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无论喜欢不喜欢
很多人认为舍得是以一定的心理期待为前提的,即当这种期待获得满足和平衡时,就会产生一种舍得感,而不舍得是因为心中得不到满足所以舍不得,但总体说来,舍得无论喜欢不喜欢。
人的一生常处于选择之中:选择哪一所学校读书?选择哪一种职业工作?选择和什么样的爱人成家……这些都可以显示出一个人成熟与否,同时也决定着他的舍得观。如果选择不对,就会面临种种伤脑筋的事情,甚至不幸和痛苦也会接踵而至。
有一个烦恼少年终日不知到底怎样才能寻找到幸福,为此他郁郁寡欢。有一天,他来到一个山脚下,只见一片绿草丛中,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悠扬的牧笛,逍遥自在。
烦恼少年走上前去询问:“你能教给我解脱烦恼的方法吗?”
“解脱烦恼?嘻嘻!你学我吧,骑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么烦恼也没有了。”牧童说。
烦恼少年试了试,不灵。
于是他又继续寻找。走啊走啊,不知不觉来到一条河边。岸上垂柳成荫,一位老翁坐在柳荫下,手持一根钓竿,正在垂钓。他神情怡然,自得其乐。
烦恼少年走上前去询问:“请问老伯,您能赐我解脱烦恼的方法吗?”
老翁看了一眼面前忧郁的少年,慢声慢气地说:“来吧,孩子,跟我一起钓鱼,保管你没有烦恼。”
烦恼少年试了试,还是不灵。
于是,他又继续寻找。不久,他又遇到一位在路边石板上独自下棋的老大爷。烦恼少年上前请教解脱烦恼的方法。
“你继续向前走吧,前面有一个庙,庙里有一个高僧,他一定会教给你要的方法。”老人一边说,一边独自下着棋。
到了前面的庙里,果然见一位老僧独坐其中。烦恼少年深深鞠了一个躬,向老僧说明来意。
老僧微笑着捻捻念珠,问道:“这么说你是来寻找解脱烦恼的方法的?”
“对对对!恳请师父不吝赐教,指点迷津。”烦恼少年说。
老僧笑着说道:“请回答我的提问。”
“师父请讲。”
“有什么捆住你了吗?”老僧问。
“……没有。”烦恼少年先是愕然,而后回答。
“既然没有东西捆住你,又谈何解脱呢?只要好好做自己应该做的、喜欢做的就行了。”老僧说完,闭上了眼睛,不再说话。
烦恼少年先是一愣,后恍然大悟:“是呀,又没有什么东西捆绑我,我又何须寻求解脱呢?我只要像大家一样做自己应该做的、喜欢的事就行了!”
这个故事的结局可想而知,烦恼少年不再烦恼,他发现自己以往是无病呻吟,他再也不为所谓烦恼之事而忧虑了。
“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才不会留下遗憾呢?也许做到两条就够了。第一条,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第二条,想办法让自己快乐。”美国著名思想家汉德·泰莱的这两条准则,被许多美国人信奉为人生快乐的信条。
有个人做过十几种不同的工作,当过老师、开过餐馆、做过流水线工人、搞过装修、投资过房地产……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一次,他和一位老者聊起了自己的不幸之事。
“你说,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命运?”那人问。
“当然有。”老者答。
“既然有,那奋斗还有什么用?我注定就是个不幸的人。”那人说。
老者笑而不答,他抓起这人的左手,先说了手上有生命线、幸福线之类的话,然后让这人举起左手并攥成拳头。
当这人拳头攥紧之后,老者问他:“那些命运线、幸福线在哪里?”
他机械地答道:“在我的手中啊。”
“是啊,既然在你自己的手中,那你自己去改变命运吧。”
这人恍然大悟,原来改变命运仍在自己。此后,这个信念一直帮助他走到今天做了一个成功的人。
威廉·考伯说过:真正的人生来自于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自己热爱的事业和目标的追求之中。人幸福不幸福全在是否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和人生目标奋斗。一个人,只有找到了热爱的事业和生活的目标,然后充满信念去追求,才能够活得很幸福。
世间有许多滋润心灵的美好事物,春风、细雨、皎洁的月光、灿烂的星辉、意志,还有梦想,只要你能用欣赏的眼光来感受,你就能体会到幸福感。不要老是想着压力和烦恼,不要总对自己的追求怨声载道!利与弊,成与败,都只是暂时的状态,明白了这一点,抱怨就会少一些,心态就会平静一些。
生活中,经常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为什么我没有别人幸运?”这些人的心永远很累,经常被一些绵绵如丝、密密似雨的忧愁和烦恼包裹着,不满也与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给他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烦恼和痛苦。其实,人在生活中,需要坦荡洒脱和宠辱不惊的做人准则,需要时刻保持一颗敢舍会舍的心,这样才能乐观地面对一切,才能有豁达大度和从容不迫的心态,才能与幸福结缘。
在每个人的人生中,不可能总是“事事如意”、“心想事成”,而是时常与“事与愿违”、“只差了一点”相伴。因此,在经历磨难和坎坷际遇时,能真正做到不抱怨、不叹气的人不多。人要保持一颗淡定的心,而不抱怨、不委屈需要有经历成功、失败、得宠、受辱、幸福、痛苦的准备,因为这些都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历程。人不要总是唉声叹气,世界上的事是公正的,更是慷慨的,越是唉声叹气越得不到上天的眷顾,相反,努力奋斗,机遇就会来叩门。
有个人刚买了一瓶好酒,拿在手里骑上自行车往回走。不料侧面来了一辆汽车,他急忙躲闪,酒瓶从手中掉了下去,摔了个粉碎。
这个人没有朝破碎的瓶子看一眼,也没有追赶着汽车理论,而是调转身子又去商店买了一瓶酒。商店老板不解地问他:“这么贵的酒打了,你还险些被车撞伤,你就这样忍了,你不生气吗?”
这个人微微一笑说:“有这个必要吗?你再怎么生气,酒不也还是摔碎了吗?即使我追上去评理,又能怎么样呢?与人口角争论,除了徒增烦恼之外,还能带来什么呢?与其那样,还不如不生气再买一瓶,让自己少一些不愉快,为什么要让无可挽回的东西再给自己增添烦恼呢。自己化解了麻烦,再对比快乐的心情,打碎的酒可就不值一提了。”
这个人的想法包含了一种舍与得的智慧,这是一种了不起的智慧,生活中,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是不多的。这个人在不抱怨的同时马上做出了另一个决定——再买一瓶酒,以这种拿得起放得下的态度对待人生,不是掌握了生活的真谛吗?
试想一下,生活中,有多少人为不可挽回的失败或者得失而烦恼?如果这些烦恼、得失能改变既定事实,抱怨也许不失为一种高明的做法,然而,当这一切都于事无补时,与其生气、抱怨,或者多一些烦恼,不如马上将它们忘掉,想办法弥补损失,想办法解决问题。
几乎所有的人会在生活中遇到或大或小的“不幸”,然而真正不幸的是,很少有人知道该怎样做才能顺利的度过这些个人生活中遭遇的“不幸”。一些人不知道如何克服“不幸”,也不知道如何让自己的苦闷的心情立刻消失,他们以为不满和抱怨能解决问题。实际上,偶尔的不满和抱怨以及悲观的情绪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不满和抱怨不停,悲观心情不改变,这终将影响一个人今后的生活和心态,不满和抱怨以及悲观会成为一种常态的心理。
因此,要克服不满和爱抱怨的消极心态,首先要认识到坎坷和困境是生活的常态,但它们不会永远存在。有些人把短暂的坎坷或一段时间的困境看作是永远挥之不去的怪物,这是在时间上把坎坷、困境无限延长,从而使自己束缚于消极的心态不能自拔。
人要认识到坎坷、困境不会永远长存,要学会迅速摆脱爱抱怨、有悲观心态的坏习惯。还有,人要认识到困难不是不能克服的。有些人把困难看得比天还大,这是在空间方面把困难无限扩大化,从而使自己笼罩在困难的阴影里看不到光明。其实,困境、困难都是不会长久存在的,远离抱怨,想办法去克服困难才是积极的做法。
德国人爱说的一句话是:“即使世界明天毁灭,我也要在今天种下我的葡萄树。”所以,我们要树立不抱怨的信念,要有不管境遇如何始终怀有乐观的心情。远离抱怨,让抱怨少一些,让幸福多一些,当然,如果你能一直追求不抱怨的人生,那你天天都会发现幸福的乐趣。
上一篇:舍得之间藏智慧
下一篇:舍得的人知道善诗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