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师陶行知
作者简介
杨雪:教育科学学院2012级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曾担任吉师先锋的驻院记者,在校征文比赛中获得“修身立德树人”优秀奖。现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研究生。
说到“为人民服务”五个字,你马上想到谁?雷锋!说到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呢?孔子。那当我们看到下面的这一首小诗:“个子不小不大,身着白衣堂褂,黑框眼镜一副,芭蕉扇儿一把,调子有高有低,满口南京官话。”我们又会想到谁呢?猜出这个人是谁了吗?他就是用奖励四颗糖的方式教育了一位打架学生的校长,他就是南京晓庄师范学校的创始人,他就是提出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教学做相合一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
我相信我们很多人对陶行知并不陌生,但我们是否深入的了解过陶行知,是否知道陶行知所提出的教学做中何为教何为学又何为做?他又是在当时的背景下怎样创立了南京晓庄师范学校?且听我细细道来。
陶行知,1891年生人,安徽徽州歙县人。徽州歙县这个地方民风淳朴,人杰地灵,十分重视教育。陶行知幼年时家里非常穷,没有钱读书。私塾先生看他十分勤奋好学,便免费收他入学读书。正是由于这样的童年经历,使陶行知深感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所以在他后期特别注重推行贫民教育,他把教育带到监狱、农田、街道、寺庙中去。他的目的就是使更多的人享受受教育的这种机会与权利。青年时期的陶行知在别人的资助下赴美哥伦比亚大学留学,他师从20世纪的著名理论家约翰·杜威,这个人物对于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影响深远。民国时期文化界教育界几位重要的人物胡适、张伯苓、蒋梦麟等都曾是杜威的学生。杜威反对传统教育的灌输,强调从实践当中学习。这对陶行知的影响也很大。陶行知在留学期间成绩非常优异,校方留他继续留学深造,陶行知认识到中国教育的现状,毅然拒绝了。当时国内背景其实对于陶行知的选择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郭沫若曾经说过: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陶行知回来了,他不仅回来了,还把先进的教育理论带回了中国。
1927年,陶行知37岁,他在南京郊外的晓庄创立了晓庄师范学校以及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他办学校没有向政府要一分钱,自己带领学生造校舍,造桌椅板凳,种粮食,种蔬菜。
1927年3月15日的清晨,陶行知在晓庄的村头贴了一张招生广告,广告上写了什么呢?写了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教育培养的目标是有健康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考试内容中写道:种一天地,智慧测验,常识测验,写一篇作文以及五分钟演讲。学校招生贴广告,考试内容还如此新颖,使陶行知这个名字被大家迅速熟知。晓庄师范学校正办得如火如荼,五年级已经读好了,六年级马上要开学。这时候“七七”事变爆发了,很多孩子们不能继续读书,都四处去逃难了。在无情的战火下,很多孩子被冻死饿死,在这种情况下也催生了大规模的儿童保育运动,陶行知也投入到这场可歌可泣的运动当中。当时有很多有钱的太太达官贵人们到保育院去选干儿干女,他们在孩子面前就挑来挑去,说这个孩子长得不好看,说那个孩子有什么缺点,对于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创伤。陶行知得知这件事后非常气愤,他说我将来一定要办所这样的学校,我不管他长得美还是丑,只要他有才能,只要他有学习的潜力,我就要去培养他。
1939年,陶行知在中国共产党以及左翼人士的支持下,在重庆创办了育才学校,为新中国培育了大批的人才,当时由于办学经费的紧张,陶行知不得不四处行乞兴学,他自己一身破衣裤,却时刻挂念着学生,他只有一套完整的出客之衣,以备演出或集体行动之用。陶行知用行乞兴学的武训作为师生共勉的榜样:一世到老,四处奔波。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当时陶行知的很多朋友劝他说:“陶先生,你放着大学校长不做,非做个讨饭校长。学校办不下去,就不要办了,你这是抱着石头游泳啊,你把育才学校舍弃了吧。”陶行知非常乐观,他幽默地说:“我这不是抱着石头游泳,我这是抱着爱人游泳啊。我会越游越高兴,我们一定会相互支持,我们一定会游到彼岸。”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提倡乡村及教育的先驱者之一。其实提倡乡村教育的教育家有很多,但是真正投身教育实践的,陶行知是第一人。陶行知进行大量的教育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也做出了一些新的尝试。我们都知道师范院校都有小先生教我们写粉笔字对吧,其实小先生制这个方法最初是由陶行知创立。陶行知首创了小先生制,为流浪儿和工厂女工办工学团和识字班,让他们中间的小先生识几个字马上教别人,懂得一个道理,立即传递给别人。再培养出新的小先生,陶行知说:现在是教育同国难赛跑,我们要让教育追上国难的脚步,把它解决掉。这个发明很快传递到全国二十多个省区,也传到了延安。陕甘宁的教育部长老教育家徐特立说:延安搞扫盲教育,小先生制是十分有效的办法。这位老人还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叫师陶。梁启超曾经说:“师范学校立,而群学之基悉定”“师范也者,学子之根核也,师道不立,而欲学术之能善,是犹种良莠而求稻苗,未有能获也。”陶行知说他要在晓庄培养出一百万个乡村教师,去改变一百万个乡村,从而使整个中国都富强起来。陶行知重视师范教育,把师范教育看成根基。这是十分深刻、卓越的见解,表现了一代教育家的战略眼光。
陶行知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撰写了大量的教育著作以及大量的教育名篇。他在《答朱瑞琰之问》中指出,中国教育的一个普遍误解,这个误解是什么呢?是认为用嘴说的便是教,用耳听的便是学,用手干的便是做。他说这实际上是误解了教学做,教学做是一件事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件事,不能够分裂开来。对别人能产生影响说是教,对自身能有所进步说是学,对于事说是做。
陶行知的很多教育著作与他的教育理论一脉相承,在《陶行知教育全集》当中他论述了很多关于师范生培养以及很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在《师范生一变》中他说:师范生一变,变个孙悟空。大家想一想,如果说师范生是孙悟空,那么谁是唐僧呢?谁是唐僧呢?小孩子是唐僧,这就好比是本领比唐僧大的孙悟空依然要给唐僧做徒弟。唐僧西天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没有孙悟空的保驾,可能已经死了几十次。小孩子学做人,一生经历着的病魔,恶父母,坏朋友,假教员,个个都是能吃人的妖怪。如果没有孙悟空这种心术和本领的师范生保驾,不死病,必死于亲,不死于亲,必死于友,不死于友,必死于老师之手了。
《师范生二变》当中,结尾处他这样写道:“未来的小先生们,立刻变个十足的小孩子吧,当你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学校立刻成为乐园,师生立刻成为朋友,你变得和小孩子一样大,和他们一块玩,一块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而您已经成为真正的先生了。”陶行知非常重视小孩子,他说: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心小人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我们学做老师,讲究教书育人,只有当我们真的与小孩成为朋友,他才会把最真的一面展现给你,而我们也才能因材施教地更好地教育我们的学生。这个虽然拗口,但实则想一想确实包含着道理。陶行知的教育全集还有很多非常好的文章,篇篇可以称之为经典,什么经典呢?我认为经典是本身已经达到一个理论高度,在时间的缓缓流淌中能经久不衰,并且时时生长出新的意义。有句话说:开飞机,不用学,读完毛选,开上就飞,开坦克,不用学,读完毛选,开上就走。可见经典的力量是多么大啊。非常建议我们师范生的学弟学妹们多去读一些教育名家的经典之作,因为里面确实有一代教育家的真功夫,真营养,饱含了一代教育家的心血。
1945年,陶行知因疲劳过度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5岁。根据他的遗愿,他的遗体被安葬在南京晓庄师范学校的崂山脚下。千万的农民、工人、学生前来吊唁。走在送葬队伍最前面的是中国53个人民团体以及共产党的代表沈钧儒和董必武。百姓沿途祭拜,哀伤的挽歌飘荡在郊野,人民悲痛地吟唱着“长江里流的不是水,是我的泪。你是穷孩子的保姆,人民的朋友,我们的导师。”安葬的仪式上,有人表达了这样的心愿:晓庄的“晓”字就是天亮的意思,陶行知所葬的地方,就是天亮的地方。我们要用陶行知的一部《论语》把中国变成晓庄,变成天亮的地方。
陶行知的一生都在与中国的文盲、贫穷不懈的战斗。他用自己的行为展现了一个优秀的中国知识分子面对劳苦大众应有的态度和良知。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人生为一大事来,为一大事去。陶行知为教育者一大事来,又为教育者一大事去了。
陶行知的事迹让我深深地震撼,震撼的是他一个留洋大博士脱去西装穿上草鞋,毅然决然地投入到中国的乡村教育。陶行知的事迹让我深深地感动,感动的是他为这困难民族的教育事业所操劳的一生。
我想我们当中有很多人都可能曾经被问到过,你为什么想做一名教师?我也被问到过,我深信在我十年二十年之后我仍然会坚信我当初的选择,因为时光如水,生命有限,而教育人生的足迹,看似无痕,却是永恒。
☆教师点评:李朝辉
陶行知的名字,是伟大教育家的名字,也是极其富有哲理的名字。只有身体力行,你才能够了解认知各类事物。行,才能知。不力行,是不能知的。《弟子规》中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对于学习,一定要解行并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这是毛泽东对陶行知先生的评价。他对于中国教育所做出的贡献并非一字一句所能描述,留学者甚多,又有几人甘愿脱下西装,穿上草鞋,献身于教育第一线,为扫国家之文盲,扬中华之文化而奋斗?作者描写了陶行知先生人生中的几件教育大事:陶行知在外留学,创办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后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办了育才学校,一件又一件,使我们更深刻地了解陶行知先生的思想与教育生平,让一个人民教育家的形象活跃鲜明起来。
教师简介:李朝辉,博士,副教授,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
上一篇:《万历十五年》之人文关怀
下一篇:一切为了孩子——颜艳红虐童事件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