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败屡战不值得推崇
不可否认,失败是一种力量,也是成功的前奏。但是在莽汉眼中,它也仅仅是一种对意志的磨炼,等到什么时候意志被打磨掉了,他也就彻底失败了。
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没有没栽过跟头的。有的人不长记性,吃一堑,却长不了半点智,空有一身的本事,也无处施展。这种人不懂在方圆之间灵活应变,所以,事事多磨。而有心的人,却恰恰相反,他们既能长教训,更善于积累经验。所以在面对失败、挫折的时候,人们往往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人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要成功就不要怕失败,要有屡败屡战的精神;另一种人认为,既然一定有成功的方法,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失败作为瓶颈的突破口呢?尽量避免失败才是上策。
显然,失败的意义对第二种人更大。一个人成败与否,往往并不是自己说了算。在成功前,我们也许会面对一个未知世界,也许缺少失败的洗礼,思想不成熟,意志薄弱,这时成功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我们必须要经历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败再败,并且始终重复着同一种失败。这时,一个人的斗志越是顽强,就越会显示出他的低效能。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一些成功作为激励的。试想,一支装备精良的部队,如果总是在战场上一败再败,那么在这一次次作战中,他们又如何才能保持一种斗志?如何才能提得起精神来?
生活中经常会见到一些偏执狂,他们的人生中经历最多的就是失败。这些人在失败中积累了太多的教训,但是却很少得到成功的经验。试想,这就如同一个人不会同时用两条腿走路一样,在前进的路上处处落后于别人也就在所难免了。
有一位高中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班级前茅,在临近高考前,他锁定了自己的目标:非清华北大不读。高考成绩公布后,他才得知自己与目标还相差甚远,仅是勉强可以被一般院校录取。接到普通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后他没去上学,他还是决定要复读一年,目标依然是清华北大。与第一次高考相比,这时,他产生了更大的心理压力,考场发挥失常,结果又一次名落孙山。这时他的心态完全失常:“既然考到这个份上了,我只有一考到底!”家长与许多朋友都劝他:“随着年龄、心理以及高考的不断变化,你的优势会越来越少的。还是暂时选择一所学校就读,再说以后还有继续深造的机会。”
但是,他还是打定主意要继续复读,又过了一年、两年,依然没有成功。看着曾经的同窗好友都大学毕业了,有的参加工作,有的继续深造,这时他的精神与意志完全崩溃了,甚至根本没有勇气再面对任何考试。
其实这位年轻人的经历也是现实中许多人在工作、生活中的缩影。在普通人看来,失败毕竟不是一件值得推崇的好事情,所以,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要尽量避免失败。这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不要总是怀着一种赌博似的心理去做一件事情。一次,两次,我们都失败了,这时就应该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提高自己的成功率。正因为如此,失败才会为我们提供一次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的机会。
如果屡次失败,却摸不着头脑,依然去考验自己的意志,那就是更大的失败。许多做事有心计的人,他们不是不经历失败,而是他们在做同样的事情时,会让失败的概率越来越小。
英国思想家洛克说过:“人生的不幸多半是自作自受的结果。”虽然我们不能保证自己屡战屡胜,但至少我们要知道如何去降低失败的概率,让失败变得有价值,并能从中看到成功的机会。不要简单地把一次次失败作为丰富人生阅历和增加成功的资本。因为从没有听说过一个人会因为失败而闻名,即使闻名,也是因为他在失败后获得了成功。
无论何时都要牢记,如果一次失败能帮助你今后减少失败的次数,增加成功的几率,那么,这种失败就是值得的。如果你还不能理解失败的这种意义,那么,你只会被失败教训,而不会在失败中长教训,更不会长记性。
上一篇:小事情上,揣着明白装糊涂
下一篇:巧借贵人贵事扩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