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植树的故事
爱国名将冯玉祥终生念念不忘种树,一生大量植树造林,因此人民称他为“植树将军”。从1919年在湖南常德大规模植树造林开始,到1948年逝世,其植树造林的活动共持续了30年,所到之处,均留下大片树木和佳话。
1919年,冯玉祥镇守常德,在其长约30里的东西官堤岸两旁,种下了数万株的树木。1922年,冯玉祥在陕西西安城内城外以及公路两旁遍栽杨柳,又在植树节亲自带领官兵到韩信坟植树几千株。
1922年,驻军北京南苑,在各马路两旁遍栽树木,而附近空隙地,则种松树、柏树、杨柳等,且另外开辟土地500亩,建立苗圃,以育树苗。
冯玉祥很重视黄河大堤栽树。1922年5月至10月,他在第一次驻豫期间,就要求在黄河两岸多栽树,他认为,黄河之所以常发生水灾,与缺少森林有关。他既号召种树,又把管理树的任务安排给河南省河务局,每年定期由局长向其汇报。在黄河两岸,至今有“冯公柳”之说。
1927年6月至1930年5月,冯玉祥在第二次驻豫期间,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河南的面貌。他指令开封市各主要街道要植国槐,并且亲自带领士兵种植。
为了纪念冯玉祥在开封首倡普遍种植国槐之功,开封人民名之为“冯公槐”。1928年,他发现河南辉县苏门山树木稀少,便积极组织植树造林。
他把没收的袁世凯田产,划出一部分办苗圃,选派老农魏荣负责。他又在此设造林局,雇了100多位农民工,长期在山上植树造林。有时候他还带士兵同林业工人一起到山上植树。
中原大战失败后,1931年,他隐居山西汾阳县峪道河,虽然条件困难,他还是带领随从栽了200多株杨树,100多棵苹果树和梨树,并把所住的四个院子几乎全栽满了树。
1933年,他第二次隐居泰山后,两年时间,他在泰山栽种了大量的树木。仅从1935年3月的统计来看,当年就种了3200多棵山丁子、17000多棵茶树,新栽12000多棵杨树、榆树、柏树。还新撒下能出十几万小树苗的山丁子籽儿和梨丁籽儿。
1937年,冯玉祥回到祖籍安徽巢县竹柯村,目睹家乡到处是荒山秃岭,大力提倡家乡父老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改善生态。他拿出积蓄和老农司宗木签订包栽包活松树100万棵的合同,要求3年完成任务。他还计划在竹柯村再种植1万株果树和其他经济树木,后因抗战爆发,计划流产了。
冯玉祥重视植树,也重视保护树木。他常训诫部属,行军打仗不许损坏树木,驻扎操练不准在树上拴马。他给官民订下一条规矩:马啃一树,杖责二十,补栽十株。冯玉祥还写了《植树歌》:“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毁我的树,我砍谁的头。”言辞虽夸张,但提醒人们保护树木的警示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有一次,冯玉祥在路上看到几辆汽车满载粗细不一的树枝、树段,很生气,亲自抬着一截树木站在主席台上,严厉追责。最后查清了,原来执法处向兵站摊派一批柴火,兵站无奈,只好向各县、乡摊派,县、乡又向老百姓摊派。
老百姓无柴火,只好砍自己的树上缴。冯玉祥下令,把执法处长关禁闭,派部队为百姓加倍植树,向他们赔礼道歉。
抗日战争胜利后,冯玉祥因反对内战避居美国时,还曾发电报要求父老乡亲多植树,并赋诗《森林》:“森林密层层,独自慢慢行,红叶和绿叶,天然画图成。”
即使到了生命的尽头,冯玉祥还是念念不忘植树。他立下遗嘱,要人们在他死后将其骨灰深埋六尺,以做种树的肥料,将来树长成后好给学校和图书馆做桌椅用。
上一篇:传奇的神药人参
下一篇:刘士和做生态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