一起都会产生这样一种想法:大家彼此都差不多,谁也不比谁聪明,要说差别,可能就是性格不同吧。这也可以用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来形容:“熟人眼中无英雄”。
一个平庸的人,他整天与一些事业成功者混在一起,他也容易产生这样的幻觉:“他们也不过如此!”的确,有头脑的人并不一定每天都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们多数时间表现得也非常平淡。但是在关键时刻,他们却能想在别人的前面,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问题与机会。
许多时候,我们不服气别人凭什么比自己强,其实差距只是一点点,那就是头脑。逞强不是强,看着会、做着不会是大多数人共同的毛病。他们总认为别人行,自己也不差。其实,别人做得了的事,自己未必就可以。
一个农业专家虽然够专业,但是他也绝不会愚蠢到拍着胸脯保证:“我一定能够种出比老农种的庄稼更好的庄稼。”
有些知名教授站在讲台上只讲了几十分钟大家耳熟能详的“废话”、“场面话”,却可以让自己鼓着腰包走下台。如此美差,为什么没人请你去呢?
对于生活与工作中的一些“反常”现象,我们也需要用一种反常的思维来对待——即使医生生了病,该看医生也得去看医生。
人与人之间总是有差距的,这些差距表现在方方面面——看得见的、看不见的。一味地打抱不平,甚至忌妒别人,这都无益于自己,或者说那只是一种变相的自卑、自贱。大家都知道,这类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受大家欢迎的,也很难更好地生活。
有个年轻人被一家音像公司录用。上班的第一天,看着眼前的景象他惊呆了:有的职员一边听音乐,一边随着节奏晃动着自己的身体;有的一边跷着二郎腿,一边悠闲地吐着烟泡;还有的一边上网,一边不时地喝着饮料……这哪里是在工作!年轻人多少有些不适应。见他感到有些不适应,一些同事告诉他:“老板在,也是这样子。”看着身边这群人整天“不务正业”,年轻人非常后悔与他们为伍,进了这样一家公司。
从进入公司的那天起,他就认为自己是公司工作最努力的一位。的确,他多数时间都在做好自己的工作,既不习惯上班喝饮料,也不习惯大声发泄自己,他表现得中规中矩。但是每每到了例行的工作会议,他总是提不出富有创意性的想法和点子,多次没等他把话说完,老板就打断了:“咱们再来听听别人的想法。”再看那些整天“不务正业”的同事,他们说话时,却个个都能让老板把眼珠子瞪得大大的,生怕漏掉半个字。
慢慢地,他开始从中发觉到:老板用你,就是让你来做事的,让你变得不可替代。于是,他开始学着适应工作环境,并带有创意性地去工作。后来,当他完全融入到这样一种工作氛围中后才发现,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发挥。
有句话叫“人不可貌相”。同样,你也不可以通过一个人外在的言行就对这个人妄下结论。说不定那个说话结巴,走路裤角扫地的人是个绝顶聪明的智者;也说不定那个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美男是个十足的傻蛋;更难说那个整天笑容满面,见了谁都彬彬有礼的君子是个自私的小人。
许多事情的表象很简单,但要真正看透它,却需要有很好的眼力才行。有些人手头有钱后总想着当老板,认为做老板赚钱容易,又有地位、又有身份。老板真的那么好当吗?这个问题别说他能想得透,就是看别人做老板也未必看得懂。凡事都是这个道理,所以,涉世很深的人,从来不会说过头的话;看待问题,他们也显得更老练、独到。
所以,对于一些年轻气盛的年轻人来说,初入社会,在做一件事之前,首先要转动自己的头脑,学会辩证地想一些问题,理性地看待名利。这样才会少犯“我以为画鸡蛋很容易”的错误,才能有益于把握事情的关键,才能少走弯路。
上一篇:先用好脑袋,再用好手脚
下一篇:化解僵局的方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