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有寓意的小故事,增强文化底蕴
通常说话本身带来的感染力是较少的,毕竟你所说的大多都是枯燥呆板的内容,你可以看看大多数的公众场合的说话,无一例外的都是“第一、第二、第三”,诸如此类的条条框框,整个说话过程没有丝毫的趣味性。而对于听众来说,他们更希望听到一些有趣的内容,如有寓意的小故事,从这些故事中得到启发,这样的说话不仅能调动听众的积极性,同时也有效地增强说话的趣味性。如果说话者能在说话过程中引用一些有寓意的小故事来阐述道理,那无疑可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使语言表达言之有据、生动形象。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多积累那些有寓意的小故事,有效地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
在这里,孙中山穿插了一个很有趣的小故事,而且通过这个小故事阐述出“民族主义就是这根竹杠”的深刻道理。如果孙中山继续按照之前的说话,那估计大多数人都支撑不下去了,因为内容太枯燥了。而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孙中山适时穿插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让那些昏昏欲睡的人清醒过来,同时让自己的讲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淳于髡所引用的“隐语”实际上就是讲故事或者举例子,把自己劝谏的内容通过隐晦的方式传达给君王,这种进谏方式无疑会受到君王的喜欢。而且,齐威王本人也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他很喜欢听隐语,虽然他不喜欢听别人的劝告,但淳于髡这样婉转的劝告却让他愉快地接受了。在一番言语之中,齐威王接纳了淳于髡的劝告,意味着他的心理受到了影响。
为了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我们需要多多积累有寓意的小故事,而且在具体操作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多积累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多积累身边普通人普通事,因为那些伟大的人、伟大的事固然感人,但毕竟与普通人的生活距离较远,这样不会引起听众的兴趣。如果积累一些身边的事情,用听众身边人、身边事来启发听众,对听众更有说服力,效果会更好。
2.多积累有寓意的历史故事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其中那些有寓意的小故事可谓是数不胜数,历史故事有其特有的生动性、趣味性和深刻性,对于说明道理,吸引听众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兼听则明”的道理,肯定会列举“唐太宗从谏如流”或“唐高祖广纳众议”这样的历史故事。
上一篇:开放性提问,提高听众参与的积极性
下一篇:当众演讲,紧张是很正常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