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任何一个复杂的概念下定义,首先要明确这个概念的外延,即找到这个概念的上位概念。例如,动物的上位概念是生物,人的上位概念是动物,罪犯的上位概念是人。然而,幸福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所指的对象极其丰富,包含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很难找到它的边界和范围。更为重要的是,幸福在人类活动的目的层次中是最高的层次,是终极目的,我们在它的上面看不到别的东西,它不属于谁,只属于自己。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只有那种因自身而被选择,而绝不为他物的目的,才是绝对最后的。只有幸福才有资格称作绝对最后的,我们永远只是为了它本身而选择它,而绝不是为了其他别的什么。正因为这样,幸福概念的外延就特别难以确定,本质特征就特别难以全面概括,所以,幸福就特别难以定义。黑格尔曾正确地指出:应下定义的对象越丰富,定义也就越多种多样,彼此不同。这就是幸福特别难以准确定义的原因,也是古往今来幸福定义多如牛毛、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原因。
虽然幸福没有上位概念,但幸福必然有来源。只要我们知道了幸福从哪里来,那么,我们就有可能给幸福找到一个相对近似的外延。有这样两个基本观点揭示了人生现象的本质:其一,所有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需要的满足;其二,所有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幸福。如果这两个观点可以视为公理,那么,单从动机的角度讲,为了需要的满足与为了幸福是可以互换的概念,需要的满足就是幸福。人的一生可以说是一个千方百计不断追求幸福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千方百计不断满足自己各种各样需要的过程。任何人的学习、工作、社会交往等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也是为了幸福。幸福往往是需要满足的代名词。一切痛苦都从需要的满足中解除,一切幸福都从需要的满足中产生。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了解需要满足与幸福的关系。
人们衣、食、住、行、医疗、保健、安全等维持生命存在的需要如果得到满足就幸福,否则就痛苦。人们从满足进食需要中,解除了饥饿的痛苦,感受到香甜可口的幸福;从满足居所衣着需要中,解除了寒冷的痛苦,感受到温暖舒适的幸福;从满足睡眠需要中,解除了疲劳的痛苦,感受到身体惬意的幸福;从满足安全需要中,解除了恐惧的痛苦,感受到心中踏实的幸福;从满足治病需要中,解除了疼痛的痛苦,感受到健康的幸福。所有这些身体上的幸福都毫无例外地来自于生存需要的满足。科学家发现,在人的大脑中有专司奖惩的组织和机制,当自然需要满足时就奖赏你,不满足时就惩罚你。人要按照自然规定的寿限活下去,自然必须让你在生存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感受到痛苦,让痛苦迫使和驱赶着你千方百计为生存而忙碌。同时,也一定要让你在生存需要得到满足时感受到幸福,从而积极主动地想方设法去满足不断涌现出来的生存需要,这就是万能的自然设置在有机体内的奖惩机制。人的思想和行为基本上受这一法则的支配。
情感方面的需要也是如此,满足了就幸福,不满足就痛苦。人生来都有对爱的需要、对友谊的需要、对亲情的需要、与他人沟通交流的需要、归属需要以及审美的需要。如果这些情感需要得到满足,人就会感受到爱情的幸福、友情的幸福、亲情的幸福、合群的幸福、集体感的幸福和艺术享受的幸福;如果得不到满足,人就会感受到孤独的痛苦、寂寞的痛苦、焦虑的痛苦、抑郁的痛苦、被抛弃的痛苦、被人瞧不起的痛苦。人就像缺乏维生素、蛋白质一样,照样也会成为病人。情感需要满足程度越高,孤独、焦虑、忧郁的痛苦就越少,人的心灵就越是趋向于安逸的状态。否则,痛苦就越多,人的心灵就越是趋向于焦虑不安的状态,甚至会成为精神病患者,或者选择自杀。现在精神病发病率和自杀率都在大幅度地上升,主要原因是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的结果。
人如果在事业上比较顺利,有所成就,得到社会认可,就会幸福,否则就会痛苦。人有为群体利益作贡献的自然天性,因此,人生来固有着学习的需要和创造的需要,希望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希望赢得威信、尊敬、社会地位、声望、荣誉、公认、高贵和赞赏。这些需要得到满足,人就会感到价值增值的幸福、价值实现的幸福和受人尊敬的幸福;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就会感到失落的痛苦、怀才不遇的痛苦和被人瞧不起的痛苦。这些需要的满足程度持续不断地提高,人就会觉得生活越来越幸福;这些需要的满足程度持续不断地降低,人就会觉得生活越来越痛苦或者不幸。
马斯洛说:“基本需要必须得到满足,否则我们将要得病。”“基本需要的满足会导致各种各样的后果:产生有益的、良好的、健康的、自我实现的效应。”(《动机与人格》第108页)任何真正的需要的满足都有助于个人的改进、巩固和健康发展。任何基本需要的满足,都是背离神经病的方向而向健康的方向迈进了一步。还说:“患神经病的机体是一种缺乏某些满足的机体。”(同上第78页)马斯诺的这些观点无疑是非常正确的。
幸福从需要的满足中来,如果没有需要的满足,人既不可能有生理健康的幸福,也不可能有精神健康的幸福。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是人一切行为的动机,也是幸福的源泉。不是任何别的什么东西,而是需要吸引了一切时代所有人的全部智慧和力量。残汤剩饭相对于饥饿的乞丐是幸福,因为乞丐体内营养缺失了,他需要能够食用的东西;重逢对久别的恋人来说是幸福,因为他们太渴望在一起了,他们需要爱;名校的录取通知对参加高考的学子是幸福,因为名校能够满足他们学到更多知识进而争取到更好前程的需要。我们所体验到的任何一种幸福都毫无例外的是某种需要满足的结果。
有多少种幸福的形态,就必然有多少种需要的满足,幸福必然从需要的满足中产生,一切幸福的具体形态都毫无例外是某类或某个具体需要的满足的结果。就像一切农作物必然从土壤中产生一样,一切幸福都必然从需要的满足中产生。需要是否满足是决定幸福与痛苦起落升降的跷跷板。任何能够解除痛苦的事物,任何让人如愿以偿的事物,任何能够愉悦人心的事物,人们习惯于把它们称之为幸福。然而,所有这一切,都必须从需要的满足中产生。因此,唯有“需要的满足”这个命题能够包含一切被人们称之为幸福的那些东西。也因此,再不会有什么别的命题比将“需要的满足”确定为幸福定义的外延更为恰当。
塞拉利昂人均寿命仅为37岁,是全球幸福感最低的国家之一,因为他们缺乏食品、水和药品,连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都得不到满足
丹麦人均寿命超过80岁,是全球幸福感最高的国家之一,因为他们的各种合理的需要都能得到充分满足
上一篇:分清幸福的形态与幸福的定义
下一篇:幸福需要的性质分类和系统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