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恨晚的音乐知己
李斯特和肖邦都是19世纪著名的钢琴家。但是,李斯特的名字占据乐坛一席地位的时候,肖邦还没能有机会登上世界音乐舞台。
1831年,华沙起义失败后,肖邦只身流亡至法国巴黎定居,去寻找艺术前程。年轻的肖邦虽然才华出众,却空有大志而无施展之地。为求生计,他只得以教书为生,处境甚为落魄。
一个偶然的机会,肖邦结识了大名鼎鼎的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两人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李斯特对肖邦的才华却深为赞赏,那时,一个不出名的外国钢琴家是很难能在巴黎的大歌剧院演出,但他不忍心看到肖邦这个人才被埋没,所以就想了一个办法,帮他赢得观众。
有一天,巴黎街头广告上登出了钢琴大师李斯特举办个人演奏会的消息。剧场门口人头攒动,门票一售而空。
紫红色的帷幕徐徐拉开,灯光下,风度潇洒的李斯特身着燕尾服朝观众频频致意。台下掌声雷动。李斯特朝观众行礼后,便转身坐在钢琴前,摆好演奏姿势。灯熄了,剧场内一片寂静,人们屏息静气地闭上眼睛,准备享受美好的音乐声。
琴声响了,悠扬的琴声时而如高山流水,时而如夜莺啼鸣;时而如泣如诉,时而如歌如舞。琴声激昂时,剧场内便响起掌声;琴声悲切时,剧场内响起抽泣声。观众完全被那美妙的音乐征服了。
演奏结束了。人们跳起来,兴奋地高喊:“李斯特!李斯特!”可灯一亮,大家都傻眼了,观众看到舞台上坐的根本不是李斯特,而是一位眼中闪着泪花的陌生年轻人。他就是肖邦。
人们大为惊愕。原来,那时有个规矩,演奏钢琴要把剧场的灯熄灭,一片黑暗,以便观众能够聚精会神地听演奏。李斯特便利用了这个空子,灯一熄,就让肖邦过来代替自己演奏。
当观众明白刚才的演奏竟出自面前这位年轻人之手后,变惊愕为惊喜。剧场内掌声四起,鲜花一束束地朝台上飞去。
于是,一位伟大的钢琴演奏家诞生了,并逐渐为世人所瞩目。
上一篇:皮鞭阻挡不了的音乐梦
下一篇:罗西尼在纷乱下的初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