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的执念是对自己的伤害
1
有一部美国电影叫《致命魔术》,整部电影围绕着两个魔术师对魔术的“执念”而展开。
魔术师安杰与波顿都被某种偏执所束缚:一个内心满是仇恨,整天想着复仇,另一个则为神秘的魔术所沉醉。极端的偏执,造成他们无所不用其极,他们不停地斗法,目的是为了战胜对方,甚至是毁灭对方。
波顿追求魔术的极限,他认为魔术师必须一辈子去隐藏自己,欺骗他人,才可以使这个魔术永远让人看不穿。
而安杰本性善良,不愿意杀生,即使魔术表演,也不愿意杀死作为道具的小鸟,但是因为复仇意念太盛而走火入魔,最后也放弃了不杀生的信念。对艺术的执着本来可以让两人更卓越,但是过分的执着最终成了偏执,让他们走上了疯狂的不归路。他们将自己封闭于阴暗的世界里,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心理学家分析过,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偏执的因子。偏执作为一种人格倾向,就像地心引力一样令人无法抗拒。不过,恰到好处的偏执不但不是心理问题,反而会让你成为理想的追随者,让自己显得个性十足。
很多名人都是因为有些不同于常人的偏执,才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盘点名人们的那些偏执逸事,简直就是一串疯狂大串烧。
比如画家达利,是举世公认的“偏执狂”,他自己说“我与疯子最大的不同就是我没疯”,达利工作时采用的是著名的“偏执狂批判”——即用狂想方式进行创作。这种特立独行的思维体系,让他达到了事业的巅峰。
比如作家王尔德,这个十九世纪最另类的文坛才子,是个偏执的配色控,对配色有超乎常人的坚持,据说有一次用餐时因为餐盘的颜色与领带颜色不搭,就立马拂袖而去。
2
有这些名人做典范,偏执似乎成为形容一个人专注和有个性的正面评语,貌似大多数人都号称自己有点儿偏执,环顾四周,时尚偏执狂、发型偏执狂、美甲偏执狂、骨感美人偏执狂……偏执简直就是无处不在。
但是,心理学家认为,过分偏执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偏执是一把双刃剑,往左偏,是执着,往右偏,则成了人格障碍。偏执的人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性情多疑、心胸狭隘、好争斗、敏感,对一些常人能够容忍的事情或刺激,不但难以忍受,还会做出过激反应。这种性格往往导致其难以与人相处,成为别人眼中的“大麻烦”。
在人群中,他们总是特立独行,自视甚高,总认为自己正确,错误都是别人的。善于诡辩,即使有时理屈词穷,还要强词夺理。
陷入偏执走不出来的人,时间都浪费在钻牛角尖儿上,手里的选择越来越少,脚下的道路越来越窄,就像钻进瓶子里的章鱼。
生活在大海里的章鱼有一种特殊的生活习性,它们的身体非常柔软,柔软到能把自己挤进很狭小的空间,即使是一个很小的洞,都能够钻过去。渔民根据章鱼的这一习性,将一堆小瓶子串到一起,然后扔进大海。章鱼只要一见到瓶子,就会拼命地往里面钻,不管瓶口多么细小。钻进去以后发现被困住了,就用头拼命撞击瓶底,它们以为只要一直向前就能出去,不知道回头找找瓶口,最后只能成为瓶中之囚,被端上饭桌。
只要一个转身,就能轻轻松松地出来了,真正困住章鱼的,是它自己宁死不回头的思维方式,而不是瓶子。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会遭遇到“瓶子”困境,这种境况,困守不是好办法,积极变通也许才能找到出路。如果在困境中还不肯放弃偏执的态度,无异于雪上加霜。
所以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一句话“吐口水,在他的汤里”,意思是对过于偏执的人,只有这样做才能让他放弃那碗汤。
偏执与执着最大的区别就是,你所谓的坚持并没有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更有意义,反而可能更糟糕,更虚无,你的心灵没有感觉到充实和快乐,反而可能焦躁和痛苦。
这种情况下,扔掉你心里那个海市蜃楼吧,不要让它再没完没了地折磨人。接受真实的现实,接受当下的自己,有了这样的觉悟,才能够进一步改善和提升自己。如果我们的心灵无法变通,总是那么固执和僵化,偏执就会像梦魇一样,把生活变成一出虐心剧;只要心念一转,或许天堑就能变成通途。所谓一念地狱,一念天堂,即是如此。
上一篇:过低内耗的生活
下一篇:遗憾也是一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