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 与其抱怨,不如试着理解
深秋,一位禅师路过一户农家,主妇正用豆萁生火煮刚剥好的豆荚。豆荚在沸水里痛哭失声,对豆萁大叫:“我们是同根所生,你怎么这样残忍,让我忍受被沸水煮的痛苦!”
豆萁也大声叫道:“你难道没看见吗?想把你煮熟的并不是我,我也身不由己,你没看到我也正在忍受烈火焚身?难道我的痛苦就比你少吗?”
看到这一幕,禅师感叹:“这和人与人相斗的道理何其相似。”
曹植的一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曾让很多国人落泪,抛去曹植和曹丕的夺位之争,就这个故事而言,被豆萁烹煮的豆荚有理由责怪豆萁,豆萁也完全有理由责怪豆荚:“我也在忍受痛苦,你抱怨什么?”在同等境遇下,豆荚和豆萁都有自己的苦衷,抱怨对方并不能改善它们的处境,这一点,与常常处于矛盾之中的人何其相似。
在生活中,我们最大的麻烦就是如何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儿女与父母、兄弟与姐妹、丈夫与妻子之间尚且有矛盾,何况在社会上遇到的陌生人,特别是那些有利益冲突的竞争对手,不得不步步谨慎,小心翼翼地提防,将对手视为仇敌,对对方每一个行动都充满警惕,甚至连人家的好意都以恶意来揣测。这样的偏见,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心情。
想要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关键在于对他人的理解。如果豆萁有选择权,它也不想成为燃料,既让自己粉身碎骨,还落下个骨肉相残的坏名声。有道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时候有人做出对你不利的举动,也许只是局势使然,不得已而为之,并不代表你们从此就要势不两立,再也没有友好相处的可能。
朱杰在一家公司的市场部工作,他是公司的老员工,对营销有自己的一套经验,很得上司器重。没想到今年以来,他的地位一直在下降,原因是公司来了一个叫小芸的新员工。小芸年轻有实力,又有很多新点子,业绩蒸蒸日上,成了公司的新力量。
朱杰很不服气,认为小芸是靠了关系才能有这样的业绩,他经常给小芸使绊子,和小芸抢客户。小芸也不是吃素的,看到朱杰为难她,就处处与朱杰对着干。因为忙着给对方添麻烦,两个人的业绩都受到很大影响,公司老总特意请他们吃饭,给他们讲了“鹬蚌相争”的故事,朱杰和小芸回到家后,各自反省自己。
特别是朱杰,他觉得自己作为前辈,又是个男人,心胸太过狭窄,他主动找小芸道歉,并向小芸请教寻找客户的方法,还经常把自己的经验教给小芸。小芸是个爽快人,看到朱杰真心诚意,就放下成见,常和朱杰一起分析市场,制订计划,两个人合作无间,成了公司里最厉害的一对搭档。
故事里的朱杰忌妒小芸,一是忌妒小芸的才能,更重要的是小芸夺走了上司的赏识。乍一看,因利益而生的矛盾简直无法调和,但我们要清楚,竞争无处不在,你击败一个对手,还会有下一个对手,不如实现利益均衡,把对手变为自己的盟友。
在体育赛场上,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台上是对手,台下是朋友。在台上需要争夺名次,尽量打败对方,在台下却能互相切磋,共同进步。如果能把这种精神发扬到工作中,就是公私分明,不把工作上的矛盾带入生活。
人与人的关系难免存在矛盾。普通人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利益,面对矛盾要么回避,要么激化。矛盾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个麻烦,能不碰就不碰,碰到了也解决不好,只能纠结。圣人与人产生矛盾,会尽量理解对方,满足对方,哪怕自己吃亏受罪,也当作一种奉献、一种修为,这显然不切合生活实际。聪明人面对矛盾不回避也不激化,他们会试图寻找一个平衡点,既让自己不吃亏,也让对方满意。这个时候矛盾仍然存在,但它已经成为良性的、有益的东西。可见能达到共存才是上策。
有悟性的人都明白:身处矛盾之中,理解他人很重要。只有理解,才能看透对方的目的,制定自己的策略。唯有理解,才能够在保护自我的同时,为他人着想,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使用得好,就能极大地缓和矛盾。当然,理解不等于可以忍受对方的无理举动,更不等于退让。人可以大度,但不能让人小瞧。
上一篇:不违背本心地生活
下一篇:与自己的不完美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