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开晕轮效应,了解他人的与众不同
生活中,我们会本能地认为长相漂亮的人更可爱、更聪明、更可信,所以对他们的好感加重。所以,不必谴责这是个“看脸”的时代,谁让我们的心不由自主呢?
当年《中国好声音》非常之火,许多选手说自己之所以来参加这个节目,是因为它“不看脸”,对这种“盲选”他们很认同,于是满怀期待地来了。这些选手大多有着音乐上的实力,但外貌上差了些,不是那么靓丽,他们也曾多次参加选秀,却因此被刷,后来《中国好声音》的“盲选”的比赛方式将他们吸引来了。
上面这件事所涉及的“盲选”这个炒作点,反映出了一种晕轮效应。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认知者对一个人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好者会更好,坏者会更坏。晕轮效应会使人因为被他人某个异常醒目的闪光点或者优点吸引而忽略此人的缺点或不足。
晕轮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思维误区。它遮蔽了我们的视线,让我们看不到事物的真实特征。简单来说,在第一印象后,你可能会因为别人长得丑而看不顺眼,继而错失良机;也可能因为别人长得好看就轻信对方的话,被骗财骗色也没什么可奇怪的。不光是对人,对待事物也存在着这种倾向,如我们通常会认为一家声誉良好的制造商的产品质量肯定过关,从而不去深入地对其调查等。
晕轮效应提示我们,人们经常会被个人偏好所误导,从而忽略了判断的客观性与全面性,导致自己不能客观地评价他人。那么,怎样才能尽可能地避免晕轮效应的不利影响呢?
甩开第一印象,深入地了解。人际交往中,与人初次见面留下的第一印象常常是十分强烈的,它会对以后的接触起着强烈的导向作用。但如果单凭第一印象就妄下结论,十有八九会出问题。
有时我们会根据间接的资料,如通过他人的介绍或传媒的宣传等间接途径,自以为认清了他人,这种印象一时难以改变。
但我们并没有全面充分地掌握理性材料,所以会做出偏颇的归纳、不科学的概括。人们通常会通过本能及有限的经验对他人做出结论性的判断,如“头发长、见识短”等。这些观念容易左右人们的判断意识,如果迷陷于这种定型模式,不经过具体观察及分析,就会陷入机械论,得到不完全确切甚至是完全错误的判断。
我们对此应有所警惕,要学会抛弃成见,经过诸多观察和了解后,全面地对人分析判断,要尽量发掘出优点。否则,就可能错失人才或机遇。
汤磊与别人合伙搞了一个设计公司,在招聘员工时,有一个名叫吉米的小伙子前来面试,他看这个小伙子有些结巴,又留着一头嬉皮士的长发,满脸胡须,便没有录用此人。
半年后,汤磊的公司业务上涨,人手不够,又开始招聘。那个叫吉米的小伙子又来了,因为第一次的印象不好,这一次他连面试的机会都没给他。
可是,没过几天,汤磊接了一笔大单,公司里的设计人员反反复复设计也不能让客户满意。他到其他公司借了几个人,设计出来的东西,也一样达不到客户的要求。正在犯难时,有个好友带了个小伙子来帮他解决难题。他一看又是上次那个人,心中不悦,但碍于朋友的面子,便藏起了心中的成见,静静地看他们工作。令他没想到的是,吉米有着无穷的创意和独特的思维,设计水平出类拔萃,仅用一天时间,便干完了活,交给客户后,对方十分满意。汤磊发现,吉米有着强烈的责任感,还有一种独特的幽默感。这时候,他赶紧放下架子,邀请吉米加盟自己的公司,可是人家已经“名花有主”了,正在一家大型公司上班。
汤磊这才明白,如果你只是从外表去判断一个人,尤其是你已经先入为主地认为这个人很讨厌的话,你就很难看到他的一些优秀品质。
这件事给了汤磊一个很深刻的教训,此后他在用人上尽量抛弃先入为主的成见,尽量给别人展示自己的机会,希望以此发现别人的优点,避免错失人才。
人才辈出的时代,人才或是蠢才是无法一眼看透的。要真正了解一个人,需要长时间的细致彻底的观察,这样才能正确评估出一个人的价值并给予他合适的信任。
其实,人与人是有差异的,你不能强求别人都和你一样。认识到这一点,你就会减少一些反感和厌烦的情绪,更多地了解对方,并努力去寻求对方的亲近和认同。求同存异、携手共进,才是一种成熟的处世方式。
人与人之间不能相互理解及接纳,往往是彼此心存偏见、主观臆测的结果。假如先入为主,抱着厌恶和冷漠的态度,纵然像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这样聪明、杰出的人物,也会擦身而过,留下人生遗憾,改写事业轨迹。所以,下次判断一个人的时候告诉自己耐心一点,先多了解再下判断,不然,你很可能错过良机。
就是如此,我们的理性一不小心就会被晕轮效应造成的个人偏好所欺骗。更可怕的是,个人偏好是可以人为创造的,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理性可能被别人利用了却还不自知。
总有些人会出于各种目的刻意地迎合你的个人偏好。例如,他人故意穿着和你色调接近的衣服,故意说你爱听的话,假装和你有相似的价值观,等等。有的产品销售人员会先给你讲一个煽情的故事,让你同情甚至认可他,从而使你乐于购买他的产品。最过分的,是有的推销员为了拉拢人,故意为一个本来就该有的折扣和销售经理争得面红耳赤,最后甚至不惜以辞职迫使对方同意打折。这时他已成功地将他变成了你的“自己人”,从而让你毫不犹豫地掏腰包。别说,还真有点儿“苦肉计”的味道。
生活中,如果你的取舍决定是基于你待见或讨厌某事物而做出的话,你需要冷静地想一下,你有没有被晕轮效应闪昏了头。
上一篇:生活已经很苦了,何必想那么多
下一篇:直面恐惧,让自己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