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者即使有意,听者亦可有心
说话是一门艺术
不能无意乱说话
听者不必太有心
说话谁都会——除了哑巴。望文生义,说,是用语言去“勾兑”别人的一种艺术;话,是从舌头上涌出来的语言。说话一般要有对象,像鲁滨孙那样漂流到一个荒岛上,由于害怕失去说话的能力而不得不对着自己说的人很少,所以就得考虑接受者即对象的各方面的情况。比如年龄、性别,比如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等等。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其实不会说话。这不仅仅体现在对接受者情况的了解掌握上,还在于对接受者心理的研究上。也许,这就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句俗语流传下来的重要原因。这句俗语要告诫人们的是,说话要谨慎。同时,大概也有暗讽那些听者“小心眼”的意思。
其一,说者绝不能无意。人长着一颗脑袋,一张嘴,脑袋思维,嘴巴表达,这本来就是一致的,怎么想就怎么说,心口如一,怎么会“说者无意”呢?认为“说者无意”的人,多半是要么无知,要么“明知故犯”。作为人,在世上混,“说”肯定应当是有意的,不仅有意,还应该特别在意。西谚云:“马儿跑出去了,还追得回来,而话说出口了,就收不回来。”在中国,几千年总结下来的人生重要经验之一,就是“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历史上,因乱说话引起对方的不满、怨恨,甚而引来杀身之祸、灭顶之灾的例子信手可拈。因此,现实生活中,有少数人在拿不准某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的时候,竟然喜欢去问别人,问听话的人。其给人的感觉,不仅仅是傻乎乎的,简直就叫傻得可爱。
其二,听者有心当然是毫无疑问的。用心听别人的话,是同胞大多具备的基本功。察言观色,听其言、观其行,更是哲言警句、至理名言。因此,在实际交往中,作为要求自己而言,说话要思前虑后一番倒不无不可。但人与人不同,对别人,一个人也的确不应该太在乎别人的说话。谁个不被别人说?谁个背后不说人?人既然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那就不能不让别人说。所以西人中有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一代影后阮玲玉自杀前丢下一句话,叫做“人言可畏”,死得总归冤枉了些。与她同时代亦且齐名的另一位女士,据称对世人盛传的同张少帅“有一腿”,就不怎么在意。的确,一个人如果太有心,还是有问题的。问题之一,在于会使自己太敏感,成天神经兮兮的。如明朝的朱皇帝,一听说有人在拍马屁时竟作文称“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便勃然大怒,将那个马屁精拉出去砍了头。问题之二,这样做还容易造成心理不平衡,自讨苦吃。如像鲁迅笔下的阿Q,生就一个癞头,听不得别人说光说亮,不知道自讨了多少晦气。
因此,在生活当中,应当注意这句话。最好能做到:自己说话时,说者有意;听别人说话时,听者有心。用心讲话,专心聆听,这样,才能免受无妄之灾。
上一篇:《莫轻叹怀才不遇》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谎言重复一千遍还是谎言》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