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经商智慧四
借:白手起家的学问
古人说:“下君之策尽自之力,中君之策尽人之力,上君之策尽人之智。”一个人竭尽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一项事业,这是难能可贵的,亦必须要那样去奋斗。但是,一个人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智的,必须要善于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这样,才能更快捷地达到你所要的目的。
1.借资生财
胡雪岩智慧 没有一个商人不希望自己的生意成功,而获得成功的前提之一是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对于创业和发展中的企业,资金显然是一个困扰性的话题。这时就可以采取一种用借来的钱赚钱的方式,俗称“借资生财”。胡雪岩就精通此道,能够在没有资本的情况下把买卖做大、做好、做火,他这种借资生财的本事实在是令人佩服。
胡雪岩因资助王有龄而被钱庄扫地出门,王有龄当官之后自然要感恩图报,为胡雪岩提供方便。胡雪岩要筹办自己的钱庄,当时他还身无分文。不过,胡雪岩绝非等闲之辈,他已经筹划好了资金的来源,即凭借和王有龄的交情承办代为打理道库、县库的过往银两。代理道库、县库,就可以用公库的银子来做钱庄的流动资本,而且公家银子不用付利息,这就等于是无本之资,达到借资生财的目的。
当然,即使是万事俱备,也还要有东风相助。这个东风就是王有龄必须署理一个州、县的实缺。当时王有龄刚刚仕途起步,还只是浙江海运局“坐办”,并不具备给胡雪岩提供代理公款的条件。
王有龄出于报恩之心,确实很想帮助胡雪岩。但依目前的条件和能力,王有龄想让胡雪岩帮自己打理一些官场上的事,所以,对胡雪岩要开办钱庄,他并不认可。按照王有龄的想法,等他真正在官场立足之后再着手胡雪岩的钱庄也不迟,反正他们的交情本来就不必瞒人,按当时官场通例,他把官库银子给胡雪岩钱庄“代理”,也是极普通的事情,不怕别人说什么。
胡雪岩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正因为已经有了代理道库、县库的筹划,所以更应该先立起一个门户来。王有龄此时刚刚得意,外面还不大有人知道,因而也正是一个机会。这时把钱庄办起来,即使内里只是一个空架子,外面也要弄得热热闹闹,这样一旦王有龄做了州县,由自己的钱庄代理公库,公款源源而来,空的自然变成实的,倘若一定等到王有龄做了州县得了实缺再搭台子,那时浙江官、商两界都知道有个王有龄,也都知道王、胡之间的交情,虽然自己的钱庄能够得到代理官库的好处是一样的,或许钱庄生意的运作还会更方便些,但外人的看法和说法就会大不相同,人们会说胡雪岩办钱庄是借了王有龄的官场靠山,也会说王有龄是动用公款给胡雪岩办钱庄而营商自肥,如果有人动机不良,告上一状,那也就真的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作为商人,胡雪岩有唯利是图的一面,同时,在他经商的过程中又透着做人的道理,小到为了朋友和家人,王有龄杭州被困,胡雪岩孤身闯敌营去购粮,之后更再闯绝域,明知左宗棠在京城待不长,而甘愿冒险为他借洋债;大到为了国家和民族,舍衣施药,广行善事,建义渡,与洋商斗法,救蚕农于危境……
细观胡雪岩与官场、商场及洋人的结识、交往过程,不难发现,他对官场中人的助力往往比官场中人给他的助力更大;他对商场中的人,无论是合作还是竞争,处处以“和”、“圆”为先;他在与洋人打交道时,则处处以民族大局和黎民利益为重。这些无不显示出他经商定要先做人的处事原则。
当然,胡雪岩商业帝国的最后倾颓,究其原因,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清末,中国时局动荡不定,政府腐朽昏庸,洋商巧取豪夺,再加上中国商界内部的不团结,致使胡雪岩在商道与人道结合过程中受到限制,纵使他再精于世故也无力对付政府和洋人的合围。
但让人值得推崇的是,胡雪岩即使濒临破产也没有为自己匿产私藏。胡雪岩虽然输了,但输得很大气、很洒脱,还输得很光明磊落。事实上,在当时胡雪岩完全有条件为自己私匿一些钱财。想想胡雪岩驰骋商场几十年,创下偌大一份家业,富可敌国,仅胡雪岩的23家典当行的资产就值200多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用说现银,就是家中收藏的首饰细软,收集一部分,也可以让他在生意倒闭之后维持相当阔绰的生活。在钱庄、丝行全部倒闭之后,由于有左宗棠在官场中的转圜斡旋,胡雪岩只是被革去二品顶戴,责成清理,并没有最后查抄家产,胡雪岩完全有条件转移财产,但他都没做,而是继续坚持他的为人之道——经商定要先做人。胡雪岩输了,但他的处世为人之道不得不令人敬佩。
另外,在危机关头,胡雪岩自身难保的状况下,他仍然怀有宽以待人的胸襟。宓本常在阜康钱庄倒闭后自杀身亡,胡雪岩却认为实在“犯不着”——因为胡雪岩已经原谅了他的过失和不义。胡雪岩特别嘱咐古应春料理好宓本常的后事。虽然宓本常商业道德不好,但朋友一场,他的后事也应照料。胡雪岩即使身处绝境,依然为别人着想。夜访周少棠,他回来时身上感觉寒冷,想到今年的施棉衣、施粥需要安排下去;他并不怕官府查抄,因为公款有典当行可以作抵,可慢慢还。只是清理资产之前,私人的存款不知道怎样才能偿还,用他自己的话说:“一想到这一层,肩膀上就像有千斤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
由此看来,胡雪岩虽身为一个商人,可凡事却总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经商中透着他做人善良、不羁的一面。
胡雪岩人生启示:
借,就是借势、借钱、借人,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借助一切可以借的东西,来发展自己的事业。用自己的钱赚钱是二等商人,用别人的钱赚钱才是一等商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便要借资生财,就是胡雪岩巧妙地利用各种条件来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借别人的力量完成自己的心愿,达到自己的目的。
2.借势成势
胡雪岩智慧 “借技”“借术”没有现成的版本,有的只是精心设想,巧妙构思,并选用恰当的时机和载体推出,达到借他人的力量发展自己或壮大自己的目的。胡雪岩就是在钱眼里翻跟头的高手,善于借势经营,从一个一文不名的钱庄小伙计发展成晚清的巨贾,最后还得了个“红顶商人”的名号。虽然时过境迁,但从某种角度上讲胡雪岩的经商哲学还是颇值得玩味的。
在商业经营中钱能生钱,势能成势,也就是说,有了一定数量的钱和一定程度的势,再加上合理有效地运用和调配,就能获取更多的钱,聚集更多的势。如何合理地运用、调配已有的钱和势,这是对一个经营者的才干和智慧的考验。然而,中国有句俗话,叫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一名经营者,无论你有多么强的经营能力,但如果没有钱供你运用、支配,那么,所有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作为商人,胡雪岩有唯利是图的一面,同时,在他经商的过程中又透着做人的道理,小到为了朋友和家人,王有龄杭州被困,胡雪岩孤身闯敌营去购粮,之后更再闯绝域,明知左宗棠在京城待不长,而甘愿冒险为他借洋债;大到为了国家和民族,舍衣施药,广行善事,建义渡,与洋商斗法,救蚕农于危境……
细观胡雪岩与官场、商场及洋人的结识、交往过程,不难发现,他对官场中人的助力往往比官场中人给他的助力更大;他对商场中的人,无论是合作还是竞争,处处以“和”、“圆”为先;他在与洋人打交道时,则处处以民族大局和黎民利益为重。这些无不显示出他经商定要先做人的处事原则。
当然,胡雪岩商业帝国的最后倾颓,究其原因,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清末,中国时局动荡不定,政府腐朽昏庸,洋商巧取豪夺,再加上中国商界内部的不团结,致使胡雪岩在商道与人道结合过程中受到限制,纵使他再精于世故也无力对付政府和洋人的合围。
但让人值得推崇的是,胡雪岩即使濒临破产也没有为自己匿产私藏。胡雪岩虽然输了,但输得很大气、很洒脱,还输得很光明磊落。事实上,在当时胡雪岩完全有条件为自己私匿一些钱财。想想胡雪岩驰骋商场几十年,创下偌大一份家业,富可敌国,仅胡雪岩的23家典当行的资产就值200多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用说现银,就是家中收藏的首饰细软,收集一部分,也可以让他在生意倒闭之后维持相当阔绰的生活。在钱庄、丝行全部倒闭之后,由于有左宗棠在官场中的转圜斡旋,胡雪岩只是被革去二品顶戴,责成清理,并没有最后查抄家产,胡雪岩完全有条件转移财产,但他都没做,而是继续坚持他的为人之道——经商定要先做人。胡雪岩输了,但他的处世为人之道不得不令人敬佩。
另外,在危机关头,胡雪岩自身难保的状况下,他仍然怀有宽以待人的胸襟。宓本常在阜康钱庄倒闭后自杀身亡,胡雪岩却认为实在“犯不着”——因为胡雪岩已经原谅了他的过失和不义。胡雪岩特别嘱咐古应春料理好宓本常的后事。虽然宓本常商业道德不好,但朋友一场,他的后事也应照料。胡雪岩即使身处绝境,依然为别人着想。夜访周少棠,他回来时身上感觉寒冷,想到今年的施棉衣、施粥需要安排下去;他并不怕官府查抄,因为公款有典当行可以作抵,可慢慢还。只是清理资产之前,私人的存款不知道怎样才能偿还,用他自己的话说:“一想到这一层,肩膀上就像有千斤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
由此看来,胡雪岩虽身为一个商人,可凡事却总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经商中透着他做人善良、不羁的一面。
胡雪岩作为一个旧时的商人,在他的经商历程中一直体现着经商定要先做人的原则。他夏天施茶、施药,冬天施棉衣、施粥,另外还施棺材,办育婴堂,并非是因为所谓“为善最乐”,他只是认为发了财就应该做好事,就好比每天吃饭,例行公事,是应该做的事,也就无所谓乐与不乐了。
由此可见,胡雪岩在商道与人道的权衡中,始终坚持经商定要先做人,而且他在这一点上做得可谓是淋漓尽致,为自己在社会和商界中赢得了旺盛的人气和名气。作为商人,胡雪岩有唯利是图的一面,同时,在他经商的过程中又透着做人的道理,小到为了朋友和家人,王有龄杭州被困,胡雪岩孤身闯敌营去购粮,之后更再闯绝域,明知左宗棠在京城待不长,而甘愿冒险为他借洋债;大到为了国家和民族,舍衣施药,广行善事,建义渡,与洋商斗法,救蚕农于危境……
细观胡雪岩与官场、商场及洋人的结识、交往过程,不难发现,他对官场中人的助力往往比官场中人给他的助力更大;他对商场中的人,无论是合作还是竞争,处处以“和”、“圆”为先;他在与洋人打交道时,则处处以民族大局和黎民利益为重。这些无不显示出他经商定要先做人的处事原则。
当然,胡雪岩商业帝国的最后倾颓,究其原因,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清末,中国时局动荡不定,政府腐朽昏庸,洋商巧取豪夺,再加上中国商界内部的不团结,致使胡雪岩在商道与人道结合过程中受到限制,纵使他再精于世故也无力对付政府和洋人的合围。
但让人值得推崇的是,胡雪岩即使濒临破产也没有为自己匿产私藏。胡雪岩虽然输了,但输得很大气、很洒脱,还输得很光明磊落。事实上,在当时胡雪岩完全有条件为自己私匿一些钱财。想想胡雪岩驰骋商场几十年,创下偌大一份家业,富可敌国,仅胡雪岩的23家典当行的资产就值200多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用说现银,就是家中收藏的首饰细软,收集一部分,也可以让他在生意倒闭之后维持相当阔绰的生活。在钱庄、丝行全部倒闭之后,由于有左宗棠在官场中的转圜斡旋,胡雪岩只是被革去二品顶戴,责成清理,并没有最后查抄家产,胡雪岩完全有条件转移财产,但他都没做,而是继续坚持他的为人之道——经商定要先做人。胡雪岩输了,但他的处世为人之道不得不令人敬佩。
胡雪岩人生启示:
巧妙地借助社会力量和强者力量,壮大自己,是经商成功的一条捷径。胡雪岩在没有资金情况下,却还要去开药店,这在常人眼中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他却以超人的思维和运作方式左右逢源,相互依托,通过借势为自己筹措出急需的大量资金。
3.借誉生钱
胡雪岩智慧 一名成功的经营者,在生意场中所必须过的第一关就是筹措资金,只要能够顺利地通过筹措资金这一关,其他的经营难题都会迎刃而解。能够及时地筹措到项目所需资金对商业中一个项目的成功是何等重要,但筹措资金要讲究技巧,精心策划仅是其一,重要的是你在商界中是否拥有良好的信誉。
阜康钱庄的壮大,有已经结成牢固的生意伙伴关系的庞二支持,并凭着信誉吸纳了一些官场中地位显赫人物的存款。做生丝生意,仍然由生意中的伙伴、江湖中的朋友集股,药店可以利用官府的资金作本钱,而典当业,他则利用苏州潘叔雅那班富家公子的资金作资本。
胡雪岩看中苏州那班富家公子,再一次抓住了一个借助别人的资金、开办自己事业的机会。可这一次,胡雪岩是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信誉为自己筹措资金的。
胡雪岩因为解决阿巧姐婚姻的事情,结识了苏州的一帮富家公子潘叔雅、吴季重、陆芝香等人。当时正是太平军大举进攻苏、浙之时,太平军、清兵双方战火不断,苏州地面极不平静,因此这帮富家公子都有心避难到上海。在苏州的房屋、田产自然是不能带到上海去的,但这些苏州富豪手里却有大量的现银。他们知道胡雪岩是钱庄老板,在商界信誉极高,而且为人也有较高的信誉。因此找到胡雪岩,希望能够借助胡雪岩的钱庄帮自己把这些现银带到上海去。这笔现银数目巨大,一共有20多万两。
胡雪岩当然是求之不得,他在吸纳这笔存款的同时,还颇有诚意地为这些阔少就这20多万现银如何使用做了筹划。他建议阔少们将这些银钱存入阜康钱庄,其中一半作长期存款,以求生息,一半作活期存款,用来做生意经商。存款的钱庄以及生意的筹划,都由胡雪岩为阔少竭力运作,总的原则是动息不动本,以达到细水长流的目的。胡雪岩在帮助苏州富公子的同时,等于给自己又补入了一笔可以长期运用的资金。
胡雪岩所以如此热心地要为这帮富家公子如此筹划,是因为他“发觉自己又遇到一个绝好的机会”。依胡雪岩的观察,这帮全不知稼穑艰难的阔少,家庭富裕,并不急需用钱,因而胡雪岩建议苏州富公子们眼光放远了看,一部分存起来,一部分委托自己为其经商。这样,对胡雪岩的生意实在也是一大帮助,有了这20多万可以动用的资金,胡雪岩在商场中就会更加如鱼得水。
眼光深远、魄力十足的胡雪岩在吸入这笔存款后,自然不会等闲视之。于是,胡雪岩又有了要利用这帮富家公子的钱作资金开办典当的计划。在清朝末年,按当时的情况,有5万作本,就可以开出一家不大不小的当铺,有这笔20多万的巨款,能开几家当铺?胡雪岩的典当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办起来的。
胡雪岩人生启示:
胡雪岩是个胳膊折了吞袖筒的人,他常说,信誉就是钱。实际上,信誉比钱还要值钱得多。胡雪岩在商场中的许多生意不是靠“钱”筹钱,而是靠“誉”筹钱。他利用自己在商界、官场、江湖中建立起来的良好信誉为资本,获得了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信誉在他手里变成了一笔可以随时支付的巨额财富。
上一篇:信:信是人立身行事之本
下一篇:做事先做人:打造人格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