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 让他人的好也成为自己的美德
孟子小时候和母亲一起生活,母亲希望儿子长大后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所以很注重孟子成长的环境。一开始,他们住的房子在墓地附近,孟子经常学着别人痛哭流涕,母亲心想:“这不是能够教育孩子的地方。”于是,孟子的母亲决定搬家。
母子二人搬到集市旁,孟子看到那些商人平日买卖吆喝,也跟着学了起来。母亲想:“这也不是能够教育孩子的地方。”于是又搬了一次家。
这一回,孟子的邻居是一位屠户,孟子年幼好奇,经常看屠户杀猪。孟子的母亲又一次带着孟子搬家。
最后,他们住在学宫附近,孟子经常看到文雅的官员们经过,也跟着学习那些进退礼仪。孟子的母亲说:“只有处在这个地方,孩子才能学到好东西。”从此住了下来。
“孟母三迁”是很有名的历史故事。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有好的父母监督、好的老师教诲固然重要,但“耳濡目染”四个字也不可小觑。长久地与那些道德高尚的人在一起,看着他们做事,自己自然也会做那些符合道德的事;相反,和奸邪之徒在一起,则会变得恶毒而不自知。特别是那些没有判断力的小孩子,更要让他们与善人、君子为伴,才能保证他们本性的淳朴,这就是孟母为什么要三迁的原因。
一个重视道德的人,在独处的时候会反省自我,会检讨自己的错误。圣人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是说一个重视道德修养的人每天都要观察自己对工作是否尽职,对朋友是否诚信,是否温习了学到的知识。现代社会节奏快,我们也许无法做到“三省吾身”,但如果能常常以这些标准检讨自己,及时改正,就是难得的对心灵的呵护,也能够保证我们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
独处时候有限,多数时间我们要与他人接触,这也是我们修身养性的大好机会。在别人身上,我们固然看到一些缺点与不足,但同样能看到他们的优点以及人格上的高尚,他们就是我们的活教材。看到别人的好处,立刻学习效仿,这就是古人说的“见贤思齐”。
一位老板正在机场等候班机,因为风雪的关系,班机一再延误,乘客们在候机大厅里喝着早已冰凉的咖啡,心情越来越烦躁。老板的火气也越来越大,训斥起随行的秘书。
突然听到“啪”一声,一位女士手中的咖啡杯掉在地上,这是一位穿着华贵、戴着墨镜的中年女士,从外形上看,很像某个女明星。人们不由盯着她那件崭新而鲜艳的衣服,还好,咖啡没有洒在上面。可那位女士却很尴尬,她向周围的人道歉,在手提包里翻着什么,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张纸巾,只见她蹲下身,认真地擦拭着地板上的咖啡渍。
本来在高声呵斥秘书的老板,突然放低了声音,他突然意识到,一个有身份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这位女士就是自己的榜样。
“见贤思齐”是指人们看到那些德才兼备的人,就会打心底里希望自己和他们一样。特别是当自己有错误时,看到那些处世更好、行为更佳的人,如同照了一面镜子,立刻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就像故事中的老板看到那位端庄的女士,立刻收敛了自己的脾气。
照镜子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我们需要镜子来提醒自己是否仪容不整,是否有碍观瞻。在品德上,我们也需要常常照照镜子,这个镜子不能是我们自己,因为自己对自己的认识难免有偏差与误区,只有与那些真正有美德的人做个对比,我们才会确切地知道自己的不足。而且这种方法也最立竿见影,不需要你长时间地思考,只要看到好的,立刻效仿,今后一直照着做,简单而又有效。品德上的修养永远不嫌多,见贤思齐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出错。
想做到见贤思齐,就要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力,判断出了错,见“不贤”也去效仿,那就成了悲剧。要善于判断一个人的人品高下,也要善于选择自己的朋友,亲贤者,远小人。和那些高尚的人接触,为人就会日渐厚重,心灵自然会变得越来越高尚。这个时候,你也就成为了一个思齐的人想要接近的贤者,你的一举一动,也成了他人的镜子、他人的榜样。
上一篇:计较不如比较,让自己成长
下一篇:记得为自己的亲人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