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到最后未必最好
笑在开头也叫好
笑在中间也不差
笑到最后不是好
“笑到最后,才是最好”,此话似乎是舶来之物。但因哲理性比较强,因此也一直在国人中广泛流传。持此论者的依据恐大致有以下几条:一是要为结果笑。最后是结果,之前都是过程,国人中不少的人一向重结果不重过程,所以为结果笑。二是为长远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想到自己谋划的事情还早着哩,所以现在无所谓,反正到了最后总是会笑的。还有种可能是,正因为路很长远,在求索的路上就没有理由不笑。三是为希望笑。哀莫大于心死,不到黄河,绝不死心,一想到最后总会有好的结果,往往会不怕挫折,百折不挠。
上述种种,作为思想也好,作为观念也罢,以此笑对自己、对他人,或者讲大点,对人生,对社会,均无不可。笑看庭前花开花落,笑迎四季春夏秋冬。但问题在于,倘误以为结果都会笑,到最后却发现不值得笑,又如何办?比如,某些人以官场为赌场,一生在官场中钻营,有缝也钻,没有缝撬开一条缝来也要钻。在官场中博弈,以身体为本钱,为了某个官位,不惜以生命为代价,为此耗尽了心血。一路风尘,途中洒满了汗水、泪水,“忽如一夜春风来”,真到达山顶,看到“千树万树梨花开”时,才发现山上却寒风凛冽,“高处不胜寒”。知道了官位越高,其实风险越大的道理,这时不知还笑不笑得起来。倘要笑,是苦笑,还是苦恼人的笑?是无笑,还是无可奈何的笑?又比如,某些人以商场为赌场,一心钻进钱眼里,舍得宝来宝调宝,舍得珍珠换玛瑙。几番恶战,几场恶斗,次次成功,最终赢得杯钵满盈,一生再不为“钱”字发愁。但到那时,却又发现,钱多了虽然不是像许多没有钱的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件“坏事”,但确实并非完全是好事。比如许多钱其实并不是自己的,自己也用不了那么多。比如还因此多了好多分危险,从此出门须带保镖、随从,某次险些被抢被炸。又比如孩子因父亲钱太多,再不愿去上学,去考级。这些东西乱七八糟地加在一起,又何以成为“笑到最后,才是最好”?
这些年,国中一直有个关于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分别为了买个好的房子住而存钱的故事。这个故事为何几近家喻户晓?原来,它反映的是东西方人不同的借贷理念。那故事说的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个老太太还很年轻貌美的时候,就贷款买了幢房子,转眼间六十年过去了,老太太某天却突患绝症,一口气上不来便进了天堂。而在大洋这边的中国,也有个中国老太太一生都想有座房子,为了这幢房子,她节衣缩食,一个钢镚一个钢镚地往贮钱罐里扔。到了六十岁那年,她的钱存足了,也用钱去购置并住进了那幢所有权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但不幸的是,那晚她突发重病,猝死了。故事的结局当然是二人在天堂门口相遇,各自讲起自己的苦难年月,感叹油然而生。这个故事显然是瞎编的,不要说没有天堂,可以存钱买房也就是最近一二十年间的事。就算真有其事,那么故事中那两个老太太,谁笑得最好呢?那个中国老太太也许一生都在笑那个借钱买房的老太太,为什么要傻乎乎地去当一辈子的房奴。而大洋彼岸的金发女郎,则年纪轻轻就在海滩别墅中同自己的碧眼男友一道,讥笑对岸那个使劲存钱的长辫子姑娘。究竟谁笑得最好?是一直住着房的,还是到了最后,买了房也没住上的。这里姑且不论当人到了一定年纪的时候,那住上宽房子的愿望和必要性,究竟还有没有年轻时那么迫切,那么强烈。
不要把“笑”这个简单问题看得太复杂。什么叫“笑”?不知站在生理学角度应当怎样解释,也不知道从医生的口中又会怎么描述。其实,简单一点,笑不过就是面部几块肌肉协调地蠕动一下而已。但这种蠕动的时间,据说又极短极短,有人精心研究后说,即使满打满算,一个人一生笑的时间,累计起来,也不过就那么三天时间。三天,难道人一生就只笑了七十二个小时,不知此言谬否?如谬,一定要多笑,希求打破这方面的吉尼斯纪录;如不谬,当然就应当倍加珍惜这么短暂的时光。西人有言,一个人笑的能力是他健康状况的晴雨表。所以,西人大都爱笑,为了让更多不爱笑的人也笑起来,西人还把幽默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可悲的是,虽然很多国人都懂得“笑比哭好”,“笑一笑,十年少”的道理,但对笑的条条框框,偏又规定得很多。比如倘已成年或已被视作“成熟”之人,“喜怒”是不能形于“色”的。也就是说,当想笑该笑时,亦只能把笑埋藏在心中,将笑“打破”了往“肚里吞”;倘为女儿身,则应“笑不露齿”。至于怎么不露齿才笑得好看,则须得对着镜子苦练一番。所以,凡不肯下“死工夫”的女孩子,便很难笑得灿烂,更不要说开怀大笑了。还有,在笑的词汇中,古人赋予的“贬义”也很多:如苦笑,奸笑,哭笑不得,皮笑肉不笑,等等。就是文人笔下的“千金一笑”,“五十步笑百步”,“从来只闻新人笑”,“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典故,都大多是不足仿效的事,有的甚至大到与亡国灭种攸关。
多笑笑吧!今之一些人,为了让不苟言笑的华夏子孙笑对现代化的时空,费了不少心机。如不少电影人、电视人,为了让成天紧张工作的人下班回家端起饭碗后,多一些开心,少一些烦恼,煞费苦心地从浩若烟海的古文献中,从一些在民间口诵耳传的历史故事中,找来一些“笑料”,再经过一番添油加醋的创作,编成了这样那样的“戏说”。那动机,无非就是为了让观众笑,或者说想方设法希望力图将观众“搞笑”。为了不惹麻烦,人家也反复声明:那些故事都是些“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的陈谷子烂芝麻的破事,也不碍着谁。但结果,总要引来不少这样那样的学者、学家大动肝火,大为不满。其实大可不必,倘能将胸襟开阔一点,有空看看,没空拉倒,放开心一点,何须往死胡同里钻,气得死去活来,为此“折”了阳寿?
上一篇:《礼尚少往来》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罚酒不吃吃敬酒》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