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葬礼
在北方,其实不只是乡村,就是在县城,葬礼的仪式都差不多。
就在前几天,一位同学的母亲去世。得知消息后,我和另外几名同学赶去吊唁。在灵堂前,吊唁者要口中不停高声尊称着逝者,然后来到遗体前叩拜,逝者的孝子们回拜致谢。吊唁者对孝子略作安慰,然后询问火化和送殡的日子。和逝者家属关系特别亲近的吊唁者,是要护送着逝者的骨灰到墓地上安葬的。而子女们要在逝者入土前一日三次排队,逶迤而出“泼汤”(实际泼到地上的就是米汤),意为死者送去一日三餐。
送殡那一天,往往是最隆重的。哀乐断肠、唢呐悲凄、哭声一片。前来登账祭奠的人可以领到一个孝帽,然到按照顺序,到灵堂前行九叩首之礼。正是这看起来并不复杂的九叩首之礼,却难倒了不少年轻人。人声鼎沸、众目睽睽之下,偏有紧张磕错头的人,少磕或多磕的人,都会遭到周围人的嘲笑。不熟悉叩首之礼的人,干脆跟在别人后面,照葫芦画瓢,滥竽充数。孝子贤孙们的孝服各不相同,熟稔其中之道的人可以轻易判断出身着不同孝服的人和逝者的关系亲疏。
同学在一个权力部门工作,但葬礼的简单确实出乎大家的预料。在县城和乡镇,人们往往很看重葬礼的隆重与否,即使是不孝子孙或家徒四壁的人,也会尽量把葬礼办得热闹而又体面,因为这关乎家族面子的问题。而同学只请了一个吹唢呐的人,“嘀嘀嗒嗒”的唢呐声,高亢而又忧伤,让大家的心情变得沉重而又惆怅。
老实说,参加过多次乡村葬礼,唯有这一次,让我有些触目感伤。过往的那些隆重、热闹的葬礼,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在看戏。粉墨登场的女歌手,穿着暴露,又蹦又跳,唱着一些俗不可耐的流行歌曲。更有一些逝者的家属,可能是自己哭不出来,竟然花钱请来“代哭”的人。“代哭女演员”果然哭得卖力,唱一句哭一声,眼泪一把,鼻涕一把,作为观众,感觉这更像是一出闹剧。
子欲养,而亲不在,与其在双亲离世后,才想着用“厚葬”来弥补自己的愧疚之情,何不在双亲生前,多陪伴在他们身边。一场葬礼,花费巨大,更是会把家属们折腾得精疲力竭。举办葬礼的目的,是为了送别逝者,表达亲友们的哀悼之情。而不是去搞“面子工程”,折腾活着的人,让死者不安宁。
生者期望逝者能够安息,而逝者则希望生者能够好好生活,早日忘记失亲之痛。
上一篇: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绝症
下一篇:亲人不是你的“出气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