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并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减压的方式
哭泣,是人类情绪的表达方式之一,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减压的方式。一些研究显示,哭泣能够缓解人们紧张、焦虑的情绪,于是,很多人,尤其是职业女性在面对压力时,会通过大哭一场来释放压力。也有人发现,自己在边看悲剧电影边哭泣时,会睡得特别香,连过去的失眠症也消失了。
在人们普遍的概念中,哭泣是女人和孩子的专利,男人则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孩子和女人就不一样了,高兴的时候可以哭,感动的时候可以哭,生气的时候可以哭,烦躁的时候也可以哭,甚至连无所事事的时候也可以哭……哭泣常常被人当作一件不好的事情。当然,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适当的哭泣对身心是非常有益的。
日本是出了名的工作紧张压力大的国家,调查显示,70%的日本人都感到有压力。所以,如何减轻压力在日本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为了减轻压力,日本人想出了许多方法。
2014年,日本东京流行起一种“哭泣疗”法,受到了那些平时想哭又不敢哭的人的热捧。人们普遍认为,心情不好时大哭一场可以帮助自己释放不良情绪,如此一来。心情自然会好很多。不过,由于害怕丢面子等原因,并非所有人都能随时放声痛哭。
在日本东京,寺井广树曾是一名“离婚仪式”主持人。在见证了许多夫妻和平分手后又痛哭流涕的场面后,寺井发现,哭在人们转换心情和释放压力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于是,他创办了“哭泣疗法”学习班。在课堂上,老师通过播放悲情电影为学员营造悲伤的气氛,进而刺激想哭的学员痛痛快快哭一场。“哭泣疗法”学习班开办至今数月,已经吸引了大批不同年龄层的学员,大家普遍反映效果不错。
曾有研究认为,人们在情绪压抑时,会产生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生物活性成分。而人们在哭泣后,其情绪强度一般会降低40%。而那些不哭泣、没有利用眼泪把情绪压力消除掉的人,却影响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导致了某些疾病的恶化。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威廉·弗莱对哭泣作了长达5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一个月之内男人最多哭7次,而女人的流泪次数则超过30次。研究发现,眼泪甚至可以发送自我保护的信号。一般来说,父亲都惧怕小女孩的眼泪,当一个小女孩向父亲索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如果父亲拒绝,她就会马上湿了眼眶,一颗晶莹剔透的泪珠随之滑落下来,于是父亲马上放下自己的权威,向小女孩投降。
日本东邦大学名誉教授、脑生理学专家有田秀穗将著名的悲情片《佛兰德斯的狗》与《萤火虫之墓》播放给20名成人观赏,并在此过程中对受试者大脑血流量作了检测。
实验发现,在看影片的受试者中,约有九成人在中途哭泣。在他们开始哭泣前的1~2分钟,大脑的前额叶区血流量会缓缓增加,到了哭泣前10~20秒,血流量会急速增加,同时心跳与血压上升,处于兴奋状态。
哭泣过后,血流量开始缓缓下降,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有田教授认为,人之所以会在看片子的时候流泪,是因为当人看到自己深有同感的画面时,前额叶区活动会变得频繁,进而发出“流泪”的指令,而这是只有大脑发育较为发达的人类才能流出的眼泪。
心理测试显示,哭泣之后的人的心理中,紧张、不安、混乱、愤怒等情绪的比例很小。经常有人会说,“大哭一场之后,整个人感觉轻松很多”“哭完之后感觉神清气爽”,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情绪性的哭泣之后,与放松状态关联的副交感神经会替代与兴奋紧张状态关联的交感神经,对人体的情绪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换言之,人们通过“哭泣”这样的行为,自发性地切换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达到发泄情绪、减压的目的。
当然,也有人表示哭泣并非最佳的减压途径。一些人经常会用哭泣减压,结果哭得自己都心痛。虽然哭过之后情绪就平复了,就又有勇气面对生活了,但是,每次哭泣之后,都需要差不多一天的时间来恢复,实在令人筋疲力尽。
压力的来源有很多,有些人压力过大可能源于人际关系紧张。在面对压力时,如果可以获得家人、朋友、同事等良好的人际支持,就能够有效化解压力。在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中,人们能获得愉悦的情绪,会比较乐观地应对压力。通过哭泣减压,确实值得推荐,可以作为正常的情绪发泄渠道,但没必要经常用它。它不是减压的首选方式,还有更多更好的方式可以减压。如果经常哭泣而又调整不好情绪,只会越哭越伤心。
减压启示
心理专家表示,哭泣是宣泄压力的一种方式,可以偶尔为之。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用哭泣的方式减压。一般来说,基础人格不同,对压力的承受能力也不同。通常情况下,人们哭泣后,情绪强度会降低40%,但是压抑的心情得到发泄、缓解后就不能再哭,否则对身体有害。
上一篇:合理计划,享受人生相应的乐趣
下一篇:因为喜欢,所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