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挫折的锤炼——杰奎琳的“人格锤炼”教子法
杰奎琳是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夫人,曾被称为美国人心目中最美的“第一夫人”。
杰奎琳与肯尼迪有一儿一女,儿子被人们称为小约翰。在小约翰三岁时,肯尼迪总统不幸遇刺身亡,之后教育子女的任务便落到在杰奎琳一个人的肩上。
肯尼迪去世后,杰奎琳带着一对儿女从华盛顿搬到纽约居住,两个孩子便开始在纽约上学读书。也许是过早失去父亲的原因,小约翰从小便很自卑、胆小,做事情也优柔寡断,很依赖母亲。杰奎琳觉得儿子这样的个性以后实在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就决定好好“锤炼”他一下。
当小约翰刚刚11岁时,杰奎琳就“狠心”地把他送到英国的德雷克岛,那里有一个“勇敢者营地”,专门用于训练一些人掌握特殊的本领。虽然一开始小约翰哭闹着不肯离开妈妈,但杰奎琳丝毫没有心软,还是坚决把儿子送到了那里。
不用说,小约翰在那里吃了不少苦,但同时他也学会了爬山、驾驶帆船等勇敢者的技能,既锻炼了胆量,又增强了意志力。
两年后,杰奎琳又将小约翰送到缅因州的一个孤岛上,让儿子在那里学习独立生活。这次训练一共20多天,而小约翰随身携带的东西只有一加仑水、两盒火柴和一本野外生存的书。但20天后,小约翰顺利完成了任务。
此后的几年中,杰奎琳又把小约翰送到肯尼亚的荒岛之中,继续锻炼他的野外生存能力。为了增加儿子独当一面的能力,她还把儿子送到危地马拉,让小约翰参加地震救灾的工作……
经过几年的艰苦锤炼,小约翰由原来那个懦弱、依赖的小男孩,成长为一个自信、勇敢、意志坚定的热血青年。
<<<家教家风感悟
哪怕是美国的“第一夫人”,对子女也毫不娇惯,甚至创造机会让孩子去经受挫折、锤炼意志。自然,杰奎琳的这种“人格锤炼”教子法也收到了效果,小约翰成年后非常出色。
即使放在今天,很多孩子也很难吃得了小约翰当年所吃的苦,或者害怕吃苦。与此相应,许多父母宁可自己多吃苦,也不愿让孩子吃苦,甚至会想当然地认为,孩子长大后,自然就能具备坚强、勇敢、自立等精神品质了,现在只要学习好就行。可父母们为什么不想一下:孩子现在连自己洗袜子、洗衣服都不会,一切都依靠父母照顾,未来又怎么能独立面对困难、承担责任呢?
孩子的成长需要挫折的锤炼,只有经历过苦难、经历过挫折,才能培养起坚强的毅力和精神,就像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说的那样:“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那么首先要学会吃苦。能吃苦的人,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天下没有跳不出的困境。”所以,如果父母真正希望孩子在未来获得幸福,现在就应该像“第一夫人”那样,舍得让孩子去吃点苦,“锤炼”一下孩子的人格和意志。
1.父母要坚定自己的立场
从小养尊处优的小约翰,被母亲送到英国德雷克岛接受艰苦的训练,自然是极其不情愿的,但杰奎琳并没有因此而心软,而是坚定地将孩子送了过去。
作为父母,如果想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挫折训练,就必须坚定自己的立场,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心软、妥协。当然,在坚定自己的立场时,父母也应注意自己的态度,尽量做到态度和蔼,语气平和、坚定,切不可恐吓、训斥孩子,伤了孩子的心。
2.从“管”孩子向“放”孩子转变
在西方国家,父母对孩子大多都持“放”的教育态度。在他们看来,孩子就应该有他独立的人格和自强的品格,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去勇敢地探索,而不是把孩子关在家里管教。
与西方的父母相反的是,大多数中国父母喜欢“管”孩子,认为父母管孩子、照顾孩子是天职。让孩子出去勇敢探索,“那怎么行?”“多危险啊!”“多不务正业啊!”“那是万万不可的!”结果,孩子都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这样的孩子日后走向社会,又怎么能独当一面呢?
为此,我们不妨学学西方的父母,将自己的教育观念从“管”孩子向“放”孩子转变一下。连“第一夫人”都舍得“锤炼”孩子的人格,主动让孩子去吃苦,让孩子经历那么多挫折,我们还有什么舍不得的呢?
3.及时排解孩子的心理压力
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应该让孩子经受点挫折、吃点苦,但孩子的年龄毕竟较小,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强大,遇到困难产生心理压力也很正常。这时,父母要及时帮孩子排解心理压力,消除孩子的消极情绪,让孩子明白,眼前的困难都是暂时的,只要坚持下来,风雨过后总有彩虹。也可以跟孩子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吃苦经历,与孩子共情,让孩子感觉自己是被理解的,而且也能从父母的经历中获得鼓舞和动力,为最终战胜困境而继续努力。
上一篇:孩子都有一个任性的敏感期
下一篇:守时守信,才能交到真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