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真理,不迷信权威
翻开哈佛大学的校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哈佛大学的校训:“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这便是哈佛的学术态度。“敢于质疑”是获得真知的前提,在对待各种问题时,都应持好奇与怀疑的态度进行思考,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个人思维开始独立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往往是肤浅的。只有当感到个人需要问“为什么”“是什么”“应该如何做”时,个人思维才能呈现为主动状态,自我才能真正地深入性地思考。
有一个年轻人在美国一家大型石油公司工作。他学历低,也没有什么出众的技术,公司只好把他安排到巡视岗位。
每天,年轻人都要查看并确认石油罐盖是否被焊接好。这是一条自动流水线,石油罐被传输带送至焊接台,然后焊接机自动滴下39滴焊接剂,石油罐盖焊接完毕。这一现象引起了年轻人的思考,他一直搞不清楚为什么需要39滴焊接剂,而这个问题连资深技师也说不清楚。
于是,年轻人开始研究,怎样才能将焊接剂减少,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很多同事听说了他的意图都嘲笑他太傻,认为39滴焊接剂是权威专家研究出的结果,里面没什么文章可做。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实验,年轻人研制出了“38滴型”焊接机,他的这个发明很成功,每年可以为公司节约5亿美元。
后来,公司斥巨资买下了年轻人的研究成果,而这个年轻人利用这笔资金开始自主创业,最终成为掌握全美95%石油销售的大企业家,他就是洛克菲勒。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对权威有着极度的迷信,认为它一定是正确的,但是,在这样的思维方式中,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权威并非真理。在很多时候,正是由于我们轻信权威,使个人发展受到了束缚,不敢坚持自己的观点、盲目顺从之下,让许多新发明、新见解推迟了许久才出现。不迷信权威,敢于相信自己,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避免损失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当你遇到了问题、对权威看法有所怀疑时,不要想着先去网上、书本中寻找答案。虽然你可能无法做到与世界彻底隔绝,但是,你完全可以对自我习惯性观念的摄入点进行限制,以此来增加自我独立思考的空间。这同时也意味着,你将减少与媒介接触的时间与精力,让自己尽量保持思维上的独立性。
不要总是期望以一个新的固定性、大众性习惯思维去替换旧的,你完全可以主动地寻找一些与自我观点不同的经历,它们有可能存在于他国文化、非主流的亚文化中,或者在一些你并不认同的非主流读物中。而这样的知识接入点会让你意识到,你正迈向新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在旧的思维轨道上继续前行。
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一贯的做法完全抛在脑后,可以让你获得这样的自由:完全学会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对这个世界进行观察,将会使你获得一种自我思考的平静,同时也会让你明了,他人是怎样看待自己的新想法的。
在产生新想法的时候,不要再坚持去相同的场所、与相同的人聊天,你可以让自己积极地投身于追求新经历的过程中。许多人之所以表现出对权威看法的习惯性看法,往往是因为这些看法可以为它们带来安全感。但是,若你期望自己的新想法能够逐渐独立、逐渐形成体系,你需要跳出自己习惯的圈子,改以随机化的方式生活。
你可以尝试让自己养成本能的质疑能力,让自己乐于对一些习惯性的看法与做事方法提出质疑,但是你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自己成为犬儒主义者。不要认为“真理”是不证自明的,所有知识与看法在成为真理之前,都会经过大量的现实论证与事实支持。让自己拥有真实的理论与实践之后,再提出合理的质疑,这才是正确的质疑方法。
哈佛人生箴言
哈佛著名学者乔伊·克罗齐曾经如此评价敢于质疑的重要性:“揭示真理往往需要付出代价,但是真理终将由于实践的证明而战胜一切。”不迷信权威并非吹毛求疵、毫无根据地质疑,而是实事求是地让自己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事物的内在联系与发展规律进行客观的认识,了解事物的存在本质。在面对问题时,不迷信前人与经验,从事实出发,研究与认定其合理性,并在其中加入自我想法与见解,这才是获得真知的最佳途径。
上一篇: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下一篇:提升亲和力,做可爱的有能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