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浅有度,亲疏有别
如果我们观察那些自负且不善于交际的人,就不难发觉他们往往自以为是地强迫别人接纳己见,使得他人苦于与其交往,于是渐渐淡化了彼此间的友谊。这种现象尤常见于上司与部属之间。一般说来,下属常因为职务较低、不擅交际、克制自己的情感等原因,经常处于被动地位。而上司则因职位高、具有高度自信,容易变得严肃刻板,不愿在下属面前屈尊降贵,以维护自己的权威。如此一来,便妨碍了两者之间的交往,甚至因此难以建立工作上的默契。
传统观念一向要求人们尽力做到“兼善天下”,尽心尽力获得每个人的好感,因此总在设法寻求一视同仁的方法。然而,人皆有好恶之心,即使自我勉强也很难平等。平心而论,在办公室中是否真能以同等的心态面对每位共处的同事,相信大部分人都无法肯定回答。
其实,交往有深浅并非错误。与亲密的好友相处,必须投注相当的精神与情感。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勉强自己以全部精力来维系与每个人的情感,试想如此侧重人情又有什么精力来处理工作中的事情呢?
再说,交朋友是双方面的感情交流,若只是单方面的投入感情,则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反而令对方产生困惑及不信任之感。譬如,单方面地刻意与人交往,却得到冷漠的回应,或许是对方以为你为了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巴结”于他,一旁观看的人则会误会你谄媚逢迎。如此岂非得不偿失,而且反倒使双方陷入猜忌、疑虑的旋涡中。
所以,与上司、同事或是朋友交往,都应视情况而论,如对方乐于接受自己的示好,则可继续深交;否则可以保持点头之交。若一味地使自己局限于“公平的人际关系”的桎梏中,则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将限制你进一步接近真正的朋友。
因为交往是靠双方面的情感交流,所以付出与获得是相等的。为求健康美好的人生和获得知心好友,首先必须舍弃“希望所有人都喜欢我”的观念。应以自我的好恶为交往准则,一旦遇到值得珍惜的好友,你便应献出自己的热情,把握交往的机会。毕竟人都是有私心的,别说四两换半斤,如果你结交的是益友,是能为你带来帮助与幸福的人,就是一斤换一两也值。怕就怕,不懂得择友,尤其是不懂得选择善友,这样最终会为自己带来不尽的痛苦。
这里有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很值得思考:有一只虱子常年住在富人的床铺上,由于它吸血的动作缓慢轻柔,富人一直没有发现它。一天,跳蚤来拜访虱子,虱子对跳蚤的性情、来访目的、是否对自己不利,一概不闻不问,只是一味地表示欢迎。它还主动向跳蚤介绍说:“这个富人的血是香甜的,床铺是柔软的,今晚你可以饱餐一顿!”说得跳蚤口水直流,巴不得天赶快黑下来。
当富人进入梦乡时,早已迫不及待的跳蚤立即跳到他身上,狠狠地叮了一口。富人从梦中被咬醒,愤怒地令仆人搜查。结果伶俐的跳蚤跳走了,慢慢腾腾的虱子成了这位不速之客的替罪羊。虱子到死也不知道引起这场灾祸的根源竟是他自己。
所以,你从一份友情中暂时得到了什么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将要得到什么,有人交友是为了利益,有人交友是为了名声,有人交友是了消遣,如此等等。在现实中,不论与什么样的人发展友谊,都一定要保持一种原则:择友时,要努力与那些乐观肯定、富于进取心、品格高尚和有才能的人交往,而不要与任何人都追求同度交往,强求公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你拥有一个良好的交际环境,获得好的精神食粮,以及朋友的真诚帮助。
这也正是孔子所说的“无友不如己者”的意思。相反如果你择友不慎,恰恰结交了那些思想消极、品格低下、行为恶劣的人,你就会陷入这种恶劣的环境而不能自拔,甚至受到“恶友”的连累,成为无辜受难的“虱子”。
上一篇:求老交情办事,该张嘴时就张嘴
下一篇:灵活应对友情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