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经商智慧一
道:商道即人道
一个成功的商人,在做人方面也一定是非常成功的。所谓“商道即人道,人道即商道”。只有这样融商道与人道为一体的商人才堪称后世楷模,只有这种人商合一的境界才可以说是商人的最高境界。经商不只是简单的钱货交易,大凡成功的商人都能够看到钱之外的东西,并在此方面开动自己的商业智慧,为自己广开财路!
1.经商定要先做人
胡雪岩智慧 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胡雪岩自然深谙生财之道。不过胡雪岩眼中的“道”应该是取财于不违背良心、不损害道义的正道。在他经商的过程中都体现着他做人的原则,即经商定要先做人。
胡雪岩,这位晚清富甲天下的“红顶商人”,一生离奇曲折,游刃于官与商之间,追逐于时与势之中,品够了盛衰荣辱之味,尝尽了生死情义之道。
最初,胡雪岩只是钱庄的一个学徒。由于家道败落,母亲在无奈之下才将他送到一家名为信和的钱庄当小伙计,从扫地、倒便壶开始做起。由于他勤快聪明,熬到满师,便成了信和的一名伙计,专理跑街收账。当时不过20岁的胡雪岩实在是有些胆大妄为,竟然自作主张,挪用钱庄的银子资助潦倒落魄的王有龄进京捐官,不仅自己在信和的饭碗丢掉了,且因此一举,还使自己在同行中“坏”了名声,再没有钱庄敢雇用他,终至落魄到靠打零工糊口的地步。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王有龄得胡雪岩资助进京捐官,一切顺利。回到杭州,很快便得了浙江海运局坐办的肥缺。喝水不忘掘井人,王有龄知恩图报,一回到杭州就四下里寻访胡雪岩的下落,即便知道自己力量有限也要尽力帮助他。
重逢王有龄,因资助王有龄留下的恶名自然消除。这时,胡雪岩面临两个相当不错的选择:一是留在王有龄身边。此时的王有龄需要帮手,也特别希望胡雪岩能够留在衙门里帮自己。适当的时候,胡雪岩也可以捐个功名,以他的能力,在官场中肯定会有腾达的时候。另一个选择是回信和钱庄,信和“大伙”张胖子收到王有龄还回的500两银子之后,为了拉回官场有靠山的胡雪岩,准备让出自己大伙的位子。他找到胡雪岩的家里,恳请胡雪岩重回信和,甚至将胡雪岩离开信和期间的薪水都给他带了去。这两条路胡雪岩都没有走。混迹于官场并非他的兴趣所在,如果回信和钱庄,即使做得再好也不过是个大伙,因此这两条路他都不会走。帮王有龄他自然不会推辞,但最终还是要干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胡雪岩要自己做主,开办自己的钱庄——事实上,这时的胡雪岩连一两银子的本钱都没有。不过,他料定王有龄会外放州县,在他看来,现在有几千两银子把钱庄的架子撑起来,到时可以代理官库银钱往来,凭他的本事,定能够由此发迹。
果然,入道之后,他借助官场的势力,以开钱庄起家,层层托靠,左右逢源,周旋于官府势力、漕帮首领、洋商买办之间,开丝行、办药店、设典当、贩运粮食、买卖军火,数年后,便成为驰骋十里洋场,能在上海这一中国近代金融贸易中心呼风唤雨的富商大贾,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外国银行开展金融业务往来的人。
作为商人,胡雪岩有唯利是图的一面,同时,在他经商的过程中又透着做人的道理,小到为了朋友和家人,王有龄杭州被困,胡雪岩孤身闯敌营去购粮,之后更再闯绝域,明知左宗棠在京城待不长,而甘愿冒险为他借洋债;大到为了国家和民族,舍衣施药,广行善事,建义渡,与洋商斗法,救蚕农于危境……
细观胡雪岩与官场、商场及洋人的结识、交往过程,不难发现,他对官场中人的助力往往比官场中人给他的助力更大;他对商场中的人,无论是合作还是竞争,处处以“和”、“圆”为先;他在与洋人打交道时,则处处以民族大局和黎民利益为重。这些无不显示出他经商定要先做人的处事原则。
当然,胡雪岩商业帝国的最后倾颓,究其原因,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清末,中国时局动荡不定,政府腐朽昏庸,洋商巧取豪夺,再加上中国商界内部的不团结,致使胡雪岩在商道与人道结合过程中受到限制,纵使他再精于世故也无力对付政府和洋人的合围。
但让人值得推崇的是,胡雪岩即使濒临破产也没有为自己匿产私藏。胡雪岩虽然输了,但输得很大气、很洒脱,还输得很光明磊落。事实上,在当时胡雪岩完全有条件为自己私匿一些钱财。想想胡雪岩驰骋商场几十年,创下偌大一份家业,富可敌国,仅胡雪岩的23家典当行的资产就值200多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用说现银,就是家中收藏的首饰细软,收集一部分,也可以让他在生意倒闭之后维持相当阔绰的生活。在钱庄、丝行全部倒闭之后,由于有左宗棠在官场中的转圜斡旋,胡雪岩只是被革去二品顶戴,责成清理,并没有最后查抄家产,胡雪岩完全有条件转移财产,但他都没做,而是继续坚持他的为人之道——经商定要先做人。胡雪岩输了,但他的处世为人之道不得不令人敬佩。
另外,在危机关头,胡雪岩自身难保的状况下,他仍然怀有宽以待人的胸襟。宓本常在阜康钱庄倒闭后自杀身亡,胡雪岩却认为实在“犯不着”——因为胡雪岩已经原谅了他的过失和不义。胡雪岩特别嘱咐古应春料理好宓本常的后事。虽然宓本常商业道德不好,但朋友一场,他的后事也应照料。胡雪岩即使身处绝境,依然为别人着想。夜访周少棠,他回来时身上感觉寒冷,想到今年的施棉衣、施粥需要安排下去;他并不怕官府查抄,因为公款有典当行可以作抵,可慢慢还。只是清理资产之前,私人的存款不知道怎样才能偿还,用他自己的话说:“一想到这一层,肩膀上就像有千斤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
由此看来,胡雪岩虽身为一个商人,可凡事却总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经商中透着他做人善良、不羁的一面。
胡雪岩作为一个旧时的商人,在他的经商历程中一直体现着经商定要先做人的原则。他夏天施茶、施药,冬天施棉衣、施粥,另外还施棺材,办育婴堂,并非是因为所谓“为善最乐”,他只是认为发了财就应该做好事,就好比每天吃饭,例行公事,是应该做的事,也就无所谓乐与不乐了。
由此可见,胡雪岩在商道与人道的权衡中,始终坚持经商定要先做人,而且他在这一点上做得可谓是淋漓尽致,为自己在社会和商界中赢得了旺盛的人气和名气。
胡雪岩人生启示:
胡雪岩认为经商定要先做人。实际上,经商的过程中透着做人的道理,体现着做人的原则。“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中国流传几千年的一句古语。经商定要先做人,说得通俗一点,也就是不坑蒙拐骗,不走邪门歪道,按规矩去赚钱。只要按规矩取财,得之于正道,君子也不会以爱财为耻。
2.帮人亦是帮己
胡雪岩智慧 胡雪岩一生助人为乐,也经常得人助。正所谓助人者始得人助,为商者在能力范围内千万不要吝于助人。胡雪岩曾经说过:“有钱可用,还要看机会,还要看人。”也就是帮人要帮到实处,帮在急难处,同时所帮的人还应该是可帮之人。胡雪岩的事业如此腾达,正来自于此。
清朝时期,京城用粮均由鱼米之乡的苏杭地区通过运河运送,称为“漕运”。参与运粮工作的一批人马称为“漕帮”。因运河连年受战事影响常常阻塞造成运粮误期,朝廷下旨改漕运为海运。这样一来境遇本来就每况愈下的漕帮更是雪上加霜。漕帮虽外在力量雄厚,根深蒂固,派头、场面都过得去,但作为漕帮当家人的尤五,心中自有一本难念的经。整个漕帮自乾隆年间开始就一直借债度日。当时漕帮有一批粮,想卖掉这批货,换些现银,让各位弟兄的生活能过得好一些,心里也有个安慰。
作为商人,胡雪岩有唯利是图的一面,同时,在他经商的过程中又透着做人的道理,小到为了朋友和家人,王有龄杭州被困,胡雪岩孤身闯敌营去购粮,之后更再闯绝域,明知左宗棠在京城待不长,而甘愿冒险为他借洋债;大到为了国家和民族,舍衣施药,广行善事,建义渡,与洋商斗法,救蚕农于危境……
细观胡雪岩与官场、商场及洋人的结识、交往过程,不难发现,他对官场中人的助力往往比官场中人给他的助力更大;他对商场中的人,无论是合作还是竞争,处处以“和”、“圆”为先;他在与洋人打交道时,则处处以民族大局和黎民利益为重。这些无不显示出他经商定要先做人的处事原则。
当然,胡雪岩商业帝国的最后倾颓,究其原因,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清末,中国时局动荡不定,政府腐朽昏庸,洋商巧取豪夺,再加上中国商界内部的不团结,致使胡雪岩在商道与人道结合过程中受到限制,纵使他再精于世故也无力对付政府和洋人的合围。
但让人值得推崇的是,胡雪岩即使濒临破产也没有为自己匿产私藏。胡雪岩虽然输了,但输得很大气、很洒脱,还输得很光明磊落。事实上,在当时胡雪岩完全有条件为自己私匿一些钱财。想想胡雪岩驰骋商场几十年,创下偌大一份家业,富可敌国,仅胡雪岩的23家典当行的资产就值200多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用说现银,就是家中收藏的首饰细软,收集一部分,也可以让他在生意倒闭之后维持相当阔绰的生活。在钱庄、丝行全部倒闭之后,由于有左宗棠在官场中的转圜斡旋,胡雪岩只是被革去二品顶戴,责成清理,并没有最后查抄家产,胡雪岩完全有条件转移财产,但他都没做,而是继续坚持他的为人之道——经商定要先做人。胡雪岩输了,但他的处世为人之道不得不令人敬佩。
另外,在危机关头,胡雪岩自身难保的状况下,他仍然怀有宽以待人的胸襟。宓本常在阜康钱庄倒闭后自杀身亡,胡雪岩却认为实在“犯不着”——因为胡雪岩已经原谅了他的过失和不义。胡雪岩特别嘱咐古应春料理好宓本常的后事。虽然宓本常商业道德不好,但朋友一场,他的后事也应照料。胡雪岩即使身处绝境,依然为别人着想。夜访周少棠,他回来时身上感觉寒冷,想到今年的施棉衣、施粥需要安排下去;他并不怕官府查抄,因为公款有典当行可以作抵,可慢慢还。只是清理资产之前,私人的存款不知道怎样才能偿还,用他自己的话说:“一想到这一层,肩膀上就像有千斤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
由此看来,胡雪岩虽身为一个商人,可凡事却总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经商中透着他做人善良、不羁的一面。
胡雪岩作为一个旧时的商人,在他的经商历程中一直体现着经商定要先做人的原则。他夏天施茶、施药,冬天施棉衣、施粥,另外还施棺材,办育婴堂,并非是因为所谓“为善最乐”,他只是认为发了财就应该做好事,就好比每天吃饭,例行公事,是应该做的事,也就无所谓乐与不乐了。
由此可见,胡雪岩在商道与人道的权衡中,始终坚持经商定要先做人,而且他在这一点上做得可谓是淋漓尽致,为自己在社会和商界中赢得了旺盛的人气和名气。
胡雪岩人生启示:
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想成就一项事业,少不了要借助“众人拾柴之势”。得帮人时且帮人,其实也是一种极好的感情投资方式,它能够帮助自己建立起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换句话说,许多时候,帮人其实也是帮自己。施恩于人,获报于人,有时甚至是以“滴水”而获“涌泉”。
3.以道为先,凡事多为人着想
胡雪岩智慧 胡雪岩有句名言,说做生意的人要学会“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想想别人”就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想想别人的难处,想想别人和自己一样的辛苦。生意人不能不想自己,不能不去细心地算计筹划如何去赚钱。钱是赚来的,更是筹划来的。但在想自己的时候,不妨也相应地想想别人,这样做也会为自己免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胡雪岩义名在外,为人厚道,杭州城内无论官民都愿意把自己的钱存到胡雪岩的阜康钱庄,使得胡雪岩的阜康钱庄一开业就显出一派兴旺景象,胡雪岩又知人善任请了一个叫刘庆生的得力手下为他打理内务,自己就抽出身来帮王有龄的忙。
王有龄因为得到胡雪岩的帮助,顺利地解决了漕米解运的老大难问题,博得了上下的一致好评,也替巡抚大人去了一块心病。巡抚大人为此允诺为王有龄请功。王有龄自然喜不自禁,谁知一等再等,却不见有什么消息,心中虽然着急却又不好开口向巡抚大人问及此事。
作为商人,胡雪岩有唯利是图的一面,同时,在他经商的过程中又透着做人的道理,小到为了朋友和家人,王有龄杭州被困,胡雪岩孤身闯敌营去购粮,之后更再闯绝域,明知左宗棠在京城待不长,而甘愿冒险为他借洋债;大到为了国家和民族,舍衣施药,广行善事,建义渡,与洋商斗法,救蚕农于危境……
细观胡雪岩与官场、商场及洋人的结识、交往过程,不难发现,他对官场中人的助力往往比官场中人给他的助力更大;他对商场中的人,无论是合作还是竞争,处处以“和”、“圆”为先;他在与洋人打交道时,则处处以民族大局和黎民利益为重。这些无不显示出他经商定要先做人的处事原则。
当然,胡雪岩商业帝国的最后倾颓,究其原因,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清末,中国时局动荡不定,政府腐朽昏庸,洋商巧取豪夺,再加上中国商界内部的不团结,致使胡雪岩在商道与人道结合过程中受到限制,纵使他再精于世故也无力对付政府和洋人的合围。
但让人值得推崇的是,胡雪岩即使濒临破产也没有为自己匿产私藏。胡雪岩虽然输了,但输得很大气、很洒脱,还输得很光明磊落。事实上,在当时胡雪岩完全有条件为自己私匿一些钱财。想想胡雪岩驰骋商场几十年,创下偌大一份家业,富可敌国,仅胡雪岩的23家典当行的资产就值200多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用说现银,就是家中收藏的首饰细软,收集一部分,也可以让他在生意倒闭之后维持相当阔绰的生活。在钱庄、丝行全部倒闭之后,由于有左宗棠在官场中的转圜斡旋,胡雪岩只是被革去二品顶戴,责成清理,并没有最后查抄家产,胡雪岩完全有条件转移财产,但他都没做,而是继续坚持他的为人之道——经商定要先做人。胡雪岩输了,但他的处世为人之道不得不令人敬佩。
另外,在危机关头,胡雪岩自身难保的状况下,他仍然怀有宽以待人的胸襟。宓本常在阜康钱庄倒闭后自杀身亡,胡雪岩却认为实在“犯不着”——因为胡雪岩已经原谅了他的过失和不义。胡雪岩特别嘱咐古应春料理好宓本常的后事。虽然宓本常商业道德不好,但朋友一场,他的后事也应照料。胡雪岩即使身处绝境,依然为别人着想。夜访周少棠,他回来时身上感觉寒冷,想到今年的施棉衣、施粥需要安排下去;他并不怕官府查抄,因为公款有典当行可以作抵,可慢慢还。只是清理资产之前,私人的存款不知道怎样才能偿还,用他自己的话说:“一想到这一层,肩膀上就像有千斤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
由此看来,胡雪岩虽身为一个商人,可凡事却总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经商中透着他做人善良、不羁的一面。
胡雪岩作为一个旧时的商人,在他的经商历程中一直体现着经商定要先做人的原则。他夏天施茶、施药,冬天施棉衣、施粥,另外还施棺材,办育婴堂,并非是因为所谓“为善最乐”,他只是认为发了财就应该做好事,就好比每天吃饭,例行公事,是应该做的事,也就无所谓乐与不乐了。
由此可见,胡雪岩在商道与人道的权衡中,始终坚持经商定要先做人,而且他在这一点上做得可谓是淋漓尽致,为自己在社会和商界中赢得了旺盛的人气和名气。
胡雪岩人生启示: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失意时,一个人往往要走顺路;得意非常之际,也常常为自己种下祸根,埋下日后衰败的由头。胡雪岩的商德之所以为人称道,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仅不抢同行的饭碗,且凡事以道为先,处处为别人着想。先做人,后经商,营儒商之道,走大企业之路。胡雪岩化智为义,自然明白以道为先,凡事多为人着想的道理。轿夫有如韩信点兵,当然是多多益善,为人处事也是如此。
4.不赚烫手钱
胡雪岩智慧 商人重利。作为商人的胡雪岩也不例外,他也把利看得很重。但是胡雪岩取财走的却是君子之道,那些蝇营狗苟之类的烫手钱,他是从来不会沾手的。
胡雪岩认为,做生意当然是以赚钱为目的,但赚什么样的钱以及赚钱后会产生什么后果,也确实不能不让人去谨慎考虑。那种拿了会烫手的钱,即使再多也不能沾。
对于生意人来说,到底哪些钱拿了会烫手呢?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总的说来,会烫手的钱,大体可分为下列三类:
第一类是触犯法律挣来的钱,如靠走私贩毒等不正当途径赚来的钱。虽然利润丰厚,但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通过这种途径赚来的钱,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黑钱”,这些钱拿了肯定是会烫手的。况且,赚取黑心钱,天理也难容,必将招来灾祸,受到惩罚。
作为商人,胡雪岩有唯利是图的一面,同时,在他经商的过程中又透着做人的道理,小到为了朋友和家人,王有龄杭州被困,胡雪岩孤身闯敌营去购粮,之后更再闯绝域,明知左宗棠在京城待不长,而甘愿冒险为他借洋债;大到为了国家和民族,舍衣施药,广行善事,建义渡,与洋商斗法,救蚕农于危境……
细观胡雪岩与官场、商场及洋人的结识、交往过程,不难发现,他对官场中人的助力往往比官场中人给他的助力更大;他对商场中的人,无论是合作还是竞争,处处以“和”、“圆”为先;他在与洋人打交道时,则处处以民族大局和黎民利益为重。这些无不显示出他经商定要先做人的处事原则。
当然,胡雪岩商业帝国的最后倾颓,究其原因,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清末,中国时局动荡不定,政府腐朽昏庸,洋商巧取豪夺,再加上中国商界内部的不团结,致使胡雪岩在商道与人道结合过程中受到限制,纵使他再精于世故也无力对付政府和洋人的合围。
但让人值得推崇的是,胡雪岩即使濒临破产也没有为自己匿产私藏。胡雪岩虽然输了,但输得很大气、很洒脱,还输得很光明磊落。事实上,在当时胡雪岩完全有条件为自己私匿一些钱财。想想胡雪岩驰骋商场几十年,创下偌大一份家业,富可敌国,仅胡雪岩的23家典当行的资产就值200多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用说现银,就是家中收藏的首饰细软,收集一部分,也可以让他在生意倒闭之后维持相当阔绰的生活。在钱庄、丝行全部倒闭之后,由于有左宗棠在官场中的转圜斡旋,胡雪岩只是被革去二品顶戴,责成清理,并没有最后查抄家产,胡雪岩完全有条件转移财产,但他都没做,而是继续坚持他的为人之道——经商定要先做人。胡雪岩输了,但他的处世为人之道不得不令人敬佩。
另外,在危机关头,胡雪岩自身难保的状况下,他仍然怀有宽以待人的胸襟。宓本常在阜康钱庄倒闭后自杀身亡,胡雪岩却认为实在“犯不着”——因为胡雪岩已经原谅了他的过失和不义。胡雪岩特别嘱咐古应春料理好宓本常的后事。虽然宓本常商业道德不好,但朋友一场,他的后事也应照料。胡雪岩即使身处绝境,依然为别人着想。夜访周少棠,他回来时身上感觉寒冷,想到今年的施棉衣、施粥需要安排下去;他并不怕官府查抄,因为公款有典当行可以作抵,可慢慢还。只是清理资产之前,私人的存款不知道怎样才能偿还,用他自己的话说:“一想到这一层,肩膀上就像有千斤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
由此看来,胡雪岩虽身为一个商人,可凡事却总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经商中透着他做人善良、不羁的一面。
胡雪岩作为一个旧时的商人,在他的经商历程中一直体现着经商定要先做人的原则。他夏天施茶、施药,冬天施棉衣、施粥,另外还施棺材,办育婴堂,并非是因为所谓“为善最乐”,他只是认为发了财就应该做好事,就好比每天吃饭,例行公事,是应该做的事,也就无所谓乐与不乐了。
由此可见,胡雪岩在商道与人道的权衡中,始终坚持经商定要先做人,而且他在这一点上做得可谓是淋漓尽致,为自己在社会和商界中赢得了旺盛的人气和名气。
胡雪岩人生启示:
作为一个商人要做到不赚取烫手钱,确实需要有一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将心比心,总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上一篇:远:决定成败靠远谋
下一篇:长袖善舞:建立通达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