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是收割幸福的“镰刀”
和大多数同龄人比起来,莹洁的命运要坎坷很多。她10岁那年失去了母亲,重病的父亲无力抚养,便把她送了人。养父母家的条件也好不到哪里去,而且对于她的管教也格外严格,这使得她一直在十分压抑的环境中长大。
23岁那年,在养父母做主的情况下,莹洁嫁给了邻村的一个青年。这时候,养父母的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莹洁为了照顾他们,不惜放弃自己在工厂里的工作,只靠以前些微的积蓄过日子。
别人都觉得莹洁这样做太傻,可她却不这么认为。她说自己在从小没了妈妈的情况下,能有一个愿意承担父母角色的人将自己抚养成人,是值得自己一辈子感恩的,现在这点付出又算得了什么呢。
看到养女对自己付出了这么多,养父母都感动不已,回想起曾经对莹洁的严厉和苛刻,他们内心充满了愧疚,流着泪向莹洁道歉。莹洁却说:“你们那样做,也是为我好。我现在能够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问题,还多亏您二老的教导呢!”
不仅面对老人时,莹洁能说出这样的话,即使面对一起工作中对待自己不友好的同事、为自己设置障碍的领导,她也同样说出真诚的感激之言:“周围的朋友、同事、领导,都是值得我去感激的人。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我一个弱女子,怎么能扛起生活的重担呢!”
莹洁的胸怀和气度的确令人佩服,这样的心态也确实不是一般人所能够具备的。正是因为拥有这样良好的心态,莹洁才能在经历种种人生苦难之后,依然保持着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依然怀着对亲人、对他人、对生活的感恩之情。
事实上,对生活于世间的每一个个体来说,互相支撑、彼此合作是最基本的生存状态。没有人能够脱离群体而生活,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并懂得感恩。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懂得珍视身边的一切,用心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也才能让自己的心灵永远处于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之中。
拥有感恩之心的人是慷慨的,感恩教会了我们给予,给予正是收割幸福的镰刀。当我们懂得对生活付出,对生活给予时,生活也才会给予我们同样的馈赠与回应。因此,要想触摸生命中宝贵的幸福,就先让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吧!
细想我们的生活,有多少人、多少事都是值得我们感激的。养育之恩、知遇之恩、扶助之恩……西方有感恩节,而我们的国家自古也就倡导“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记住别人的好处,就要想办法报答,我们的能力有限,也许做不了更多的事,但这份心意却不能缺少。人与人的温情,往往就体现在这些看似微小的心意中。
一位作家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作家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在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当时物价低,稿费也低,他只得到了五元钱稿酬。班上同学知道这件事后,都起哄让“大作家”请客,作家不知道五元钱能做什么,去饭店吃一顿,点不了多少菜品,倒显得自己小气。
作家很快想到了一个办法,他请全班同学去附近票价低廉的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还买了很多爆米花和雪糕发给每个同学,一场电影下来,作家还剩下一元钱,班上的同学十分开心,即便很多年后,还时不时地会说起那次聚会。他们说那次聚会虽然简单,却明明白白地感受到了作家朴实的心意,在物质与精神都很贫瘠的年代,这份心意为他们带来的快乐,比任何事物都要珍贵。
古语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作家用微薄的稿酬请全班同学看了一场电影,让大家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这份愉悦与温暖,即便时隔多年,也依然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一场电影花不了多少钱,但这份心意所带来的快乐却价值千金。作家用慷慨的给予为身边的人创造了这份快乐,而他的同学们则以感恩之心收下并记住了这份心意——当幸福可以分享给更多人的时候,幸福自然也就加倍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冷漠,昔日邻里之间只隔一道矮矮的院墙,经常能坐在一起话家常,如今小区的住房,邻里之间却隔着厚厚的墙壁,人们甚至不知道自己邻居的名字和长相。在办公室,在社交场,无形的墙壁把每个人分割开来,这道“看不见的墙壁”,是人们为了保护自己而堆砌起来的,当一个人过分看重自己,忽略他人时,又怎么会想到去为他人做一些事,又怎么会在意来自他人的心意呢?现代人总是希望“得到”,却不记得给予。其实,若我们能够主动为他人送上一份礼物,分享一份喜悦,那么自然而然就能收到他人的感激与回应。
卢梭说:“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同理,没有付出就没有真正的快乐,“送别人一份小礼物”,不一定是贵重的东西,甚至不一定是一个实在的东西,有时一个微笑、一句充满关怀的话,就能让心情颓废的人振作,让踟蹰的人下定决心。
有时候,一个人的善意于己而言,可能只是一根燃烧着的小小蜡烛,但对需要帮助的人来说,却是黑夜里唯一的明灯。学会给予吧,在一望无际的尘世,给予就是收割幸福的镰刀。给予能让心灵变得温柔,给予能给他人带去惊喜,懂得给予的人,必然是懂得感恩的人,这样的人时时刻刻都在为自己、为他人播撒着幸福的种子。
上一篇:糊里糊涂也是爱
下一篇:给自己降降温,没人比你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