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后的垃圾食品研究
作者简介
王琳:教育科学学院2015级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担任教育科学学院社联秘书处部长一职。曾获得“优秀团员”称号,在校“纳兰杯”征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在校舞蹈大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
各位好,我是一位来自2165年的食品研究者。我的研究方向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期乃至中期,人们所食用的一种特殊食品类型——垃圾食品。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历史文献百度百科上的记载,垃圾食品是指仅仅提供热量,别无其他营养素的食物,或者是提供超过人体需要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
提到垃圾食品,首当其冲的就是快餐类食品。据资料记载,在百年前,快餐行业有两个龙头老大,一位是麦当劳叔叔,一位是肯德基爷爷。他们的足迹遍布全球各地,以低廉的价格售卖着方便快捷的食物——那时的人们称之为汉堡包和炸薯条。它们在长达两百余年的时间里侵占着人们的味蕾。在21世纪初期,一部名为《来自星星的你》的韩剧,令炸鸡配啤酒大行其道,使人们痴迷于这类高热量油炸食品。
尽管古人们可能已经意识到他们食用的是垃圾食品,但还是放肆地追求着味蕾的刺激。
或许是因为他们还不知道,麦当劳的另一个名字,叫不死汉堡。曾经,有人买回开心乐园餐后,一年未动,结果除了肉饼萎缩,面包干裂外,并没有明显腐烂的痕迹。按理说,汉堡中含有动物蛋白和脂肪,长时间放置后应该散发出臭味才对。但是苍蝇并不喜欢它们,说明微生物无法将其分解,那么孩子的身体怎么可能将其正常代谢。
还有人,每次去肯德基都会点一份芙蓉鲜蔬汤,用绿油油的蔬菜弥补自己吃炸鸡汉堡的罪恶感。然而,有绿色就真的有维生素么?这完全就是一个坑!想想菠菜脱水的过程,烫漂一下,维生素少一点;烘干,维生素少一点;保存时接触空气氧化,维生素少一点。三个一点少下去,再泡成汤,你说,营养含量能有多少!
而且有些小朋友吃起来毫无节制,身体营养过剩,导致许多小鲜肉变成了小肥肉。
老外爱快餐,那中国人最喜欢的是什么?就是——烧烤。
烧烤,是人类的祖先最先采用的熟食方式,所以历史上对它有较多的记载。有道是:天将降烧烤于斯人也,必先牵其味觉,馋其筋骨,饿其体肤,孜然辣面儿,见者动心,闻者垂涎。掏钱派对,毫无怨言。肉肥而不腻,菜鲜香爽口,孜然销魂,辣面辛鲜,口齿留香。有学者宣称,我国国民被烧烤圈粉,是进化史,是刻在DNA里的隐性基因,在60万年前,北京猿人就完成了国内最早的BBQ(烧烤大会)。秦汉之际,烧烤风靡全国,称为时尚又复古的吃食。如今烧烤成为平常美食,荤串素串,半米长的北方大串,拇指大的江南小串屡见不鲜。
撸串配啤酒,天下我都有。嘴上吆五喝六,吹牛与吐沫齐飞,讲究的就是一个爽字。烤串烤串,重点就在这个烤字。本来肉新不新鲜就不清楚,再用火一烤,维生素也没了,氨基酸也被破坏了,除了好吃,要啥没啥。偏偏这就是最勾人的地方。有人说,哥就好这口,好吃就够了。可是这大金链子小金表,一天三顿小烧烤下来,身体里,悄悄产生一种强致癌物,肠癌胃癌统统找上门。这就是美味的代价。
根据我的研究发现,除了传统意义上讲的汉堡类高热食物和烧烤类煎烤食物外。还有一类不卫生不干净的食品更应该被称为是垃圾食品。
辣条,凭借味道辛辣、嚼劲筋道的优势,荣获“最受欢迎零食奖”。据悉,当年存在以辣条会友的习俗——“认识一个人很简单,撕开一袋辣条,能忍住不吃的人,不可深交。”甚至在英国BBC的古纪录片《中国新年》中也提到,“Latiao is the most popular snack for under-25 sin China.”
几十年来,辣条的包装越来越高大上,从这样,进化为那样。但是,它的加工过程,越来越简单粗暴。一不用费劲去食品安全局申请食品安全标示,二不用什么昂贵的食材。找个小作坊,雇几个工人师傅,成吨的豆制品切成丝,放在食品添加剂里搅和搅和,就捯饬出辣条来。给它披上华丽的包装,往超市货架上一摆,美其名曰为“调味面筋制品”,别说小孩子了,就连成年人也忍不住啊。就算是成年人吃得多了也会腹痛恶心,如果是小孩子还可能严重影响身体的发育。
就算是在科技相较于现在比较落后的21世纪,人们也从未停止追寻美食的脚步,他们发明出一种可以网上订餐的平台,称之为外卖。来看看这些平台,“饿了么”,看到这名,不饿也得饿啊!还有“百度外卖”,送啥都快!“美团”在手,吃喝玩乐全都有。一个个口气都不小,这穿蓝的、红的、黄的工作服的送外卖人员穿梭在大街小巷,堪称那个时代的“神奇三侠”。足不出户,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坐等美食的到来,这样的方便谁能拒绝得了?
可是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他们的标语,重点都在“快”字。除了要求外卖小哥的速度,还要求后厨做菜的速度,总不能客户都等了几个小时了,您还在这慢工出细活呢吧!可是,速度一上去,明显就有人力不从心了。有人忙得顾不上收拾厨房,外卖的诞生地就是苍蝇的根据地;有人忙得顾不上洗手,这边刚数完钞票,那边就下锅炒菜了;还有人,忙得连营业执照都顾不上办,只能在黑漆漆的小作坊里昏天黑地地忙活。
那么问题就来了,人们为什么热衷于那些高脂肪、高热量,甚至是不卫生的垃圾食品呢?对甜食和高盐类食物的偏好是人类共有的基因决定的,大多数的垃圾食品都具有甜、咸、辛辣油腻的特点,这能够给人们带来饮食的愉悦感。
可就是这种愉悦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们在自己的愉悦感里苟且偷生,并没有意识到,吃什么你就是什么;准妈妈逞自己口舌之快,并没有意识到,你吃的就是你的宝宝吃的。
上一代营造的恶劣的饮食环境,使子孙的生命周期一代短于一代。人类的体质越来越差,寿命越来越短,与饮食有关的疾病是人类最大的杀手。我调查到,21世纪初期,一位女大学生的经历就是一个典型。曾经,她的生活和大部分大学生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看一下她的朋友圈。周末和室友约烧烤,去上课的路上看见麻辣烫忍不住来上一碗,寒假同学聚会更是吃吃吃,和家人出去旅行正是吃大餐的好机会。可是,疾病很快就找上门来了。右腹长期疼痛使她不得不去医院检查,结果显示,是胆囊炎。医生分析,这就是长期饮食不规律、总吃油腻辛辣的食物所造成的。此后,她的朋友圈变成了这样。药不离身,和朋友小聚也只能眼看着别人吃吃吃。
一个19岁的女大学生就得了这样一种过去以为是中年人才会得的病,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更可怕的是,这种现象并没有得到重视。直到死亡如影随形,地球上的人口数量骤减,人们这才意识到,告别垃圾食品,健康饮食是多么重要。
其实,早在20世纪初期,就已经有人意识到了垃圾食品的危害,并推出了“吉师六律”,提倡不吃垃圾食品,做健康阳光的大学生。但是,这样有远见的认识还是少数。只有人们真正从心里认识到垃圾食品有多可怕,才能从根本拒绝垃圾食品。
其实“垃圾食品”一词就源于“垃圾”二字,垃圾自然就是无用的东西,吃得太多反而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生理负担。
垃圾食品是杀手,但是因为美味,人们不愿停下追逐的脚步。吃,的确是一件头等大事,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但是吃饭也不仅仅是为了活着啊。
以上就是我对垃圾食品的一些粗浅研究。由于史料不足,目前的研究还不够精准,可能会对古人的行为造成误解。希望今后更多的研究成果出炉,以还原垃圾食品真正的原貌。
我是王琳,一个集美丽才华于一身,并从身体里拒绝垃圾食品的食品研究者。
希望大家能少吃垃圾食品,身体倍儿棒!
☆教师点评:马荣陆
民以食为天,人以食为生命之源。生命的质量对于饮食至关重要。这篇文章文思清奇,从未来的角度切入主题,构思新颖。整篇文章前后呼应,起承转合,提出了“吉师六律”之不吃垃圾食品的重要性。文中选取了几种典型的又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垃圾食品,用幽默的言辞和细致的讲解,深入浅出地讲出了垃圾食品的危害。结尾处,还加入了“百年前”的案例,让大家意识到告别垃圾食品、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文章有理有据,却不枯燥无趣,用最生动的言语,讲出深刻的道理,极其富有感染力。正如文章结尾所说,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但吃饭也不仅仅是为了活着。读罢此文,不吃垃圾食品的念头,一定已深入人心。
教师简介:马荣陆,硕士,讲师。
上一篇:关于手机的那点儿瘾
下一篇:初唐芳华,盛世篇章——《古文观止》之王勃《滕王阁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