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是负累,不要让它压折飞翔的翅膀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有机会成为英雄、名人,谁会想默默无闻地活一辈子呢?客观地说,求名也并非是件坏事,一个人有名誉感就有了进取的动力;凡事以适度为宜,求名心太切,受其诱惑,妄图功名,就容易心生邪念,走歪门,结果名誉没求来,却反倒可能臭名远扬,遗臭万年。
中世纪的意大利有一个叫尼古拉·塔尔达利亚的数学家,他热爱数学,才智过人,又十分勤奋好学,在国内的数学擂台赛上享有“不可战胜者”的盛誉。他经过自己的苦心钻研,找到了一元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
这时,有个叫卡尔丹诺的人找到了塔尔达利亚,他是医生,这份职业在当时非常高尚,数学是他的业余爱好。卡尔丹诺热心地向塔尔达利亚讨教,声称自己有千万项发明,只有三次方程式对他是不解之谜,并为此而痛苦不堪。
善良的塔尔达利亚被哄骗了,把自己的新发现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卡尔丹诺。可谁知道,就在几天之后,卡尔丹诺突然以自己的名义发表了一篇阐述三次方程式新解法的论文,还大言不惭地宣称,这是他自己最新的发明,却只字不提塔尔达利亚的名字,这就是“卡尔丹诺公式”。卡尔丹诺担心塔尔达利亚指证自己,甚至暗地收买亡命徒秘密地将塔尔达利亚杀死了。
卡尔丹诺的这一欺世盗名、丧尽天良的无耻行径虽然在相当一段时期里欺瞒住了人们,但真相终究还是大白于天下了。现在,卡尔丹诺的名字在数学史上已经成了“数学骗子”、“剽窃者”的代名词。
客观地说,虽然卡尔丹诺做了这样无耻的事情,但他本人却也并非无能之辈,就他所取得的成就来说,已经让大多数人望尘莫及了。糟糕的是,人心不足,欲无止境,他过分追求功名利禄,妄图流芳百世,甚至不惜使用卑鄙的手段,以致弄巧成拙,美名变成恶名,真是可悲。他因求虚名身败名裂的例子,确实发人深省。
美名,美则美矣!但对于那些还有一点正义感,有一点良知的人,面对不该属于他的美名,受之可以,坦然却未必办得到!得到的是美名,同时也是一座沉重的大山,一条捆缚自己的锁链,心中存有愧疚,那么早晚都会被压垮,被压得喘不上气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与日军在依洛吉岛展开了激战,最后将日军打败,把胜利的旗帜插在了岛上的主峰,心情激动的陆战队员们在欢呼声中把那面胜利的旗帜撕成碎片分给大家,以留作终生的纪念。
无疑,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场面,后来赶来的记者打算把它拍照下来,就临时找来六名战士重新演出这一幕。其中有一个战士叫海斯,他只是一个在战斗中表现很普通的人,可是由于拍摄了这张照片,他却成了英雄,在国内得到一个又一个的荣誉,他的形象印在邮票、香皂等上,甚至家乡也为他塑了雕像。
面对这一切,海斯的心是极为矛盾的:他一方面陶醉在周围众多的赞扬声中,一方面又怕真相被揭露,一方面又因为名不符实而陷入无止境的内疚、自愧之中。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他只好每天用酒来麻醉自己,最终竟以死亡祭奠了对他充满赞歌的人世。
名誉之于海斯就是沉重的负担,他原本可以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原本可以轻松快乐地生活,却因为那独占荣誉的美名而折断了飞翔的翅膀。如果海斯不独占这些集体的赞誉,能够勇敢地站出来,打破这个美丽的谎言,那么或许结局也就不会如此书写了。君子求善名,走善道,行善事。小人求虚名,弃君子之道,做小人勾当。还是苏东坡先生说得好:“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名,是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标志,但应该做到取之有道,要名副其实。一个人的名声和成绩是否能够泽被后世,绝对不是仅靠自吹自擂、欺世盗名就能行得通的。真正取得过显赫成就却又视名声和荣誉为浮云的人,才活得真实、活得自在,也才更受世人称道。那些心怀大气的人都是这样做的,无论外界有多少诱惑,他们都会固守自己的人生原则,保持清醒的心智,不过分追求个人名誉,不为浮名遮望眼,忍名舍誉去贪欲,办实事、求实绩。
在这一点上,季羡林先生为我们做了良好的典范。
季羡林先生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精通12国语言,他是深受众人敬仰的大师。但他从不图虚名,三辞“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三顶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光荣桂冠,始终踏踏实实做学问,令人敬佩不已。
季羡林先生在《病榻杂记》中这样写道:“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杀老夫!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我一生做教书匠,爬格子。在国外教书10年,在国内57年。说我一点成绩都没有,那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但是,滔滔者天下皆是也,偏偏把我‘打’成泰斗,我这个泰斗又从哪里讲起呢?”、“在一次会议上,北京市的一位领导突然称我为‘国宝’,我极为惊愕,大惑不解。是不是因为中国只有一个季羡林,所以他就成为‘宝’。但是,中国的赵一钱二孙三李四等等也都只有一个,难道中国能有13亿‘国宝’吗?”,“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这三个桂冠摘下来。”
“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季羡林先生如是说,“学术是老老实实的东西,不能掺半点假,沽名钓誉。通过个人努力或集体努力,老老实实地做学问,得出的结果必然是实事求是的。这样做,才算是有学术良心。”
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不会被名利所累,不会为浮华所惑的,季羡林先生就是如此。面对“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这三顶人人求之不得的高帽子,季羡林先生却始终不为所动,只为求得“一个自由自在身”,正是因为拥有不慕虚名的风骨,季羡林先生也才能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做学问,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学大师。
庄子曰:“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意思是,“修养最高的人忘掉自我,修养较高的人无意追求功业,有学问道德的人无意追求名声。”功名是虚浮之事,也是身外之物,为这些虚妄的东西,而丢失了自己的本心,荒废了自己的能力,岂不是得不偿失。
别让名誉成为你的负累,折断了飞翔的翅膀,正所谓追求出名要正当,要留清白在人间!
上一篇:可以追求财富,但不要做金钱的奴隶
下一篇:唤回失落已久的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