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位但知迷孕女 防身惜不用朱英
——春申君黄歇的人生悲剧
春申君黄歇名列战国四大公子之一,虽然出身于楚国公室之家,却远不如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和信陵君魏无忌那般尊贵显赫。田文的父亲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的异母庶弟,做过十多年齐相;赵胜是赵国诸公子中名声最好的;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而《史记·春申君列传》在介绍黄歇时,只是说“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语焉不详。
因此之故,黄歇之成为春申君便走了一段漫长的路。魏无忌在魏安釐王即位后即被封为信陵君,赵胜因在诸公子中素有贤名而先后三次担任赵相,相继辅佐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田文因为是田婴的贱妾所生,降生后几年内不被看好,随后被选中作为继承人,在父亲田婴死后即子承父业,成为孟尝君,活跃在齐国政坛上。黄歇因出身没有他们三个高贵,走上从政之路出人头地也远为艰难。
黄歇早年曾周游各地求学,回到楚国效命时,被楚顷襄王派到秦国去游说秦昭王。“秦昭王使白起攻韩、魏,败之于华阳,禽魏将芒卯,韩、魏服而事秦。”秦昭王遂命大将白起率领秦军会同韩国、魏国军队一起进攻楚国——其时楚怀王已经做了秦国的阶下囚,而秦昭王又过于轻视年轻的楚顷襄王,妄想一举灭了楚国。——黄歇便是在楚国生死存亡命悬一线之际临危受命,充当求和使者的。
黄歇来到秦国后,便急忙上书秦昭王,请求秦国改变与楚国为敌的国策,转而与楚国亲善。“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两虎相与斗而驽犬受其弊,不如善楚。”黄歇条分缕析地分析了诸侯各国之间的敌友形势变换,提醒秦昭王一味攻打楚国的后果只会让齐、韩、魏等国从中渔利,反过来构成对秦国的威胁,因而是秦王的失策。
臣为王虑,莫若善楚。秦、楚合而为一以临韩,韩必敛手。王施以东山之险,带以曲河之利,韩必为关内之侯。若是而王以十万戍郑,梁氏寒心,许、鄢陵婴城,而上蔡、召陵不往来也,如此而魏亦关内侯矣。王一善楚,而关内两万乘之主注地于齐,齐右壤可拱手而取也。王之地一经两海,要约天下,是燕、赵无齐、楚,齐、楚无燕、赵也。然后危动燕、赵,直摇齐、楚,此四国者不待痛而服矣。(《史记·春申君列传》)
黄歇成功地说服了秦昭王。秦昭王遂下令白起中止攻打楚国,并婉言辞谢了韩、魏两国,派使臣前去与楚国缔结了友好盟约。
黄歇第二次出使秦国是在秦楚两国缔结盟约之后,身份是陪同太子完到秦国做人质。黄歇一生最大的闪光点便发生在这一时期。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根本没有信任可言,为了政治的需要互派太子或者公子充当人质,派去人质之后两国之间又发生战争的事情屡见不鲜,秦王嬴政的父亲公子异人就曾经被派到赵国做人质多年,而秦赵两国之间的战事则一直如火如荼。黄歇和太子完到秦国一呆就是好几年,直到楚顷襄王病重,还不能回去。紧要当口,黄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利用秦相范睢和楚太子完交好而拜谒范睢,陈说楚太子完能否返回国内,关系到日后秦楚两国的根本利益。倘若太子不能顺利回国,在楚顷襄王去世后楚国必定会改立太子,势必对秦国不利;倘若让太子回国继承王位,那么他一定会对秦国心存感激,进而延续两国业已建立起来的盟约。范睢听后以为有理,便禀报秦昭王。秦昭王仍未应允,只是表示可以让“太子之傅”先回楚国问候楚顷襄王的病情,然后再从长计议。
黄歇于是当机立断,劝告太子完乔装扮成车夫离开楚国,由他自己留下来应付秦昭王。
黄歇为楚太子计曰:“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歇忧之甚。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楚太子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史记·春申君列传》)
等到估计太子已经走远、秦国追赶不上时,黄歇才当面向秦昭王报告说:“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秦昭王大怒,“欲听其自杀”。经过应侯范睢的委婉劝谏,黄歇才侥幸保全了性命,安然离秦返楚。
黄歇的上述大智大勇受到了世人的高度关注和好评。在事发之初,秦相范睢便称赞黄歇“出身以徇其主”,唐人周昙则赋诗咏赞:“春申随质若王图,为主轻生大丈夫。”
黄歇返回楚国后三个月,楚顷襄王病故,太子完继位,是为楚考烈王。黄歇旋即被任命为令尹,封为春申君,食邑淮北地区12个县。15年之后,黄歇提出淮北地区相邻齐国,以设郡治理为宜,主动献出食邑12个县,请求改封到江东,获得了楚考烈王的允准。于是,春申君便在吴国故都修建城堡,作为自己的食邑。
在战国四大公子中,春申君属于后起之秀。在他主政楚国前后,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都已经在争先恐后地礼贤下士,招徕宾客,养士自重。春申君也不甘落后,豢养了三千多名宾客。于是,便发生了赵国平原君的宾客和楚国春申君的宾客争竞炫耀之事:
“赵平原君使人于春申君,春申君舍之于上舍。赵使欲夸楚,为玳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
显然,春申君门下的宾客也分为不同等级,其为数众多的上等宾客能够人人穿着缀有珍珠的鞋子来和头上插着玳瑁簪子、宝剑鞘套上装饰有珍珠宝玉的赵国平原君的使者会面,背后的主使者一定是春申君本人,别人是断然没有这份财力和气势的。
春申君在楚国相位上坐了25年,在他的治理下,楚国遏制了颓势,国力逐渐恢复。后来,楚考烈王甚至做了山东六国合纵长,具体则由春申君黄歇当权主事。当六国联军攻打到函谷关时,秦军开始反击,联军纷纷败退,黄歇作为六国联军的组织者,自然难辞其咎。战败之后,黄歇和楚考烈王之间维系了多年的亲密无间关系,才开始出现了裂痕。但是,这件事并没有动摇春申君坚如磐石的地位。
楚考烈王在位时间长达25年,最大的憾事是膝下没有儿子。虽然春申君不断地向宫中进献女子,但楚考烈王还是没有子嗣。故而,楚考烈王、春申君对储君问题的担忧与日俱增。就在楚考烈王、春申君君臣为储君问题忧愁不解之际,心机过人的赵国人李园掺和了进来。李园先是想方设法把妹子送给春申君黄歇做小妾,等到妹子怀有身孕后,又通过其妹子劝说黄歇将其送到宫中。聪明一世的春申君糊涂一时,为了长享荣华富贵,竟然把李园的妹子送给了楚考烈王。“楚王召入幸之,遂生子男,立为太子,以李园女弟为王后。”爱屋及乌,国舅李园由此受到楚考烈王的重用,开始当权。李园大富大贵以后,最担心的莫过于知情人春申君黄歇泄密,于是,“阴养死士,欲杀春申君以灭口,而国人颇有知之者”。而黄歇却浑然没有察觉。
三年后,楚考烈王病重。春申君的门客朱英机敏过人,看出一场巨大的危机已经悄然而至,便出面提醒春申君注意。朱英的话虽不长,却饱含哲理,影响深远。
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今君处毋望之世,事毋望之主,安可以无毋望之人乎?”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福?”曰:“君相楚二十余年矣,虽名相国,实楚王也。今楚王病,旦暮且卒,而君相少主,因而代立当国,如伊尹、周公,王长而反政,不即遂南面称孤而有楚国?此所谓毋望之福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祸?”曰:“李园不治国而君之仇也,不为兵而养死士之日久矣,楚王卒,李园必先入据权而杀君以灭口。此所谓毋望之祸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人?”对曰:“君置臣郎中,楚王卒,李园必先入,臣为君杀李园。此所谓毋望之人也。”春申君曰:“足下置之,李园,弱人也,仆又善之,且又何至此!”朱英知言不用,恐祸及身,乃亡去。
后十七日,楚考烈王卒,李园果先入,伏死士于棘门之内。春申君入棘门,园死士侠刺春申君,斩其头,投之棘门外。于是遂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而李园女弟初幸春申君有身而入之王所生子者遂立,是为楚幽王。(《史记·春申君列传》)
对于面临的潜在祸患,朱英所作的分析不可谓不透彻;关于应对祸患的预案,朱英的建议又切实可行;而黄歇为何听后无动于衷,不将朱英的话放在心上呢?原因无他,乃是由于多年位高权重的黄歇始终没有真正了解多年来一直费尽心机讨好自己的李园,没有把这个潜在的对手放在眼里,而又错误地以为自己一向对李园友善,李园也一定会知恩图报。在生死关头的这次误判,令黄歇做出了错误抉择,并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太史公曰:吾适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初,春申君之说秦昭王,及出身遣楚太子归,何其智之明也!后制于李园,旄矣。《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春申君失朱英之谓邪?
按照司马迁的观点,黄歇之死应了那句俗话:“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在战国四大公子当中,春申君黄歇在政治舞台上活跃的时间最长,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信陵君魏无忌都曾经受到君主的猜忌排挤,而春申君却长期受到楚考烈王的信任,实际上是没有名号的楚王。这么一位在楚国经营多年、地位坚如磐石的人物,竟然会轻易命丧新贵李园之手,其间教训良多,远不止“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一条。宋代诗人徐钧有诗曰:
输忠世子得逃秦,二十余年相国荣。
固位但知迷孕女,防身惜不用朱英。
应当说,在众多评论黄歇之死的诗作中,徐钧的这首诗最为切中要害。聪明一世的春申君黄歇之所以最后糊涂一时,是从他被李园利用开始的,而之所以被人利用,又是和他固宠固位的私欲紧密相联系的。设若黄歇心中没有那么多的欲望,就不可能成为李园阴谋的帮凶,就不可能将李园扶植到难以控制的地步,更不可能对之没有任何防范之心。就此而言,与其说黄歇是死于李园之手,不如说是死于他自己过度的权力欲望。
上一篇:奇货可居 恣意妄为——闻人吕不韦
下一篇:国事和家事——李世勣·狄仁杰·李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