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尝百草著书
在世界医药学史上,中国药学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在中国药学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中,李时珍是做出贡献最大的一个。
李时珍本是朝廷太医,他在救死扶伤的过程中,常碰见药铺抓错药的事件发生,他知道这是旧的药书在作怪。旧的“本草”中错记、漏记了许多药草,所以常常误导药铺抓错药,以至耽误了病人治病的时间,重则造成死亡。李时珍觉得这种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他向皇帝上书建议组织力量修改“本草”,皇上没有采纳他的建议,群臣也讥讽他放着太医不好好做,瞎想主意窜改祖先的医法。李时珍看到依靠朝廷的力量是不可能了,便决定以自己的力量来修改“本草”。他辞去了朝中的官职,回到家乡,着手新药书的写作。
李时珍家几代为医,受环境熏陶,他从小就阅读了很多医书,积累了大量资料。后来在宫中做太医,更有机会饱览古代医学典籍、秘方以及众多见所未见的珍药名品,阅历甚是丰富。然而,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为了吸收众家之长,弥补自己的不足,他在大街上贴出告示,说明自己要修改“本草”,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告示一贴出,马上得到了众人的响应,许多人给李时珍送来了药书、药谱,还有人送来了偏方。
有了资料,下一步就是整理这些资料。可是几天过去了,李时珍却没有理出一点头绪,因为这些资料有的自相矛盾,有的难辨真伪,问题实在太多了。比如,虎掌和漏篮子本是两种药,有医书上却称虎掌又名“漏篮子”;南星、虎掌属同物异名,书上又偏偏列为两种;狼毒和勾吻都是剧毒药,书上把他们和补药混为一谈;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为了能获得第一手资料,辨明真伪,李时珍决定到大自然中去亲身实践。他背起行囊出发了。
李时珍生活的时代不像现在这样交通方便,出门全靠自己的一双脚,是件很受苦的事。李时珍要采的药草又多在艰险的地方,受苦就更大了。为了采得深山老林中的药草,李时珍攀悬崖,登峭壁,身上被枯枝挂得伤痕累累;为了采得溪涧中的药草,李时珍涉深水,渡险滩,常年露宿在外,冒着生命危险。为了准确记录药物的功能,他亲自品尝了许多药草,几次中毒险些丧命。他听人说华佗的“麻沸散”中有一味主药是洋金花,就千方百计采来,亲自煎服了一碗,果然一会儿便失去知觉,晕倒在地。最后他终于寻找到了祖先失传已久的药物。
李时珍不仅勤于实践,还积极向他人学习,药农、民间医生是他的老师,老农、猎人、渔夫也是他学习的对象。
有一次,他路过一个地方,发现许多车夫把一种南方常见的名叫“鼓子”的花草煮了喝。他好生奇怪,就上前询问原因。原来车夫长年奔波在外,经常会扭伤筋骨,“鼓子”煮汤喝能够治疗筋骨伤痛。就这样,李时珍总是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收集到了许多以前没有的医学资料。
李时珍时而奔波在外,时而在家苦心编书,总共花费了27年的时间,足迹遍布河南、河北、江西、安徽、江苏、湖北等地,终于在1578年,他61岁的时候完成了《本草纲目》的编写。
《本草纲目》洋洋洒洒190多万字,52卷,分16部,16类,记载了1892种药物,附药方101096则,图1160幅,是自古以来内容最为丰富的中医药巨典,至今仍为医药界所看重。几百年来,《本草纲目》先后被译为拉丁、英、日、德、法、俄和朝鲜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成为国际间研究医药科学的重要参考文献,被达尔文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李时珍以其伟大的成就获得全世界人民的承认与尊重。
名人箴言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上一篇:望梅止渴
下一篇:欧洲的活字印刷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