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格——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桑格简介
诺贝尔得奖者小简介
姓名: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
出生年代:1918年-
职称:英国生物化学家
国家:英国
个人情况:桑格是为数不多的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之一。1918年生于英国。在剑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以后,一直在剑桥大学从事研究,主要研究蛋白质的结构,特别是研究测定胰岛素分子的结构。利用“桑格试剂”与绝色谱法结合,测定出胰岛素的氨基酸排列顺序。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完整地搞清一个蛋白质大分子中氨基酸的顺序,并且使人工合成胰岛素成为可能,为此荣获1958年诺贝尔化学奖。60年代后致力于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结构研究。利用“酶解图谱法”和“直读法”确定了RNA中各种碱基的排列顺序和DNA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于1980年再次获诺贝尔化学奖。
桑格成功的故事——关键是热情
有的人投身于科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奖,这样的人是不会成功的。而要真正在科学领域有所成就,就必须对它有兴趣,必须做好进行艰苦工作和遇到一切挫折时都不会泄气的思想准备。
——桑格
在我们眼中能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人一定是天才。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一生能获一次诺贝尔奖就可谓功成名就,不虚度此生了。能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不说绝无仅有,也可谓真正意义上的凤毛麟角。这样的“凤毛麟角”全世界只有数得着的几位,而英国生物化学家桑格就是其中的一位。但桑格并不是一个很出色的人,相反,他在学校里只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学生。不过他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那当然是与他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付出的满腔热情是离不开的。
桑格从小就深受他的父亲和哥哥的影响,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桑格热爱生物学,所以他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在生物学方面,所以他的生物学方面的知识要远远高于与他同龄的孩子们。但是,生物学当时并不是学校的考核科目,所以这个特殊的爱好对提高小桑格的学习成绩似乎是没有什么正面的作用。他的学习成绩也一直非常“平庸”,加之他性格偏于内向,在学校里也很少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但是,儿时对生物学的痴迷爱好,恰恰是他所从事研究的生物化学领域的小小开端。他日后所取得的多项重要科学研究成果,可以说与他儿时的爱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英国生物化学家桑格在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时,连教授的头衔都没混上,在人才辈出的剑桥大学甚至没几个人知道他的名字。在经过授奖及一系列的庆祝活动之后,他激动的心情渐趋平静。而随之一连串的头衔与社交活动让他无所适从,他向校方提出拒绝这些不习惯的东西,推辞了伴随诺贝尔奖而来的一系列任命,努力不让行政职务成为束缚自己手脚的枷锁。学校当局研究之后最终把他的教学任务也免了,因为过多的职务无疑会分散他的精力和注意力,使他无法静心搞研究。从而作出更大的成绩。如果桑格真的接受了一连串的头衔,那可能会制造一出世俗的悲剧!但值得庆幸的是,桑格没有让这样的悲剧在自己的身上发生,他把诺贝尔奖当做了激励自己继续前进的鞭子,而把荣誉和掌声都当做了明日黄花、过眼烟云。而是继续以自己的热情潜心于研究,终于在22年后他再次荣登诺贝尔奖的宝座。
热情是一切成功的基因,正因为在桑格的身上具备了这种热情,所以他才获得了伟大的成功。
教育启迪
爱迪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热情是能量,没有热情,任何伟大的事情都不能完成。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热情是成功之母。成功者的身上一定充满热情,而失败者的身上一定是丧失热情。有热情不一定成功,而缺乏热情那一定不会成功!
上一篇:拉格纳·弗里希——经济计量学的奠基人
下一篇:梅纳赫姆·贝京——以色列和平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