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4 用例证攻破对方的心理防线——例证潜规则
从众心理的现象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倾向于跟随大多数人的想法或态度,以证明自己并不孤立。持某种意见的人数的多少是影响从众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人多”本身就是说服力的一个明证,很少有人能够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还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实验结果显示:平均有33%的人判断是从众的,有76%的人至少做了一次从众的判断,当然,还有24%的人一直没有从众,他们按照自己的正确判断来回答。
实例是推销必备的工具
出于安全感等种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很多时候人类难以摆脱模仿和从众心理的影响。正是由于从众心理的存在,对销售员来说,实例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推销工具。让事实说话,才更有力量。老顾客介绍的新客户之所以成交率更高,原因正在于此。身边活生生的事例,比销售员的言语更有说服力。个别具体化的事例和经验比概括的论证和一般原则更有说服力。
让客户看到证据
当你让顾客相信了你的产品可以满足他的需要之后,怎么让他决定购买你的产品呢?你需要拿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你的产品真的很好,这样才能突破客户犹豫的心理防线。名人效应可以向我们证明例子的说服力。你不断地重复自己的产品好是没有用的,没有哪个销售员会说自己的产品不好,你一定要让客户相信,就要让他看到证据。因为例子要比单纯夸奖产品好得多。
实例的宝贵价值
你一定早就认识到了实例的宝贵价值。但是,你千万要记得,你的事例要真实。真实是事例的首要原则,然后你需要针对自己的销售重点,准备有趣、有说服力的实例。所以你需要留心收集这些真实有用的故事。可以与老顾客谈谈他们成功使用你的产品的情况;更可以由许多报章杂志的报道得到一些实例……例子中的客户与目标客户相似之处越多,例证所能达到的说服效果越好。
让目标客户感同身受的例子
择例证时要抛弃主观因素,不一定要选你认为最优秀的案例,能让目标客户感同身受的例子才是最佳选择。举个例子,如果你正向美容沙龙的老板推销软件,那么能影响到她的答复的,一定是其他使用过该软件的沙龙老板的意见,而不会是英国航空公司什么大人物的意见。因为沙龙店老板会认为:“既然同行对这款软件评价这么好,我买来用也不会有错的。”
切忌一直使用例子
例证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事例只是论据,是用来证明你的论点的,不要文不对题地举了很多例子,但是却不能说明任何问题,那会是非常糟糕的局面。例子也不是一开始就用,一直使用的,你需要随时注意对方的反应、需要,然后适时地用恰当的实例去维持他们的兴趣。
读故事,学心理学——乔治的销售策略
一位成功的销售员乔治说起过这样一个他遇到的例子,他一直想销售保险给一家加油站的老板,却屡试不成。因为这个老板已买了四千美元的寿险,他觉得已经足够。
乔治始终觉得这个老板有购买保险的可能,但是,自己却很难说动他,怎么办呢?忽然乔治眼前一亮,想到了不久前发生在自己另一个客户身上的事,于是赶紧拿起电话打给这位加油站的老板。
“不要再给我打电话了,我已经买了足够的保险了。”老板没好气地说。
“是这样,先生,我这次打电话并不是想让您立刻购买我们的保险,而是我想起一件事,希望您能听一下,占用您几分钟时间。”乔治说。
“哦?什么事?”老板有点好奇。
“是这样,我有一个客户的妹妹刚结婚一年半,并且有一个小宝宝。她的丈夫仅有一千元的保险,孩子生下来之后,他曾考虑要多买五千元的保险,不过要等他付清煤炭的账单。后来,他得了肺炎——我的客户刚参加过他的葬礼。现在,我这位客户的妹妹和她的小婴孩,只剩下五吨的煤炭和那一千美元的保险费。我觉得作为您的朋友,我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多买一些保险的建议。当然,您不一定要从我这里买,只不过我们现在在搞促销,比较实惠一些。”乔治很诚恳地说。
“好的……谢谢你的建议,我考虑一下。”老板的态度变得客气起来。
没过几天,这位老板就主动打电话给乔治,要求多购买四千美元的保险。
是什么让这位老板的决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呢?只是乔治先讲了一个很好的例子罢了,而这个例子就像一盆冷水一样,摆在老板面前。虽然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但这位老板也害怕同样的事出现在自己身上。讲完这个例子之后,乔治又端出一盆温水,告诉客户“我是您的朋友”、“现在在搞促销比较实惠”之类,更有说服的效果。我们不是想告诉诸位,你去恐吓对方吧,他会被说服的。而是想告诉大家,在说服对方时,先拿出一些反面的、不好的例子,会增强你的说服力,更容易操纵对方的心理。
上一篇:用20%的付出带来80%的收获——二八定律
下一篇:用收支平衡维护和谐关系——互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