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从失败中找经验
1914年8月27日,对俄国军队来说,是个极其悲惨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俄国第二集团军在东普鲁士的坦仑堡,陷入了德国第八集团军的重围之中。
在德军的猛烈攻击下,饥疲交加、士气低落的俄军迅速溃散,迷乱的士兵被德军像羊群般地兜捕起来。结果,3万多人战死,9万多人被俘,500门大炮被缴获,第二集团军顷刻瓦解。萨松诺夫独自走进森林,举枪自杀。
败绩迅速传遍了全国,整个俄国被笼罩在困惑、愤怒、悲哀、恐怖的情绪之中。可这败绩也激发起了爱国者的发明欲。米哈伊洛夫炮兵学院格拉维教授想,战败的主要原因是大炮结构复杂、笨重。那么,能不能发明一种移动方便、射击快捷的新式火炮呢?
不久,格拉维就发明了一种新的火炮。这种火炮样式很怪。它没有一般火炮那样粗大的炮筒,只有一些钢铁支架,它是如何发射的呢?奥秘在于它的炮弹。
这种武器的炮弹是一只只小火箭。发射时,点燃火箭里的火药,气体迅速膨胀,就形成巨大的气流从喷孔里喷射出去。在气流向后喷射的同时,产生一个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于是火箭炮弹就向前飞出。
火箭弹是如何控制的呢?很简单,火箭弹里的火药放得多一些,它就射得远些,放的火药少,火箭弹就射得近。由于火箭弹是用自己的动力飞行的。因此,发射时并不需要笨重的炮筒和复杂的反后坐机构。
它的炮架可以在战壕内轻易地移动,并可迅速地用车辆从一个战场运到另一个战场去。1926年,格拉维教授终于将这种新型的火箭炮造了出来。
火箭炮第一次亮相,是在1941年秋天。当时,德国人的闪电战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德军已越过了斯摩棱斯克,日益逼近苏联首都莫斯科。
这天,一支德军快速摩托部队正在公路上向前推进,隆隆的发动机声与汽油味一起弥漫在萧瑟的俄罗斯平原上。突然,成千上万的火箭弹从天而降,公路上顿时浓烟四起,火光冲天,弹片横飞。
德军被这突如其来的猛烈轰击打得惊慌失措,狼狈逃窜。不过几分钟,这支快速部队就被消灭得一干二净。战斗的胜利使红军战士兴高采烈,他们唱起了当时的流行歌曲《喀秋莎,我心爱的姑娘》,并用这心爱姑娘的名字来称呼火箭炮。从此,喀秋莎便名扬四海,成了火箭炮的代名词。
上一篇:要主宰自己的灵魂
下一篇:要做一个勤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