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是弱者的标签
很多抱怨是为了博取同情
面对同一份工作,有的人奋进,有的人敷衍。
面对同一种待遇,有的人愉快接受并立志改变,有的人消极排斥且不思进取。
面对同一次失败,有的人重新出发,有的人抱怨不公。
事实上,真正的不公能有多少,又能改变多少?抱怨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为了求得同情。但是,你我都知道,这根本无济于事。
李静和柳小辉一起应聘出纳员,他们都以优异的成绩跻身于一家新成立的合资公司的预选名单。面对这份待遇优厚的工作,两人都志在必得。然而最终,自我感觉良好的柳小辉却意外地被淘汰了,原因是她没有通过公司偷偷进行的一次特殊测试——她挡不住诱惑,留下了原本不属于她的100元钱。而李静,则顺利通过测试被录取了。
失败降临得这样突然,柳小辉非常不服气,抱怨道:“我抗议!这样的测试根本就不公平,完全是对我人格的侮辱。何况口袋里的钱到底是多少我不知道,而你们根本就没有给我时间去思考……”
测试人员说:“柳小辉小姐,第一,怎样对应聘人员进行测试是我们的权利,所以你无权否定我们的测试。第二,先前你在应聘中的表现说明你有着惊人的记忆力,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掉钱?第三,我们的测试针对的是员工的品德,而不是思考题,所以,根本就不需要所谓的思考时间。”
柳小辉还想继续抱怨些什么,但测试人员已摇摇头,离开了。
很显然,柳小辉之所以抱怨,无非是想博得测试人员的同情,以获得另一次机会。但是结果却事与愿违。
面对失败,我们的抱怨能起什么作用?职场就是战场,既然失败了就必须无条件接受,像故事里的柳小辉一样,想通过抱怨博取同情,甚至改变职场法则,何其不智!抱怨——同情——挽回,如果这样的规则成立,支撑职场高速运行的钢轨就变成了橡皮泥,那才是真正对大多数人的不公平,才是社会的不幸。
然而遗憾的是,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抱怨,无不或明或暗地蕴涵着博取同情的成分。
错过了火车,有人抱怨:“路上车太堵了,这样的路况,我怎能赶得上火车?”
遗失了钱包,有人抱怨:“领导安排的任务太紧急,我一急一慌就把钱包忘了。”
领到了工资,有人抱怨:“唉,别人开宝马,我却开甲鱼(双脚)!人生是多么不公平啊!”
孤立无援时,有人抱怨:“我这样不幸,却无人同情,真是‘贫居闹市无人问’啊!”
……
美国NBC电视台有句话说得好:“你有权利得到你应得的,但不是靠抱怨来获取。”你永远不缺乏抱怨的理由,世界永远不缺乏同情的眼泪,但是,与其把心力白白挥霍在不光彩的回望之中,不如收拾残局,潇洒地往前走。
上一篇:抱怨使成功远离你抱怨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
下一篇:抱怨是逃避的前奏