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不需要理由,不快乐却有无数借口
有人说,世界上最难得到和最容易得到的东西,都是快乐。快乐不需要理由,不快乐却有无数借口。快乐是一种能力,也一种智慧。快乐的人最聪明。然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烦恼,我们常常被这些烦恼困扰着,而事实上,这些烦恼都是我们自找的。一个浮躁的人才乐于给自己找麻烦,你可以追寻美好的生活,可以追寻甜蜜的爱情,但你绝不可以自寻烦恼。
可以说,一个高情商的人总是能淡化烦恼、寻找快乐,他们豪爽,爱交际,朋友多;他们兴趣广泛,不会无所事事;他们爱运动,因为运动是快乐的添加剂,运动会直接带给人快乐;他们生性乐观豁达,积极进取,却知足常乐;他们抗挫折能力强,他们总认为困难是暂时的,相信乌云遮不住太阳……
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同样,人也有烦恼,这是避免不了的。但不同的人对待烦恼的态度是不同的。比如,积极乐观者,一般很少自找烦恼,而且善于淡化烦恼,善于从烦恼中发现快乐之事;而悲观失望者却总是喜欢无病呻吟,一旦有了烦恼,忧愁万千,牵肠挂肚,离不开,扔不掉,活得有些窝囊。
可见,大多时候,人的烦恼都是自找的,有些问题其实根本不是烦恼。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已经是一名主管,管理着很大一批人,但你一直觊觎经理的职位。你没料到的是,这一职位却被一名资历不如自己的人拿到了,你心里很不痛快,但你忽视的一点是,主管的职位已经是很多人羡慕的了,再说位高烦恼多,经理也有经理的烦恼,而且经理的烦恼未必少。还有的人为钱而烦恼,有了一万想两万,有了两万想三万……他们只想到钱多有钱多的得意,没有想过钱多有钱多的烦恼,钱少的或许没有钱多的那么神气,但钱少的也没有钱多的那么多担忧,平民小户没有大富人家对盗贼绑架的担心,恐怕也少有为争夺家产使兄弟反目甚至相残的悲哀。
当我们在为种种苦恼之事感到失落甚至掉泪时,其实快乐一直在身边朝我们微笑。做一个快乐的人并不难,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也很简单,只要我们不自找烦恼。
从前,佛祖遇到了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这个人连续几天都跟着佛祖,并用各种方法辱骂佛祖,但奇怪的是,佛祖似乎没听到这些,从不跟他计较。这人很纳闷,便问佛祖是怎么做到的。
佛则反问道:“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
那个人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佛祖微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你自己。”
那个人恍然大悟,摸摸鼻子走了。
这里,佛祖要告诉我们的是,只要你对别人给你的烦恼采取不理不睬不接受的态度,那么无论别人如何谩骂你、如何对待你,都影响不了你的快乐,夺不走你的好心情。也就是说,生气其实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你自己,真正的受害者也是你自己。因此,不要扰乱了自己的心,烦恼往往都是自找的。只要你不接受“烦恼”这份礼物,任何人都破坏不了你的好心情。
美国心理治疗专家比尔·利特尔经过研究认为:一个人若有以下心理或做法,必定会促使其自寻烦恼、无事生非:
1.总把问题的症结放到自己身上
你是不是认为别人不喜欢你是因为你的问题?你是不是认为同事被上级领导批评也是因为你的问题?把消极原因都归结于自己,要不了多久,你就会烦恼成疾。
2.顾影自怜,认为自己是殉难者
比如,你可能经常会听到一个家庭中的主妇这样抱怨:“没有一个人真正心疼我,对我们家来说,我不过是个仆人而已。”而男人们也会抱怨道:“我的骨架都累散了,谁也不把我当回事,大家都在利用我。”要知道,经常这样想,必定会使你烦恼异常,而且会使周围的人感到讨厌,令你的感觉变得更糟。
3.喜欢做白日梦
最可怜、可悲的人莫过于那些总是做白日梦的人,如果你不重新调整你的目标,那么,那些无法实现的目标同样会让你烦恼不断。
4.制造隔阂
不懂得怎么“讨好”别人,从未赞美过他人,总是挑刺儿、埋怨,好与人争论,这是制造隔阂、自寻烦恼的妙法。
5.只看到消极面
不要总是把眼光放在你曾经受到多少次冷遇上,也不要总是计算自己吃了多少次亏,否则你就会运用这种消极的思想方法来给自己制造烦恼。
6.总是拖延问题
问题一旦出现,你就要解决,因为此时解决很容易令大事化小;而如果你采取拖延的方法,那么,问题只能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一发不可收拾。因此,不要认为“如果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时机,索性再往后拖拖”,否则,只会使问题变得更糟,必定会导致你的愤怒和苦恼埋在心底几个月甚至几年。
可见,做一个快乐的人其实并不难,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也很简单,只要我们摒弃以上心理或做法。要知道,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因烦恼而获得过好处,也没有一个人因烦恼而改善过自己的境遇,而烦恼却在随时随地损害着我们的健康,消耗着我们的精力,扰乱着我们的思想,减少着我们的工作效能,降低着我们的生活质量。
人生在世,其实是在为自己而活。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不容易的,也是幸运的。所以,珍惜和善待我们的人生吧,快乐和充实地度过每一天,才是远离烦恼的正确选择。
上一篇:心怀感恩,乐观面对人生的不幸
下一篇:思维先进一步,成功超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