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
知足是一种处世态度,常乐是一种幽幽释然的情怀。知足常乐,贵在调节。做到知足常乐,即可收获良好心态,内心自然也会充满和谐、平静、适意、真诚。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祸莫大于不知足。”意思是说,一个人最大的坏处就在于不知足,奉劝人们学会知足。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说的也是知足常乐的道理。一个人活在世上,首先要学会知足,一个不知足的人,永远和幸福无缘。虽然这一道理人人都懂,却鲜有能真正做到者。
在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的追求、许多的憧憬。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生活,追求刻骨铭心的爱情,追求金钱,追求名誉和地位。有追求就会有收获,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拥有很多,有些追求是我们必需的,而有些却是完全用不着的。那些用不着的东西,除了满足我们的虚荣心外,最大的可能,就是成为我们的心理负担。
古人有句话叫“大道至简”,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越是真理就越是简单”。著名的美籍华裔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有一个很有趣的“数学人生法则”,数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九九归一,化繁为简”。智者的简单,并非因为内容的贫乏,而是繁华过后的一种觉醒,是一种去繁就简的境界。简单的过程是一个觉醒的过程。大道至简,幸福的人生一定是一个去繁就简的人生,是一个节制自己欲望的人生。
财富也好,情感也罢,甚或是其他方面的欲望,都应把握有度,适可而止。多贪多欲,乃失败之根本。生活中,我们常常想要这个或那个,如果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我们就不停地去想我们所没有的,并且保持一种不满足感。如果我们已经得到想要的,也不过是同时又在制造着不满足感,因此,尽管得到了我们所想要的,我们仍旧不高兴。当我们内心充满新的欲望时,是得不到幸福的。
一位心理学家指出:最普遍的和最具破坏性的倾向之一,就是集中精力于我们所想要的,而不是我们所拥有的。对于到底拥有多少,我们似乎并不为意;我们仅仅不断地扩充欲望名单,这就导致了我们的不满足感。我们的心里说:“当这项欲望得到满足时,我就会快乐起来。”可是一旦欲望得到满足后,这种心理作用却不断重复。因而,幸福也随之变得越来越远,甚至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幸福,其实就这么简单:别勉强自己去做别人,知足常乐即可。知足常乐是一种看待事物发展的心情,不是安于现状的追求态度。“止于至善”是说人应该懂得如何努力,进而达到最理想的境地,懂得自己处于什么位置才是最理想的。只有知足常乐,知前乐后,透析自我、定位自我、放松自我,才不至于好高骛远、迷失方向、碌碌无为,不至于心有余而力不足,弄得心力交瘁。
知足是一种处世态度,常乐是一种幽幽释然的情怀。知足常乐,贵在调节。做到知足常乐,即可收获良好心态,内心自然也会充满和谐、平静、适意、真诚。
知足常乐,这种在平凡中渲染的人生底色所孕育的宁静与温馨,对于风雨兼程的我们是一个避风的港口。休憩整理后毅然前行,来源于自身平和的不竭动力。真正做到知足常乐,我们会多一份从容,多一些达观。
多贪多欲的人,纵然富甲天下,仍然无法满足,无异是个穷人,他们拥有的是痛苦的根源,而非幸福的靠山;而少欲知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者。
上一篇:用大气量结交他人
下一篇:祸兮福所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