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然后追求
佛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只要做到了戒、定、慧,便可以达到“无漏”,达到脱离一切烦恼、追求人生圆满的境界。可见,“戒、定、慧”三字,实乃人生的大智慧。
在这三字之中,“戒、定”二字又是“慧”的前提。只有心定了,看淡尘世,不再妄想,才能确保自己不受外界的迷惑,最终才能参透人生,悟出生命的智慧。心定、看淡,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淡定”二字。
古往今来,历史上真正的智者,莫不是做到了淡定的。
淡定,有时是“忍”。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越王勾践打了败仗后,选择了“忍”,他含羞忍辱,跟妻子一起给吴王当马夫,当侍从。有一次,吴王生病了,他还亲自尝了吴王的大便,以了解他的病情是否已经有所好转。如此能忍,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正是勾践的淡定,迷惑了吴王的心。吴王以为勾践对他忠心耿耿,于是把勾践放回了越国。结果,勾践卧薪尝胆,几年后就把吴国灭了。
如果勾践在遭遇困境时做不到淡定,而是意气用事,说不定早被吴王杀害了,根本无法谋生谋国,更别说日后称霸诸侯了。
淡定,有时是“知退”。看淡眼前的功名利禄,适时而退,就可以在危难中保全自己,可以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勾践灭吴、越国不断强盛,大臣范蠡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上将军。但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难久居”的道理,携着美人西施,乘一叶扁舟,泛江远去。
据说,范蠡隐退后成了一名商人,生活得十分安宁幸福。他还曾悄悄遣人给同为越国功臣的文种送了一封信,信上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可惜文种没有听劝,不久就被勾践赐剑自杀了。
淡定,有时是“静”。以静可以制动,以逸可以待劳,以柔可以克刚。
三国时期,谋士诸葛亮运用“静”字的功夫可谓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华,命其3天之内造出10万支箭,如若不能按时完工,就要按军法处置诸葛亮。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已经超出了一般的苛责与刁难,是有意加害。诸葛亮不急不躁,静静等了两天,等到第三天大雾满江的时候,使出一招草船借箭,彻底粉碎了周瑜的阴谋。
再说空城计。诸葛亮屯兵平阳,大部队被派去攻打魏军了,平阳城内只留了一些老弱病残的将士。不料此时,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突然率15万大军来袭。诸葛亮一没有仓皇出逃,二没有整队让一群老弱病残的将士与魏军拼命,而是命人打开城门,自己则拿着一把琴,在城楼上轻轻抚了起来。魏军见诸葛亮如此淡定自若,以为城中有诈,最终退兵而去。
古来打仗“兵不厌诈”。但凡打仗之人,谁不知道那些兵书上的计谋,又有谁没听说过空城计、连环计、美人计呢?只是,同样的计谋,不同的人来使用,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后人称颂诸葛亮神机妙算,把一切都归于他超凡的智慧。其实,人们忘了,诸葛亮不是神,他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之所以高,就高在他有一颗淡定的心。于是,他才能临危不乱,以静制动,以逸待劳,以柔克刚。
三国时的周瑜也是个大谋士,也很聪明,很会算计。可人们也知道,跟诸葛亮相比,周瑜是个出了名的“小心眼儿”。也许,正是因为他心眼儿小,才常常过急过躁,最终误了自己,被诸葛亮活活气死了。
历史上有如此之多的前车之鉴,今人能以古为鉴的却不多。总是有许多人,整天忙忙碌碌,跟在别人的背后追来追去,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遇到挫折时,他们也许会抱怨,会哀叹,会自责,但很少有人停下来,好好想一想:事情为什么会这样?
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一个急性子的人。他干起工作来风风火火,走路快得像在一路小跑,吃起饭来也总是狼吞虎咽,整个人就像一台机器,每天都保持着高速运转。有时,周围有些人会好奇地问他:“你怎么这么忙?到底在忙什么呢?”
他就会急匆匆回答一句:“我也不知道。”然后,风一样走开了。
其实,了解他的朋友们都知道,他之所以那么忙,是因为他的生活太乱了。因为乱,所以忙;因为忙,所以更乱了。
按他自己的说法,他之所以很忙是因为着急赚钱,赚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为了赚更多的钱,他白天在公司上班,晚上又做了一份翻译的兼职。为了多挤出一点时间赚外快,他尽量压缩吃饭和睡觉的时间。他常常一边啃包子,一边迫不及待地看书稿,往电脑上噼里啪啦地打字。自从做了那一份翻译的兼职,他就成了夜猫子,每天不熬到凌晨两三点誓不睡觉。
一开始,他好像尝到了一些甜头,因为他觉得收入突然间增加了许多。可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挺不住了。体质比以前差了很多,不但无力熬夜,连白天上班也迷迷糊糊的。这样的状态自然影响到了工作效率。工作表现不好、效率低,赚的钱自然也就少了。
更可悲的是,因为他长期狼吞虎咽地吃饭,进食又极不规律,不幸得了胃溃疡,发作起来十分厉害。为此,有一阵他三天两头就得进一趟医院,耽误了工作不说,辛辛苦苦赚到的钱都大把大把扔进了医院,自己还要吃不少苦头。
每次从医院出来,看着存折里越来越少的钱,这位朋友就会心疼好几天。于是,他在心中暗暗发誓:这一阵一定要好好工作,把因病耽误、因病损失的钱都赚回来……就这样,他就像被卷入了一个旋涡,不停地重复着“拼命赚钱—体质变差、看病花钱—更加拼命赚钱—体质更差、花钱更多”的恶性循环。
既然他明知赚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又为何因为赚钱的缘故废弃了生活呢?
不为其他,只为他不够淡定。因为不够淡定,所以急于追求,忙乱的生活得不到及时清理,变得越来越忙乱。这样的人生,岂不可悲?
由这件事,我不禁想起了一个走迷宫的心理测试游戏。
一位心理学家陪一群孩子玩走迷宫的游戏。游戏在纸上进行,规则很简单:每个孩子都拿一张画有同样迷宫图案的纸张,再各拿一支红笔,谁最先在纸上画出从起点到终点的路线,谁就获得了胜利。
这样的比赛连续举行了好几场,结果其中有一个孩子总是赢得冠军,他总能最先交上答卷,图纸上的线条画得十分清晰,没有一点涂涂画画的痕迹。与他相比,别的孩子不但答卷交得晚,还总把图纸画得满是乱七八糟的线条。
心理学家禁不住好奇地问他:“难道你知道所有迷宫的答案吗?为什么一点都不用修改呢?”
孩子回答说:“因为我是先看好了才动笔画的。”
孩子告诉心理学家,当他拿到一张迷宫图时,他不会急着动笔去画,而是会端着图纸,整体浏览一遍,先找到起点和终点的位置,然后从终点出发,用眼睛逆向往回找出一条通往起点的大概的路径,最后再沿着这个大概的方向,用笔标出那条确切的路径。
与之相反,这群孩子中有一个孩子,几乎每次都走不出迷宫。
心理学家看他急得满头大汗,就问他:“你走了这么久,离终点还有多远啊?”
孩子惊讶地抬起头:“终点?终点在哪里?”
原来,他每次走迷宫时,都只看起点,不看终点。这样走迷宫,当然费力了。
不要笑话这个孩子。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一个迷宫呢?很多大人在走人生的迷宫时,不也总犯这样的错误吗?
既然人生是一个迷宫,就不要急于出发,在出发前先看一看、想一想,从起点到终点,究竟有一条怎样的路可走,然后再沿着这条路一步一步向前走。
毕竟,人生这张图纸无法打草稿,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以重新来过。
心灵感悟
终日忙忙碌碌的人,最终庸庸碌碌的多。淡定,然后追求,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该忍时学会忍,该静时学会静,该退时学会退。
只有淡定,我们才能走得更远,人生才能更幸福。
上一篇:梦醒了,又有什么
下一篇:淡然一笑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