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不喜欢这个
——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
家长们都希望儿女成才,很多父母在儿女的智力投资上不惜一切。然而,在为孩子进行投资的时候,却忽视了孩子自己的兴趣,一味地认为这就是为了孩子好。我们要明白的是,包括我们成人在内,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才会投入注意力和精力。科学研究也表明,人一旦对某种活动或某个事物产生兴趣,他就会倾注热情,就能提高从事这种活动的效率。
因此,对于父母来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不喜欢做的事,否则只会让孩子产生厌倦情绪,更别说注意力的提升了。
周先生的儿子周凯是个“大忙人”,似乎他的时间总是不够用,周先生没有征求他的意见就为他报了书法培训班、英语口语班还有三个奥数培训班。周末的时候,周凯都没有自己的时间,周六上午去学书法,周日下午学奥数,晚上练口语,还要做老师布置的课下作业,时间被排得满满的。
每当周末去培训班的路上,周凯看到同龄的孩子在自由玩耍的时候就特别羡慕。他多想和爸爸说他不喜欢那些培训班,但是看到爸爸陪他时的辛苦,又难以开口。他觉得很压抑,生活得很不开心,这些培训班已经影响了他的正常学习。
其实,在周凯的班上,深受培训班之苦的还不止他一个人,只不过周先生为儿子报的特色班实在太多了。
这样“不堪重负”的孩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一些父母为了怕孩子掉队,为了对孩子的升学有帮助,就盲目地为孩子报各种兴趣班或培训班,也有一些父母,抱着跟风的心理,担心孩子在普通班觉得“低人一等”,只得给孩子报了班。但我们可曾想过孩子感兴趣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没有兴趣,怎么可能学得好?
的确,人们在兴趣的指引下,会逐渐增加积极性,对有兴趣的东西往往会表现出很强的学习热情,而不感兴趣甚至讨厌的事是无法集中注意力的。事实上,我们发现,在很多家庭中,家长并不怕花钱,比如,一些父母认为买了最好的最贵的钢琴,还给他请了钢琴老师就可以学好了。一开始孩子觉得很好玩。可是好景不常,时间久了,他的好奇心逐渐淡薄了,学琴时也不那么用心了,甚至发展到不愿意上课,不肯碰钢琴了。
其实孩子根本不喜欢钢琴,家长非要孩子学习,理由是班级里小朋友都在学,不甘心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大家在议论五六岁的孩子正是对外界一切都感到新奇,最好玩的时候。你现在要把他关在屋子里,他怎么会受得了呢?
孩子没有兴趣,没有学习的要求,父母只是管束和强迫,孩子是学不好的。而且时间长了,孩子还会对弹琴反感,以致消极对抗。培养孩子的兴趣是最重要的,要让孩子从心里喜欢。
在这一问题上,我们父母要做到:
1.尊重孩子的个性,别把你的兴趣和爱好强加给孩子
这是个性差异使然,很多有所成就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为他规划的人生走下去,早有“子承父业”“书香门第”之说,而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即使他是你的儿子,也不是你的附属品,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更希望从家长那里得到认同,家长不要一味地为孩子做决定。
2.不要盲目跟风
现在社会充溢竞争,很多父母看到其他孩子报特色班,害怕自己的孩子掉队,所以会盲目跟风。孩子在培训班上心不在焉地听着自己并不感兴趣的课程,为此失去很多自由,但是父母却无视孩子的心情,对报培训班乐此不疲。
我们在为孩子报兴趣班时要多一些理性,综合考虑孩子的爱好和兴趣班的教学质量,不要盲目地跟从其他人的选择,在众多的兴趣班广告前擦亮眼睛,征求自己孩子的意见,只有适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好的,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为主,让孩子在快乐的培训中发展自己的喜好。
3.不要有功利心理,允许孩子发生兴趣转移
人的兴趣爱好不一定是一成不变的,大人亦是如此,更何况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接触面的拓宽以及自身社会经验的加深,他们的兴趣也可能发生变化,比如,小时候他喜欢钢琴,而现在却对计算机产生兴趣,而有些父母,出于功利心理,不能接受孩子的兴趣转移。比如因为当初给孩子买了钢琴,就不允许孩子的兴趣再发生变化了。这些父母可能强迫孩子天天练琴,直到孩子彻底丧失对弹琴的兴趣。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其实孩子拥有丰富的兴趣对自身发展而言是种提高,父母要鼓励孩子全面发展自己的兴趣,允许孩子的兴趣发生转移。
总的来说,作父母的绝不可以滥用自己的权威,强迫子女做他们所不愿做的事。哪怕是好事,父母的要求是正确的,也只能耐心地开导,绝不能一意孤行,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
上一篇:成年人的放弃都是安静的
下一篇:我是个马大哈——根治孩子粗心大意的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