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语言创造财富
那是在很久以前,有两位下岗女工,都在路边开了一个早点铺,都卖包子和油条。一位生意逐渐兴旺,一位三个月后收了摊。据说是因一个鸡蛋的原因。生意逐渐兴旺的那家,每当顾客要油茶时,总是问:“油茶里打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
垮掉的那一家问的是:“油茶里要不要鸡蛋?”两种不同的问法,第一家总能卖出较多的鸡蛋,鸡蛋卖出得多,盈利就大,就能交上各种费用,生意也就做下去了;鸡蛋卖得少的,盈利小,各种费用交完,生意亏本,只好收起摊不做了。
你瞧,盈利与亏本之间仅仅是一个鸡蛋的距离,其实又何尝不是一句话的距离呢?“要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和“要不要鸡蛋”这两句话里面,真的大有学问。就像我们问客人“要咖啡还是茶”,一般都会选择其中一样来饮用;而问“要不要喝点儿什么”,大部分人会说“别麻烦了”。这就是语言的作用。
所以,当我们走进一家蛋糕店,问:“这蛋糕新鲜吗?”老板肯定会回答你新鲜,因为他没有理由说自己的蛋糕不新鲜。但你换种语气说:“老板,今天有什么蛋糕最新鲜?”老板会很愉快地向你推荐自己店内的得意产品。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二战期间,一家日本商人经营的小食,买卖很好。他一般是把东西包扎好后,常常礼貌地问顾客:“先生,是您自己带回去呢,还是给您送回去?”顾客多选择后者,这样,因为店员要不断地给顾客送货,导致人手紧张,经营成本提高了。
后来有人出了一个主意,让商人改说:“先生,是给您送回去呢,还是您自己带回去?”结果,顾客听后都说:还是我自己带回去吧。
大部分人注意的是最后一句。尤其是选问句,很多人对后一个问题印象深刻。商人换了一下语序,既达到了减少成本的目的,又不违背文明服务的宗旨,何乐而不为?妙换语序,不仅仅是经营理念问题,更是商家的一种机智,一种智慧。
还是一家小饭馆,一位顾客初次来吃饭,拿着菜谱不知点什么好。服务生一着急,说:“先生这样吧,我们这里有什么你就吃什么吧。”
顾客不高兴了:“看不起我啊。”
老板听见了,赶紧打圆场:“先生,他的意思是,你吃什么我们这里就有什么,包你满意。”
顾客转怒为笑:“你这个老板很有意思。”
老板推荐了几个好菜,最后,顾客尽兴离去。说话要客气,不要气客,显然这个服务生说话冒失了。好在老板机警过人,巧妙化解了误会。看来,作为商家,机智地化解尴尬和误会是多么重要啊。
老舍先生在《语言与生活》一文中曾说道,过去饭馆的伙计为了多拉生意,常对客人假充熟人。客人一进来,他就笑着说:“来了,您这边请!”然后麻利地擦一遍干干净净的桌子,安排客人坐下,再笑着问:“今天您再吃点儿什么?”
顾客心里很舒服。因为这句话里面包含着客人经常在这儿吃饭,是自己人的意思。这样热情的伙计,这样周到的服务,这样暖人心的话语,买卖能不兴隆?
有个女士不小心摔倒在一家整洁的铺木板的商店里,手中的奶油蛋糕弄脏了商店的地板,便歉意地向老板笑笑,不料老板却说:“真对不起,我代表我们的地板向您致歉,它太喜欢吃您的蛋糕了!”
于是女士笑了,笑得挺灿烂。老板的热心打动了她,她也决心“投桃报李”,买了好几样东西后才离开了这里。这位老板并不是卖蛋糕的,他的宽容和幽默让人忍俊不禁。
我们一直在强调诚信经营,诚信经营没有错,但在以诚待客的基础上,再有一份热情,一份机智,一份幽默,那我们的生意岂不更人性化,更有文化品位?文化品位不是简单地挂几张名人书画附庸风雅就成的,不是把小店装饰成不伦不类的园林小屋就成的,也不是起个诗意的名字就能沾上高雅气息的,它是一种睿智和大气,是一种人生磨炼和修养。
上一篇:挖掘属于自己的机会
下一篇:本领需要不断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